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15076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砚台收藏有讲究砚台收藏有讲究 当代名砚市场看好当代名砚市场看好http:/ 2011 年 05 月 19 日 17:47 中国文化报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文房”之一的砚台已由普通的书写用具逐渐变成书画家们的专具或收藏品。近几年砚台收藏市场如何?藏家如何进行选择?杂项到专场杂项到专场 名砚贵在名砚贵在“名名”过去,砚台在多数拍卖行都作为“杂项”之一参与拍卖,多少让一些爱砚的藏家心中不快。然而,自 2007 年春拍以来,杭州西泠印社连续承办了 8 场“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到惊喜。2007 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首场就跨越了“万事开头难”的阶段,拍卖 117 方砚,成交

2、 115 方,成交率高达 98.3%,总成交价 1832 万元,比预计最高估价 820 万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 16 万元。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 2008 年和 2009 年春拍上,其拍卖成交率也达 70%至 84%。2009 年后,砚台收藏市场不仅回暖,而且势头强劲,一路飙升。西泠上拍的 98 方砚,成交 94 方,成交率达 96.8%,总成交价为 1419.9 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 548.8 万元成交,创下当时拍卖历代名砚的最高纪录。而 2010 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 79 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超过百万元;秋拍 83 方砚,8

3、2 方成交,成交率达 98.8%,有 4 方名砚跨过百万元。西泠印社推出的历代名砚专场取得佳绩的秘诀在于“名”上。何谓精、珍品之砚,有什么标准?笔者认为,中华名砚(包括古砚和新砚),一直受到“六名”的影响,行家亦以“名”的多少来论高低,评贵贱。“六名”,即名砚、名坑、名品、名师雕刻、名人题铭、名家收藏。实到一方砚上,其“名”数越多,就越珍贵,如果能戴上“六名”砚之冠,那真是凤毛麟角,应该称是最高档次的砚了。新砚有优势新砚有优势 市场看好市场看好随着当代艺术品潮流的发展,当代大师的精品、珍品之砚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价位也一路走高。纵观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当代名砚和历代名砚的表现,一些场次,新砚在总成

4、交价、最高拍价、平均拍价上甚至超过了古砚。与古砚相比,新砚具有两个优势:首先,新砚比古砚好鉴别、易观赏。古砚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其文化底蕴虽深厚,但精、珍品古砚,寥若晨星又很难鉴别。其一,石质、年代,通过包浆,不易辨别;其二,名人铭文款识,不易辨清;其三,名家藏砚,查询考证艰难,常使藏家望而却步。已故国学大师张中行亦是一位雅砚、藏砚的大家。他对鉴别历代名砚这样论述:“古砚作伪的手段很多:旧匣装新砚,旧砚刻假铭,用墨色掩盖水泥修补过的残砚,摹刻伪造名砚等等民间流传的古砚,不是苏东坡就是赵子昂,甚至还有虞世南、李太白的,可以推断十之有十是假的。”然而,新砚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一砚在手,一目了然;如果

5、搞不清楚,刻砚、铭砚者都健在,一打听也就了然。而且古砚长期使用,墨汁侵入,使砚的石质、石品模糊不清,而新砚的石品如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冰纹历历清晰。另外,砚的功能发生变化,古砚以实用为上,新砚则主要供人欣赏与收藏。历代古砚虽然在造型上式样颇多(约 70 种以上),但主要是实用,摆脱不了“器以用为工”的传统特征。然而新砚不仅继承了古砚的式样,而且又使雕刻艺术深化发展。雕砚家在追求“新”“奇”“美”的过程中,利用砚石的自身结构、形状、石品花纹等特点,“以石构图,因材施艺,以色取巧”,突出自然神韵,制作出的砚台也因此受到藏砚家的喜爱。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家嗜砚、藏砚、编砚谱、著砚文者,代不乏人

6、,特别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米芾、苏东坡、陆游,清代朱彝尊、高凤翰、纪昀等,他们的论砚、砚谱、砚史、研评、砚录、说砚、阅微草堂砚谱等影响深远。读书人离不开砚,书法家(画家)就更离不开砚,砚一经诞生,便与文化人相依相伴。砚既是实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实践,学养决定砚识。愚以为,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以材质论,有石砚、陶砚、澄泥砚、紫砂砚、瓷砚、瓦砚、砖砚、玉砚、水晶砚、木砚、金属砚等。一种材质又有若干区分,如

