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12896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散文阅读散文阅读 一一. .关于散文关于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 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 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狭义的散文 专指抒情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 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 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2、。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 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二二. . 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 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 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 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2)记叙散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理、言行、 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环境、场面的摹写,来传情达意。它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 和描写。

3、(3)议论散文: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特点,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属于文学作品,不是议论文。因为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 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 来组织成文。它与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也有所不同,它 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 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三三. . .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1)象征的特点是“托意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

4、种人或某种社 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 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 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 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3)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 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4)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 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5)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

5、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 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其它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 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四. . 散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 (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 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 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

6、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五. . 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 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六六. .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七、散文常见题型七、散文常见题型 (一)、整体感知 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

7、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 其语境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 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 矢地去分析。2(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

8、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 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议论散文 燕燕 子子周晓枫 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 割的黑亮镰刀? 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在农家,谁的檐

9、下筑有燕巢,被 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当然,这仅是针对家 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它们吞下苔藓、 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 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 园。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周而复始,筋 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 燕窝。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 劳累而至死的老燕。调补

10、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 案。 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 时最高时速可达 300 公里。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 中进行。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 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 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 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 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身体几乎残

11、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 悲剧。 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 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 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我知道一位热爱 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 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 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生命的残

12、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 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 体代价。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著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 晚礼服。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 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3.第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

13、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 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两片秋叶两片秋叶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 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 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 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 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

14、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 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3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 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 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

15、映照下愈发显露 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 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 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 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什么?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

16、,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 理解写出来。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寻找寻找劳拉里查得(1)那时,我还年轻,有一回我停车在佛蒙特州南部的森林里,附近的农民倒车时 不小心将我的汽车撞瘪了一块,而我当时并不在场。我取车时,发现车窗上贴着一张纸条, 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字:“我们等着您。”下面是一个电话号码。后来我是如何在农 夫家里的饭厅里同他相见并交换各自汽车投保情况的一些细节我已想不起来了,但我清楚 地记得,当我就农夫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时,他平淡地回答:“A 这是我们做事 的习惯。”他妻子则微笑着在旁边用围裙擦干手,附和着丈夫的话。(2)许多年过去了,可我始终记着这场面、这句话。这对正直、体贴的农家夫妇生 活得好吗?我决定再次拜访他们的农舍。(3)带着自家烘制的馅饼,我驾驶着汽车朝佛蒙特州的南部驶去。一路上我使劲搜索着 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