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7834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思维方式(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 1 节:经济学教材的革命(1) 道格拉斯C诺斯序 (199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经济系主任) 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偶尔会遇到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和行为与我们所宣称的理想 完全一致。我是幸运的,保罗海恩在 1975 年进入了我的生活。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始 于他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会在这个学期末搬到西雅图来,我想在城里找一所大学或学院教经济学。这是两个 独立的决定。在经济系求职一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搬到西雅图来。但是我觉得,教经 济学-特别是教经济学导论课是我能做好的事,我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我从 19

2、67 年起担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并努力将它办成全国最好的经济系之 一。我对于“最好“的定义不仅包括学术声望,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确立的,而且也包括对 这所州立大学中的广大本科生施以有效而亲切的教育。校方对于优秀的教学只表示口头的 褒扬,而薪酬制度仍然与专著的出版挂钩,所有同事都在努力发表专著,鲜有例外。担任 系主任之后不久,我决定回到导论课的教学岗位上,看看我们做得究竟如何。结果令人沮 丧,我发现情况跟我读本科的时候相比没什么变化。教材中充满了经济学理论的术语,解 释什么是完全竞争模型,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还有垄断,边际分析, 各式图表随处可见。按照传统的讲法,我在第四讲

3、中讲授完全竞争,并用美国农业的情况 加以例证。课上到一半,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对我所讲的大声提出异议。我觉得我应该教 训他一下,就请他上台来讲他自己的观点。他走上讲台,谈起价格补助、牛奶营销法案、 食糖生产补贴等等,遍及农业的各个方面,甚为精彩,且并不限于竞争模型。我逃回办公 室,开始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当我收到保罗的信时,我已经为此努力了数年。我 回信问他,要是他来教,他会怎么做。下面是他回信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教书:那里的教员愿为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尽心尽力,并心怀 热诚;他们会不断反省通识教育的性质和重要性,并把提供良好的通识教育视为己任;他 们将会把自己的学科作为基地,大

4、胆进入其他学科,而不是把自己的学科当作一座城堡, 在里面享受清静的生活。在我梦想的学校里,所有人都应该达到某些核心要求;因为任何 人都能列出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所人文学院 要想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知识共同体,就必然要求有某些共同的核心知识。对于这些核心 知识,首先应该要求教员们掌握。 (我常想,如果每位教员都要修本科生所有的必修课,而 且同事们也将对他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加以评估的话,那么全体教员的课程设置讨论就会更 有成效了。 ) 保罗放弃了南美以美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来到华盛顿大学做一名没有终身教职的讲 师。到 2000 年 3 月保罗去世时,他仍然保留着这

5、个职衔。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符合保 罗心中对理想教员的期待,但我知道,改变了我校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是我们,而是他。 他改进了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彻底修订了导论课程,并定期和研究生助教讨论如何改进教 学质量。不仅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注重高质量的本科生通识教育的人来说,保罗始终是一 种鼓舞和激励。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体现了保罗处理经济学以及通识教育的方法。同现行的 教材相比,本书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本书关注社会问题,更关注经济学推理澄清这些问 题的方式,由此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此外,恰如本书标题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2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理解曾经是(今后也一直是)经济学对社

6、会科 学的革命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周遭世界的理解。 每年秋天,我在给大一新生开的讨论班上都会专辟一节讲讲保罗这个人:他在神学院 受的教育,他被授予圣职的仪式,他进入经济学之路,还有,他把严密的经济学和一种对 社区以及社会福利的开阔而积极的关切结合起来的方式(毫无疑问,保罗的经济学是严密 的) 。他信奉个人自由,并认为有必要让有责任心的人担当起这份自由。他和他的妻子朱丽 就是按照这一信条生活的。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张维迎序 (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决策。普通人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只影响其个人的得失。但公共 决策的不当,就不

7、仅影响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制定法律和政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决策。2004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 通安全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该法第 76 条第 1 款第 2 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 一方的责任。 很明显,这一规定体现了侧重保护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立法意图。就事后补偿受 害人而言,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立法者可能没有认识到,任何法律都是一个激励机制, 都在诱导人的事前行为。一个好的法律应该诱导所