7、宋人唐积的歙州砚谱在“品目第四”中描述歙石时称:“眉子石,其纹七种:金星地眉子、对眉子、短眉子、长眉子、簇眉子、阔眉子、金眉子。”以名砚论,有“四大名砚”之说,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是也。不同时期又有不同名品,如唐宋之红丝石砚,清之松花石砚,都被列为首品。宋代李之彦的砚谱就称“苏易简作文房四谱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斧柯山端石为第二,龙尾石为第三,余皆中下”。乾隆的钦定西清砚谱则把松花石砚“冠于砚谱之首,用以照耀万古”。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亦认为,松花石砚“品当列洮河、龙尾、红丝之上”。以形制论,则有足支形、几何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六棱形、八棱形等)、仿生形、随意形等。

8、宋代的端溪砚谱记载,砚之形制有数十种典型样式,它们分别是平底风字、有脚风字、合欢四直、斧样、瓜样、卵样、人面、荷叶、仙桃、蟾样、龟样、钟样、圭样、笏样、琴样、双鱼样、团样、砚板、琵琶样、月样等。每种形制的砚台又有不同的雕刻方式,而且越到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形制更多,雕刻更精,并出现从实用性向赏玩性转变的倾向。以铭文论,藏砚界素以“有铭为贵”,不但可以从铭文、印章中鉴古知人,欣赏篆刻,更可从中窥探其文化底蕴。一般说来,砚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赞砚,二是记事,三是抒怀。如唐代褚遂良款砚铭:“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潢。永年宝之斯为良。”又如明代隆池(彭年)款砚铭:“我砚有百,唯此最坚,方寸墨池

9、,磨如涌泉。”再如清代王文治款砚铭:“读书世受和平福,学佛人多欢喜缘。”以文学论,唐代刘禹锡有两首咏端砚诗,一首是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中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另一首是谢遗端溪砚诗,诗曰:“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着指痕犹湿,经旬水未低。”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二句更为人所熟知。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清查慎行的赴召集则记载了御赐松花砚一事,其内容曰,“绿云新斲松花砚,特撤文房赐老臣”。以砚史论,更是洋洋大观。据四库全书总目中子部二十五谱录类所录,有文房四谱

10、、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石说、端溪砚谱、砚谱、砚笺、钦定西清砚谱等。其砚史称:“砚史,一卷。宋米芾撰,芾有画史,已著录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自谓皆曾目击经用者,非此则不录。其用意殊为矜慎芾本工书法,凡石之良楛,皆出亲试,故所论具得砚理,视他家之耳食者不同。其论历代制作之变,考据尤极精,确有足为文房鉴古之助者焉。”(陈锋)捡漏:我藏砚的最大乐趣捡漏:我藏砚的最大乐趣http:/ 2011 年 02 月 25 日 07:57 大江南收

11、藏 藏砚的最大乐趣,不是在藏品到手之后,而是与卖货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其中捡漏就是一种,捡漏捡得大了,一个人偷着乐之余,与同好诸君共乐。大唐盛世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代,也是一个砚文化昌盛的时代。许多名砚如端砚、歙砚、虢砚和红丝石砚等相继被开采使用,泥陶砚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一些砚种还被作为贡砚而岁贡朝廷。唐代砚式造型优美大气线条流畅,如凤池形,风字形,辟雍形等,更为难得的是一些动物造型的泥陶砚生动传神成为唐代古砚的一大特色。传世或出土的唐砚,实际上是极为少见的。虽说唐砚珍贵,但却几乎都是以极低的价钱买入的。能够捡漏的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卖家根本不懂历代砚的形制与风格,不知唐砚为何物;二是卖

