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2897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的鉴别与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的鉴别与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的鉴别与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的鉴别与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的鉴别与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的鉴别与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的鉴别与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说课稿丰台二中 张春英 课题名称: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课题名称: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广东版教材(广东版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第二章第3 3节)节) 课时数:课时数:1 1 年级:高一年级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思想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因而学习者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思维,能够更有易于促进个体的学习风格的形成。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和学习的协助者。新课标基本理念:P5提高信息素

2、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本节课对信息的鉴别和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通过生活各环节进行体现,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学习。(即在生活中(in life) 、通过生活(by life) 、为了生活(for life))本节课利用因特网和教学网进行教学,开展讨论和探究,是一个构建在网络下的学习方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大约用4课时完成,前3课时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能够根据需求获取信息,但只获取信息是不行的,必须对所获取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与价值。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信息

3、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节课用1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信息鉴别的方法和评价的原则,然后通过因特网搜索信息,并在教学网开展讨论,对“电脑配置单”进行信息的鉴别和评价。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有一定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再加上前面2节课的巩固,因此搜索信息的速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因特网很感兴趣,为本节课网上获取信息奠定了基础。高一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学习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知识,对各种信息都想拿来作为自己知识的补充,但他们又是未成年人,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加鉴别的全盘吸收。因此对网络和社会中繁多的信息做出鉴别和评价,能够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困惑与烦恼。 教学目标:教学

4、目标:1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掌握从来源、价值取向和时效性判断信息的基本方法。2通过对综合案例“电脑配置单”的分析,学会用所学方法对信息进行正确鉴别和评价。3. 培养辨别生活中常见信息真伪的能力,提升主动判断信息价值的意识,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鉴别和评价信息设计依据:技术新课标P15内容标准: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鉴别是评价的基础,有了方法自然能够在判断信息时有章可循,运用自如。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学生对从信息来源、价值取向和时效性进行判断的方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在综合实践环节,对“电脑配置单”进行鉴别,从而做出恰当评价,并完成符合需求的“电

5、脑配置单” ,作为检测学习效果的载体。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判断信息基本方法的应用设计依据:新课程的学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因此我们不仅仅是能够说出鉴别信息的方法,而且在生活中时刻对信息有鉴别的意识,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甚至是终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电脑配置单”进行分析的过程,网上交流讨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推翻并确立新认识,教师及时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法:本节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判断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对信息判断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同时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讨论法:在使用案例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讨论

6、,思想进行碰撞,因此不仅有有声的讨论,还有在网上无声广泛的讨论,师生、生生平等交流,同时互相启发,引发联想,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范围与深度,是突破的教学难点的有利工具。同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作为依据,使信息源的途径增多,保证信息评价的质量。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视觉错觉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产生的原有经验和实际情境产生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充分内驱力的推动下激起一种明确的注意。2. 师生互动,初步认识信息判断基本方法。环节一:先告知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观看“骗人短信”视频,了解从来源判断信息的方法。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7、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从而了解从来源判断信息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环节二:通过“香格里拉”的案例,使学生明确价值取向也是判断信息的另一依据。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分析 ,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信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向学生渗透多方位考虑问题的意识。巩固从价值取向进行信息判断的方法。环节三:时效性比较易懂,不再进行讲解,通过提问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设计意图:列车时刻表、天气预报、新闻等,多数随时间推移而失去效力,因此查找时注意网页的时间及发表部门,从而对从时效性判断信息的方法更加巩固。3. 网上自学,了解评价信息原则。由于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上前面信息判断方法的学习,可

8、以自学阅读教学网相应资料,因此不再进行统一讲解,节省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锻炼自学能力。4. 网络探究,讨论交流,巩固知识。动态教学网站,为学生平等交流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针对“电脑配置单”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课堂学习效果,充分的网络信息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保证。另外,网站的使用,使学生对网页制作充满兴趣,也为第三章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做好铺垫。俗话说得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为避免学生讨论流于形势,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发言情况,参与到网络讨论中,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学习指导和思维引导,同时巩固前面所学判断信息的方法。5. 教师点评,得出结论。根据

9、学生网上的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对“电脑配置单”的总体评价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有对电脑配置有整体理解,同时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和内化。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除了进行知识小结,学生通过完成网上练习进行提交,检查本节知识的巩固程度,布置作业使学生作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网上自评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本节任务评价标准本节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项目 得分对活动的明确程度不了解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有创新拓展 信息鉴别方法掌握不知道了解1-2种知道方法,不会运用根据案例灵活使用不同方法交流讨论参与度参与较少能根据实际生活参与发言将搜集到信息和实际生活结合用于讨论标注网上信

10、息来源,并对价值取向分析清楚,评价客观。信息搜集阅读自学资料,未搜集相关信息使用自学资料,并上网搜集1-2条信息使用自学资料,并上网搜集3-4条信息使用自学资料,并上网搜集5条以上信息,且准确有效课堂练习完成情况60%以下正确60%正确80%正确100%正确 创新之处:创新之处:1. 教学方式的改变:动态网页的设计,使师生在网络上能更充分交流,根据学生意见不断改善并提高教学效果。2. 对教材的处理l 课题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但课本内容只涉及“信息的鉴别” ,而未讲解“信息评价” ,在设计中增加网上自学“信息评价原则”的环节。l 将李明“中奖短信”用“骗人短信”的视频代替,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