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2883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东亚金融统一化的静态判断 摘要: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金融市场正在进行重新整合,出现了许多金融一体化与货币一体化的倡议,本文主要考察现阶段东亚金融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通过最优货币区理论、产业内贸易与最优货币区和政策协调难度三个静态指标考察东亚金融一体化所处的阶段。结果显示东亚各国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国际化水平都有待加强,要达到真正有利于金融一体化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东亚还需要时间。关键词:金融一体化最优货币区产业内贸易政策协调199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RobertMundell 预言在未来 10 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以单一货币联盟为特征的欧

2、元,问世两年多来尽管命运多舛,但毕竟是民族国家进行货币主权让渡的伟大尝试;以美元化为特征的主导货币区域在拉美的迅速扩展则同样引人注目,拉丁美元区乃至北美货币联盟的出现并非不可思议。那么,亚洲货币联盟可能会沿着怎样的路径演进,亚元是否会在 21 世纪出现?引起了多方关注。要探讨一个地区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该区域的金融一体化程度是一个基本前提,只有金融一体化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货币合作。因此,在对东亚进行货币合作的讨论之前,有必要对东亚金融一体化现状进行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东亚是否达到了金融一体化?在 2004 年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亚洲银行家认为,东亚正不可阻挡地加强债券

3、市场、货币和外汇储备管理的合作,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而金融一体化的推动力基本上来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借鉴欧元的成功经验,东亚的金融合作通过货币互换等形式,正在逐步加强汇率与货币合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方案,甚至最终可能推出一种共同的亚洲货币。事实上,从 90 年代末开始,东亚货币一体化已经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88 年底,中国香港货币局总裁任志刚正式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同盟的建议。1999 年 10 月,香港的财政秘书长 DonaldTsang 提出了促成设立亚洲共同货币的计划;他建议,为了对付新的全球挑战,新加坡和香港应当走向一种货币同盟并最终扩大到整个东亚。一个月后,当时的菲律

4、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在东盟首脑年会上呼吁东盟10 个成员国建立一个东亚共同市场并实行统一货币。1999年 8 月,马来西亚主持了讨论东亚货币同盟的国际研讨会,并且委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研究该问题。当时,东盟秘书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鉴于已经取得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一样,一种东盟货币至少变得可以考虑了。 ”国内外对共同货币如火如荼的讨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东亚目前是否达到了进行货币一体化尝试的基础?东亚的金融一体化程度是否能够承受推行共同货币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二、文献综述金融一体化(financialintegration)是指各国在资本流动、金融市场、金融政策、金融监管等

5、方面互相结合和融合的现象和趋势,金融一体化包括国际信贷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两种方式的国际间接投资行为在各国之间的相互融合、结合的现象和趋势。金融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成员国至少对其他成员国具有相当程度的金融自由化。许多理论表明,国际金融一体化可以分散风险,增强生产专业化、资本配置和经济增长。根据标准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国际金融一体化有利于给资本缺乏国家带来积极的产出效应,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竞争和引入金融服务使国内金融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正的增长效应。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一体化中既存的缺陷可能会滞后经济的增长。BoydandSmith 指出,在制度和政策,比如金融和法制体系不健全的国家,

6、金融一体化可能会使资本缺乏国家的资本流入资本富足国家。因此,一些理论认为金融一体化只有在机制完善的国家中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区域内金融市场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暂时性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提供平衡机制;既使是长期的、结构性失衡也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提供必要的缓冲机制以及降低实际调整所需代价;投资者通过区域内更广范围的投资组合能够进一步分散与国别宏观经济冲击相关的风险。Park 和 Bae 从三个角度探讨了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区域内的资本流动性;股票价格的协整检验;进行股票价格的误差变异分解。结果显示,无论是危机前还是危机后,选择的这几个东亚国家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一体化的特征。尽管东

7、亚地区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金融一体化方面与欧盟地区相比则存在相当大的差距。Adametal 认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可以用四个指标来衡量:1、信贷和债券市场一体化指标 2、股票市场一体化指标 3、以居民和企业的经济决策为基础的一体化指标 4、影响金融市场分割的机构差别的一体化指标。分析结论是东亚的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不如欧元诞生前的欧盟。本文认为,不同于自发性的贸易一体化,对参与国主权让渡和政策协调要求较高的金融一体化,则更多地表现成为一种主观倾向,有的时候,金融一体化进程可能脱离经济系统内生的决定因素,而成为一种综合了政治、经济因素的利益诉求。这个时候,金融一体化反而成为对参与