12、家多为商人,无力考据,有刻铭文也弄不懂。况且出土的唐砚多有土蚀与墓锈,品相往往比不上明清砚,故贱价出售。五年前,一古玩小贩找上门,以三枚古砚求售。其中一方质轻色黄,有题刻数十字,开价 800 元,未予还价收入,此明代“履桥主人”鳝鱼黄澄泥砚,澄泥砚中上品,应在万元以上。还有一方椭圆形大砚,长一尺有余,砚首琢一酒盅大圆眼,圆眼周边复又有四个小圆孔直通圆坑底部。围绕砚面四周阴刻云龙纹,云作灵芝形,龙为双龙,圆睛鹰嘴,造型别于历代龙纹图案。大砚通体呈灰白色,显然为埋藏地下太久,被腐蚀污染所致。以清水润砚面,立刻显出天青色,并有石纹及石品在水中浮现。因此,笔者当时便断定石质为端溪唐坑砚材。据砚石上有关

13、记载,此为唐代开采端石初期砚品,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遂从小贩手中 300 元购得。另一方唐代箕形紫端砚,砚首以底着地,砚尾双足,砚面凤池形,水池深阔。琢工大气,线条圆活挺括,石色嫩紫,手感如玉,泥土蚀出金色牛毛纹遍布砚身,而砚面受墨处墨渍入骨,研磨有累累磨损痕迹。此砚有盛唐遗韵,也不知为哪位文士诗人磨出多少奇文妙句。2003 年 5 月购于西安一古玩小店,价 1000 元。若论价值,应远远不止。此外,还有几方唐砚都以很低的价格购入,也算捡漏了,不由得我不欢喜,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足以自慰。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梁佩阳白石村是肇庆市端州城区著名的人文景点,这里家家雕刻端砚,户户有自己的砚行,“以

14、砚为田,以笔为耕”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写照。他们手中的“笔”指“铁笔”,是雕砚的专门金属工具。游客参观时,位于村口的梁佩阳大德利端砚厂则是必去的地方。梁佩阳只要在那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游客介绍端砚知识。文/图 记者 于敢勇梁佩阳的头衔很多,不仅是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端砚鉴定组专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还是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2008 年 6 月更被授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技术大师”。梁佩阳出生在白石村,从小就在浓厚的端砚文化氛围熏陶中茁壮成长,对砚有着深厚的情感。他 15 岁从艺,从最基本的到砚坑开凿砚石开始,学习鉴定石品,自小跟随父辈接受严格的训练。立

15、志:努力做个“文化人”他认识到,只满足于当一个普通的雕砚艺人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业界的有志者都要努力做一个“文化人”,学习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潜心研究端砚制作技艺,实现由“工匠”到“艺术大师”的飞跃。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从绘画到书法,从艺术鉴赏到文化收藏,梁佩阳都能全心投入,深入领悟,得其要领。梁氏家族制砚以浅浮雕和深雕为主,手法多样,题材十分广阔,云龙山水、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均可入砚,而古典文学中的诗情词意、人物形象,梁佩阳往往信手拈来,经过提炼升华,使他的端砚作品大放光彩,文化含量很高。建言:加强端砚砚材管理梁佩阳在跟从父辈上砚山钻麻子坑等坑洞采石、从师学艺中,深深懂得制砚艺人的艰辛

16、、砚石的珍贵和端砚的价值。作为肇庆市政协常委,2006 年他和 5位政协委写出了保护端砚石资源,加快发展端砚事业的提案,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粗制滥造、滥采滥挖砚石就是败家子,就是拿祖宗珍贵的、有限的遗产不当回事。”梁佩阳激愤地说。梁佩阳获奖情况:近年来由梁佩阳设计、参与雕刻的作品获金奖十多个,银奖、铜奖几十个。其中有:平步青云砚、霸王试剑石砚、双龙砚、近水楼台砚、春江花月夜砚、硕果累累砚、志比天高砚、和谐砚、春色砚、贵妃出浴砚、三顾茅庐砚。锦绣山河欣欣向荣砚被国家公安部收藏。得意之作:竹林七贤梁佩阳最近完成的竹林七贤砚是其代表作。中国魏晋时期的这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在山谷茂密竹林中或妙手抚琴,或仰面静听,或执杯慢饮,一个个悠然自得,肆意酣畅。砚左上方的七颗眼象征着他们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