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15149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寒假作业(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寒假作业(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寒假作业(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寒假作业(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寒假作业(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寒假作业(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寒假作业(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一)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一)命题人命题人: :张小平张小平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3636 分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cn)寂 央浼(mi)逋(p)慢憎恶(zng) B捧袂(mi)戗(qing) 舂(chng)粮处(ch)心积虑 C熟稔(rn)盘桓(hun)颔联(hn) 纨绔子弟(k) D暂(zhn)时 角隅(y) 蜂窠(k)搬弄(nng)是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彩落不是天遂人愿梳妆打扮 B倾泻擦边球礼仪之邦咬文嚼字 C付梓 绊脚石 人才倍出 恪守不渝 D苍桑卖关

2、子命途多舛感恩戴德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 , 。 , , ,_ 。 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B C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 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B 昨晚,济南市京剧院演出大厅内锣鼓阵阵,京韵声声。李派老旦郭捷、 文丑郝胜德联手演出的钓金龟

3、选段,声情并茂,赢得阵阵喝彩。 C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 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D这是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读着读着,我不由地感到一股波澜壮阔的激 情在胸中激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 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 能否使西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B我在比赛场馆靠近过道的座位上看见了仰慕已久的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宇, 内心着实激动了一番。 C当球队输球的时候,对主教练克劳琛的带队方式和场上

4、布阵,中方教练 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队虽也很不理解。 D5 月 8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8 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 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 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 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 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 次表

5、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 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 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 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 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 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 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 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 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

6、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 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 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 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 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 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 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 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

7、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 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 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 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 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 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 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 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 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8、 6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7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

9、艰难。 8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浙江绍兴人也。 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愞怖 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 ”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 诸我。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

10、,扬帆去。巡抚 状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 邑人以为荣。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应元以母病未行,亦会国变, 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 当是时,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守土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 拒,攻这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 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 人。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间,匝城,兵 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又遣壮士夜缒城

11、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大军却,离城 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 见。 ”应元立城上与语,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 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于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出出,遂 被缚。 (选自清郡长蘅阎典史传 ,有删节。 ) 注:选愞(run)怯懦。豫王大军渡江:豫新王在顺治二年五月率清 军渡过长江。陴郳(p n):城上女墙。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A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薄:逼近。 B而会县令摄篆旁邑摄:通“慑” ,害怕。 C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故事:先例。 D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 出走:出逃。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应元以母病未行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乃瞻衡字,载掀载奔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净应元“机智”和“勇敢”的一组是( ) A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 贼 B亦会国变,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 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 C比晓,获矢

13、无算 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 D又遣壮士夜缒城人营,顺风纵火 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 拥而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 A净应元是明末一个官卑职微的小吏,他英勇善战,初任江阴典史,江盗 入侵,男女奔窜,他临危不惧,聚集众人,击退了江盗。 B清军大举南下时,敌强我弱,从寡悬殊,形势危急,江阴以一弹丸小邑 仍死守八十多天,这多是仰仗了净应元的智谋。 C阎应元谋略过人,长于谋划,江阴守城战中,城中缺少弓箭,净应元巧 设计谋,先派人潜入敌营,鼓噪扰乱,然后趁机束藁为人,获箭无数。D阎应元精忠为国,清军南下,大局糜烂,他仍率众坚持抗敌;面对刘良 佐的劝降,他慷

14、慨陈词,令叛将刘良佐惭愧而退,表现了崇高的民族 气节。第第卷(共卷(共 114114 分)分)四、 (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 (4 分)译文: (2)守土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 (3 分)译文: (3)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 (3 分)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 (8 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 (4 分)(2)从比较感情色彩上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是: 。 (4 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