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2834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和谐社会下教育失衡分析论文 一、经济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失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的东西差距、城乡差距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政府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运用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把优势资源集中在城市。使原本落后的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则因此更大了。城市集中了现代化物质生产、技术和智力的优势。所以,教育要普遍优于农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占有绝对的优势。如大量的高等学校、重点学校等都集中于大中城市,很少在农村。以我国目前的高校录取来看,表面上有形式上的公平,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现实录取中,采用的是分省、直辖市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各省录取大学生时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公布,而是按录取定

2、额,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重点大城市考生的标准来录取的。结果,就出现同一份考试成绩,各地录取分数线会产生极大差异。如 2000 年,北京市相对总人口比例的相对招生数为%,上海为%;而内蒙古、安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则分别为%、%、%、%、%、%和%。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录取率明显高于西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外因原理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起点的巨大差距,纵然不能被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甚至某些时候,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或借助一些机遇来改变,但这样的改变毕竟是少数,是艰难而辛苦的。其结果必然是对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会逐渐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动

3、摇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信仰。二、高收入人群对教育取向的消极影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直被勤学苦读者奉为改变人生的真理。而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对教育的认识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收入的高低界定贫富,于是,高收入人群变成社会关注和模仿的榜样,所谓的热门专业,更是由于其在经济因素方面的决定性地位而顺时就势产生的。一些高校在录取中明确规定,热门专业的学费要高于冷门专业约 20%。五分之一的比例看似无所谓,但对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一分钱都要掰两半花,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于是,便助长了教育歧视的恶性循环。教育与财富

4、的脱节,造成很多不良的社会思潮。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也日益被人们所遗忘。教育取向不再是单纯的兴趣和特长问题,而变成了经济社会下的随波逐流。教育是一种资源,每位公民在平等的条件下,有权均等享有这种资源。而一旦这种资源占有的公平性被破坏之后,就会引起人力资源流向不均。其结果是:第一是学生的流向,即大量有较好潜质且经济能力较强的学生向重点学校、热门专业集中。第二是师资流向,即大量的教师队伍会涌向教育资源占绝对优势的重点学校或发达城市。人才的流向,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后形成了“穷则越穷,富则越富”的现象,加剧了贫富差距。此外,教育不公现象加剧了经济利益

5、的不均衡流动。谁占有了较好的教育资源,谁便拥有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占有较好资源的是城市,是经济发达地区。在这种教育不公现象的“引导”下,经济利益的流向自然转向了经济发达区域。三、解决教育失衡的建议性措施(一)根本措施:缓解贫富差距。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下大力气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实施了“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这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关于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已有诸多成熟论述和成功经验,实践证明缓解贫富差距是解决教育不公的根本途径。(二)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流动,实现教育公平的动态平衡。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财政性教

6、育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改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等举措都卓有成效。针对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情况,应建立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乃至校际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因不同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公平发展差异。教育政策应该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办学舞台。人为地引导人才和资金向贫困地区流动,使落后地区的教育成为“人人向往、人人关注”的焦点。(三)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创造平等教育机会。教育机会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首要要素。高考招生录取是教育机会平等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严重地方化,是促成教育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7、所以,要通过改变录取分数线的地方保护,从而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分配,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四)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我国在这一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如“希望工程”、 “绿色通道”、 “助学贷款”等。但因我国的捐赠捐助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范围还十分狭窄,多数有意捐助者却无法透明、快捷地实施捐助,真正贫困的学生也不能及时得到救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和谐的最终形成来自于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人,人与人关系的良性发展。贫富差距过大,教育无用或教育走向偏激,都会引导社会发展进入非良性

8、状态,其负面影响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阻碍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社会越发展,就越要解决好贫富差距,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合理贫富差距下的教育公正,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发展成果也能得到真正意义的稳固,社会才可能长治久安,和谐社会才不是空谈。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基尼系数./view/2李炯.中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差距分析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47.3刘海峰.公平与效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00.4董晓波.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摘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维系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着重探析了在这种贫富差距下的教育失衡问题。【关键词】和谐社会贫富差距教育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