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12797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集训1 中国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集训 1 中国小说阅读(时间:40 分钟 分数:28 分)一、导学号 8720208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担水也是一个职业。老魏在西大街担水。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2、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老魏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担起水来,老魏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 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

3、“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 一担。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结算完了,擦掉,重画。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

4、水。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谢不谢,一个凉水!”“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料地重见天日了。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

5、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是。 ”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 ”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

6、,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的,像粮行供奉火神,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格啦格啦的声音了。【注】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

7、细节,如描写老魏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魏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C.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D.小说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魏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E.小说通过人物对比参照的方法塑造了老魏的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解析:DB A 项,“懒散习气”错误;C 项,“嘲弄”不妥,应当改为“鄙夷”;E 项,“直接议论的方式”错误。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分)解析:“他说他只伺

8、候人,不伺候花儿”体现了他对原则的坚守、率性耿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体现了他的朴实;“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里,让我们喝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 “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则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答案:勤劳朴实。担水价钱远近相同,自己从不记账。乐于助人。盛水给放学口渴的孩子们喝,义务帮人捞筲。热爱生活。相信自己的力气,敬重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坚守原则。只伺候人,不伺候花;鄙夷不劳而获的人。(如答“勤劳善良” “乐于助人” “耿直率真”“襟怀洒脱” “恬然自安”

9、之类亦可。)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6 分)解析: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小说叙述的对象或特点;小说想突显的主题;小说所呈现的风格特点等。答案:观点一:同意。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民众,塑造了有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形象;都诗意地描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充盈着文化意蕴;都表达了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钟情与赞美,暗示了与浮躁、污浊的时代风气的抗争及对此的拒绝;都坚持把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升华开来,形成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在人性与人生方面给人以启示。(答出 3 点即可

10、)观点二:不同意。本文重在描写老魏清苦而乐观的生活方式,边城重在叙述祖孙、兄弟及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本文描绘了北方小城宁静祥和的日常生活,边城突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本文重在塑造城镇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个体形象,边城重在刻画边远城乡普通民众的群体形象;本文意在表达对旧日生活的依恋与失去时的惆怅,边城意在表达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期待。(答出 3 点即可)二、导学号 8720208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

11、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

12、,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 “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

13、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 ”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夜至

14、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时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本人吃完

15、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 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和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第一、第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

16、兴趣。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做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勇敢、凶狠。解析:CD A 项,小说的前两段并没有设置悬念。B 项,“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错误,他之前已做出了选择。E 项,“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5.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4 分)解析:西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必不可少。如果不设置这样一个人物,侵略者的形象就不具体,张大厨与日本人的交往就显得虚而不实,所以这个人物能够增强小说的真实感,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西田向大厨学习,引出了下文大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