8、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判断区域经济是否达到金融一体化的时机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综合各种理论及东亚的现实,本文将用三组标准来判断东亚地区是否达到金融一体化的静态条件,分别是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产业内贸易与最优货币区标准和政策协调难度标准。HttP:/ 三、东亚金融一体化判断1、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判别标准金融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当推最优货币区理论。按照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标准如下: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经济开放度和经济规模。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在蒙代尔、麦金农等对最佳货币区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之后,一批学者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论述了

9、最佳货币区的判断标准。其中,Tavlas 提出的最优货币区国别标准(country-specificcriteria),用以判断一国是否具备加入一个货币联盟的条件,以及 Bayoumi 和 Eichengreen 提出的最佳货币区的联盟标准(union-specificcriteria)用以判断数个给定的国家是否能组成货币联盟。对于加入最优货比区的标准以及成本和收益现总结如下:表 1 国别标准和联盟标准国别标准联盟标准工资和物价的高度弹性各国间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高度多样化的产品结构相似的产业结构相似的经济政策取向相似的经济走势相似的历史文化因素表 2 加入货币区的成本、收益收益货币流动性提高

10、减少了投机资本的流动消除外汇风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并将促进生产一体化和国际交换固定汇率可节省直接和间接交易成本提高货币区内经济的开放性,资本、商品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利于资源在货币区内的有效配置成本贫富地区的悬殊加剧放弃了汇率调节工具转换成本货币政策自主权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核,一是政府对金融的管制程度,如利率管制、外汇管制、资本流动管理、金融业准入管制等等,一是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如金融机制的数量、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国际金融设施等等。东亚各国金融发展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金融深化的程度较高,是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基本

11、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第二类由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组成,该类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金融深化的过程中,政府对金融的管制已大大放松,金融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类由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组成,这类国家金融自由化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较多的政府对金融的管制,资本流动的政策和市场障碍都很大。由于东亚区域的大国中国、韩国、日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资本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致使整个亚洲区域的流动性不高。第二,东亚地区的综合开放度比较高,但国别差异较大,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对外开放度很高;而中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的开放程度就要低得多。就经济规模而言,东

12、亚地区的国别差异也很大。第三,东亚地区三个方面的特征使工资和价格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一,东西地区是具有较高增长速度的发展中地区,一些国家的工业化刚刚完成。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化的过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批量转移,这种转移在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对城市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的同时,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弹性。第二,东亚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不制订最低工资法、就业保障法等法规,使工资基本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市场不发生扭曲。第三,亚洲国家工会的力量与欧美国家相比比较弱小,谈判能力低;失业保险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工资刚性不强。工资是构成企业成本的最重要部分,工资的较高弹性保障了产

13、品价格的较高弹性。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亚洲地区的一体化程度正不断提高,但在生产要素流动性等一些基本的方面还不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因此,目前的亚洲地区距离金融一体化的建立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也还不具备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如同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确切地说,目前东亚只是处于货币合作的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产业内贸易与最优货币区标准产业内贸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理论界还没对它的定义形成统一的看法。国外学者一般把产业内贸易定义为“总贸易之减去产业间贸易的余额”,或者说“一国某产业之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总和”;国内学者强永昌把产业内贸

14、易定义为“相同产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或消费替代关系的产品进、出口活动”。从统计角度讲,产业内贸易又被定义为: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以第三层次“组”为分界线,(SITC 把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基本项目五个层次),属于组以下的产品在国家之间的相互进出口活动。综上所述,产业内贸易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进出口活动。产业内贸易与最优货币区的关系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成为学术界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随着成员国之间贸易一体化程度加深,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现象发生,成员国因而会对特定行业相关的供给冲击更为敏感,从而在经济周期上表现出更强的异质性(idios

15、yncratic),专业化程度加深会降低成员国之间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分析的逻辑顺序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汇率风险最小,统一货币前,即便规模经济的影响很大,企业的对冲风险行为也会引导他们分散生产基地。货币一体化消除了汇率风险,规模经济和辐射效应(networkeffects)使得企业选择专业化生产,单个企业如此,行业也会因为辐射效应出现地区的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给需求上的不对称冲击提供了大量机会,比如某一行业的需求下降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因此,如果区域内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货币一体化将引致区域内收入的不一致变动,进而使得该区域变得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如果需求冲击相比供给冲击占主导以

16、及产业内贸易相比产业间贸易占主导,贸易一体化程度加深将增强经济周期的一致性,从而使得该区域变得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表 3 东亚代表性经济体产业内贸易情况198019902000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平均资料来源:转引自KwanhoShinandYunjongWang:TradeIntegrationandBusinessCycleSynchronizationinEastAsia,WorkingPaper03-01Kore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表 4 欧洲代表性经济体产业内贸易情况198019902000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英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平均资料来源:转引自KwanhoShinandYunjongWang:TradeIntegrationandBusinessCycleSynchronizationinEastAsia,WorkingPaper03-01Korea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根据上面两张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