8、有利益相关者选择合理的行为,而不是 只约束一部分人的行为。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事故导致的损害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机 动车司机的行为,而且取决于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行人的行为。加重司机的责任固然可以使 司机开车更谨慎一些,但会导致其他人行路更加不谨慎。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减少而是增 加了交通事故和受害人的损失。 该道路交通法实施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一些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故意制造 交通事故以获得赔偿,正反映了这一法律在激励机制考虑方面的欠缺。由此引起的反应和 结果就是全国人大对该法律的修改。修改后的道路交通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失的,承担不超过

9、10的赔偿责任;如果交通 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这 一新的规定与原来的规定相比,加大了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责任,显然更有助于减少 交通事故,促进社会和谐。 第 2 节:经济学教材的革命(2)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于 2008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离原来的道路交通法实 施时间相距整整 4 年。这期间,我们的社会为此支付了不少额外的成本,仅仅全国人大为 修改该法律的直接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立法者和普通大众能多一点经济学知识,这样的学费本来是 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它对指导我

10、们做个人决策也许作用不大,但对公 共决策的制定很有价值。这是因为,公共决策的制订是一个政治过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 不同看法,既可能源于认识水平,也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就认识而言,不仅取决 于立法者和政府官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也依赖于普通大众的认识,这在民主化的社 会尤其如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订出事与3愿违的公共政策;就利益而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人们看清那些隐藏在“公共利益 “背后的私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 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 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

11、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个人选择需 要权衡,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制订也要权衡。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人的行为基 本上是理性的。公共政策必须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导致整 个社会的损失。计划经济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个人理性不相容,所以一定失败。现实中,人们总是喜欢免费午餐,这不是由于他们不理性,而是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希 望让别人为自己支付午餐费,除非制度规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这样做。比如说,当一些人 希望政府控制价格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自己为获得同样的东西少支付一些费用,而 不是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类似地,当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限制某些行业的准入的

12、时候, 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而非维护市场秩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不 断满足他们的要求,社会就会陷入“囚徒困境“:每个人都选择吃免费午餐,最后的结果是 每个人都不得不支付比本来高得多的费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摆脱“囚徒困境“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市场经 济。价格,利润,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 中国经济改革 30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和改进民生方面的威 力。但现在,反市场化的舆论很有市场。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当 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 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

13、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 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往往以 为这是它本身的毛病。学一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根源,从而找 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保罗海恩等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是我所读到的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最好 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立法者、政府官员和参与公共政策讨论的普通 大众能明白这本书中讲述的经济学常识,学习一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公共政策的 制订上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少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故此,我愿意把这本书推 荐给大家! 2008 年 3 月 28 日 梁小

14、民序 (清华大学 EMBA 教授,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介绍和普及的第一人)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面对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物价干预措施;面对经济学家喋喋不休地争论经济是否过 热,人民币汇率该不该上升;面对个人理财中的各种困惑等等,连普通老百姓也感到需要 了解一点经济学了。经济学本来就是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并帮助人们做出理性决 策的。像萨缪尔森、斯诺、贝克尔、曼昆这样的大牌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 都要学一点经济学。国外大学各个专业都把经济学作为必修课。而市场上普及经济学的著 作车载斗量,甚至连为儿童写的都有。 学习经济学的最好方法就是系统地读一本教科书。市场上的经济学教科书太多了,这

15、些书是为不同层次的人写的,选读哪一本教科书十分重要。作为非专业学习经济学的,就 需要一本内容较为全面,又通俗易懂的,而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适于大众阅读 的书。 我们说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原因就在于它介绍经济学时的切入点不同。曼昆认为学4经济学的目的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换句话说,对公众而言,学经济学并不是要掌 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用经济 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这正是全书内容围绕的中心。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给你介绍一个又一个概念、一个又一个

16、理论、一个又一 个图表、一个又一个数学模型,而是从现实中你熟悉的事情出发,告诉你经济学家是如何 思考的。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当然,经济思维本身也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这本书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 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 实,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但切入点不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也不同,让一般 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这正是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本书是从堵车的例子开始的。堵车是全世界各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都存在的情况。 老百姓遇到堵车就是一个“烦“字,恨不得天下只有他一人开车;社会学家则是大讲汽车对 人类的危害,自己开着车时却想着如何减少汽车的危害;会说的经济学家则说,堵车反映 经济繁荣,政府领导有方,就差点高呼“我爱堵车“了。而本书的作者则认为,堵车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