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2977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论文 1 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益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农田防护林带建成后对降低土壤表层及耕作层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可防止次生盐渍化。一般,杨树林带下土壤中碳酸钠盐下移,多滞留在 30cm 上下;灌木林带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碳酸盐则向 47cm 以下的土层移动。杨树林带下 020cm 土层全盐量较旷野减少 66%,111H 之间减少 86%90%;灌木林带下 030cm 土层防护林带比旷野减少 65%,林带背风面 520m 处减少 58%75%4。前苏联的研究证实了农田防护林带有使土壤脱盐的作用。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农田防护林带对农田土

2、壤有明显的脱盐作用。李德毅在江苏大丰县上海农场的研究认为:农田防护林带保护区和空旷区相比有明显延缓反盐作用5。农田防护林带还有减少土壤中 CO32-和 HCO3-的效果,从而使土壤碱性减弱,pH 值降低。杨树林带内010cm 土层中 CO32-和 HCO3-的浓度含量较旷野减少 66%,并降低个 pH 值。林带背风面 111H 之间减少78%89%,降低个 pH 值。灌木林带至带后 20cm 处范围内、在 030cm 的土层减少 63%82%左右,下降约个 pH 值。此外,农田防护林带还有改善盐碱土水溶性组成成分的作用。受林带庇护的土壤,Ca2+比例增大,Na+减少,从而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可

3、耕性。农田防护林带所庇护的上层土壤中水溶性 Na+大幅度降低,在杨树林带可降低90%,灌木林带降低 19%82%左右4。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增肥效应农田防护林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78 年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农地土壤增加近 1 倍,土壤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提高,电导率平均值比对照点降低%,土壤容重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加,通气透水性能提高。林木大量的枯枝落叶促进了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据测定,五年生的杨树、水杉、刺槐等林分每年凋落物分别可达 2500kg/hm2、2800kg/hm2 和2000kg/hm2,杨树凋落物中氮、磷、钾、钙的含量分别为%、%、%和%,每公

4、顷杨树林每年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养分含量为氮、磷、钾和钙6。朱德华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带背风面 20H 范围内腐殖质含量为对照的%,氮为%、磷为%,休乔列夫观测到林带保护区肥效增加 25%。克列京宁观测到二十二至二十七年生的林带,促使草原土壤形成02cm 的有机层,A+B1 层增加 412cm7。据郑亮等测定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建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含氮量增加了 8%,速效磷增加了%,速效钾增加了 6%,土壤的 pH 值由下降到8。农田防护林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农田防护林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提高酶的活性,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徐州农田防护林区对土壤酶活性

5、研究表明,林带根系活动能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在林带附近土壤酶活性较高,随着林带距离的增加酶活性变小,根际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5。农田防护林的保土效应农田防护林带具有降低风速、提高土壤含水率的作用,因而起到防止或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9,10。Gal 观测到 Ferstod 地区农田防护林带营造前,土壤损失量达1002t/km2,造林后 12 年仅为 50t/km2,每年 3 月份空气含尘量仅为原来的 1/107。据测算,淮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每年可防止水土流失 3000 多万立方米,使 3670km 的主要河渠每年可减少泥土淤积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河床抬高23cm8。2 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现象

6、的产生与克服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现象的成因在农田防护林建设过程中,由于林木根系和冠幅巨大,对作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林木与根系附近作物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树冠冠幅较大,遮阴面积大,时间长,造成附近区域的光照少,地温高,迎风面近树区的空气湿度小;虽林带缩小昼夜温差,有减免高、低温致害的正影响,但也有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影响作物发育,甚至降低种实品质的负影响。农田防护林的负影响随着许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对秋季作物影响大于夏季作物,林带阴面大于阳面,在瘠薄的土壤上大于肥沃的土壤上,在干旱年份和无灌溉条件下大于湿润年份和有灌溉条件的11。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的克服要消除或减轻

7、林带胁地负面影响,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措施:农田防护林要合理布局,主、付林带严格按要求设计,实行水、田、林、路、电统一规划,少占耕地。选择窄冠、根深、枝叶稀少、发芽晚的树种。栽树前要深耕整地,多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向深层发展。在林带与农作物之间,距林带约处,挖一条深 5060cm 的断根沟,以避免树冠扩展到农地浅层土壤中。在林带威胁地明显的范围内,种植绿肥作物、瓜菜、草药等比较耐阴的植物。农田防护林本身也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对社会输出多种多样的林产品,包括木材、条材、薪材、干鲜果品、茶叶、绿肥、饲料、燃料、木本粮油、药材和木本蔬菜等,其作用之大,是不可低估的。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作物、绿肥、牧草等混

8、种,不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而且更能充分利用地力,将生态潜能转化为最大的生物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再大力发展畜牧业,获得更多的畜产品,从而解决农、林、牧三者争地的矛盾。可见,建设农田防护林是调控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满足人们对农林牧产品日益增长需要的必由之路。3 结语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论文关键词防护林

9、;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改良;林带胁地;增产论文摘要综述了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微生物分布、土壤酶的活性、保土效应等方面的改良效益,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带胁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以期引起人们对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视。参考文献1范志平,曾德慧,朱教君.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30-133.2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农田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J.应用生态学报,2002:747-749.3洪涛,刘发明.防护林区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J.甘肃林业科技,1999:59-61.4代力民,王宪礼,王金锡.三北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要素分析J

10、.世界林业研究,2006,13:47-51.5张金池,胡海波.水土保持及防护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6徐德炎.和田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护效益的调查报告J.新疆环境保护,1998,16:108-116.7朱廷曜,关德新,周广胜.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8郑亮,李滨,汪德玉,等.安徽省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效益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1999:7-9.9武建林,张良谱,刘随存.晋中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其效益评述J.山西林业科技,2001:40-44.10鲍玉海,贺秀斌,杨吉华,等.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8.11张继霞,常立华,杨金荣,等.农田防护林的作用J.中国林业,2006:3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