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212217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方朝晖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 伦理学 ” 这个西方学科的接受主要是从研究对象出发的,未能从思维方式角度思考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成立的前提条件,因而普遍忽视了“ 中国伦理学是否能成立 ” 这一对于研究中国伦理学来说根本性的问题。其结果是人们不假思索地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学说一律称为“ 中国伦理学 ” 的内容,不仅导致对西方伦理学的误解,而且无益于国学传统的发扬光大。从亚里士多德对phronesis与sophia在希腊文中的含义区分出发,可以发现“ 伦理学 ” 作为一门科学成立的前提问题非常重要,只有区分“ 儒家学说中有伦理学 ” 和“ 儒家道德学说是伦理学 ” 这两个判断

2、,才能正确使用“ 儒家伦理学 ” 或“ 中国古代伦理学 ” 这类术语。此外,“ 儒家伦理学 ” 、 “ 中国古代伦理学 ” 其实是用“ 伦理学 ” 这一西方学科范畴对中国古代学术传统进行人为加工和重构的产物,决不能代替本来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特别是儒家学术;把儒家学术纳入“ 伦理学 ” 等西方学科范畴,并以之为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最佳现代解读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自身独立性的抹杀和独特价值的忽视。关键词:伦理学; 儒家伦理学; 中国伦理学作者简介:方朝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100084)中国古代有无伦理学?这个问题乍听起来似 乎很

3、可笑。众所周知,中国历代学者特别是儒家学者所讨论的问题,几乎都与伦理学有关。而儒 家则把几乎所有领域的问题,包括政治问题、 经济 问题、 法律问题、 哲学问题、 文学问题等统统当成 了伦理道德问题讨论。因此,蔡元培先生早在20 世纪初叶就曾指出“ 吾国夙重伦理学 ”,在1910年出版的第一本由中国学者撰写的 中国伦理学 史 中,蔡元培更是指出:“ 我国以儒家为伦理学 之大宗。而儒家,则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 范围 我国伦理学之范围,其广如此,则伦理学 宜若为我国惟一发达之学术矣。 ”自蔡元培先生之后,中国学者已经撰写了无数本以中国古代伦理学为专题的著作。怎么能说中国古代没有伦理学呢? 然而

4、,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什么是伦理学,并以中国古代道德学说与之对照,就可能产生一 定的疑问。因为,按照我国教科书上目前最通行 的定义,“ 伦理学是一门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 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 ” 。它 的主要任务是“ 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源、 本质、 发展与规律 ” 。考察西方伦理学史可知,早在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时起,就已开始有意识地试图把道 德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在其后的各个不同时期 里,人们对于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使命或任务 的理解虽不尽相同,但也多半把伦理学称为一门 科学。故而伦理学又常被称为ethical science (伦理科学)。据此,似乎可以说,中国古代根本没

5、721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 序例,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第2页。 罗国杰主编: 伦理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年,第2、21页。 参见罗国杰主编: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伦理学原理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第2页。另参见弗兰克 梯 利: 伦理学概论 ,何意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年,第116页;弗里德里希 包尔生: 伦理学体系 ,何 怀宏、 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第730页。2009年第1期(第24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 2009(Vol . 24)有伦理学,因为中国古代虽然有丰富发达的关于

6、伦理道德的学说,但是这些学说在中国古代其实 并没有成为一门“ 科学 ”,也没有被当成一门“ 科 学 ” 来追求。科学的理想是建立“ 合理的知识 ”, 然而人所共知,中国古代的道德家们常常反对把道德作为知识来追求,他们主张“ 行重于知 ”,区 分“ 德行之知 ” 与“ 闻见之知 ”,或提倡“ 知行合一 ”,等等。因此把道德当成一门系统的知识学 科来建构在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怎么能把中国 古代的伦理道德学说(特别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 儒家道德学说)直接称为伦理学呢?那么,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伦理学? 参见唐凯麟: 伦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2页。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 ,第3页

7、。 参见弗兰克 梯利: 伦理学概论 ,第3页;弗里德里希 包尔生: 伦理学体系 ,第78页;罗国杰主编:中国伦理 学百科全书 伦理学原理卷,第1页。Sophia与Phronesis为了搞清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 伦理学 ”,最好先从词源出发,先厘清它的最初含义。因为 “ 伦理学 ” 一词,严格说来是一个外来词,译自西 方语言中的ethics。据说是日本学者首先借用汉 语中的“ 伦理 ” 一词进行这种翻译的。清末民初 时,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道德哲学 时借用了日本的意译,将其译为进化论与伦理 学 。从此,“ 伦理学 ” 一词成为在中国通用的学 科名词。蔡元培在1910年撰写中国伦理学 史 时

8、指出,我国过去没有“ 纯粹之伦理学史 ”,日本学者木村鹰太郎撰写东西洋伦理学史 一书,“ 始以西洋学术史之规则,整理吾国伦理学说 ” 。 因此,在蔡元培先生看来,撰写中国伦理学史,实 质上就是用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范畴来重新整理国 学,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与西学相抗衡。 他并引用另外一位日本学者久保得二氏的话指出:“ 若博读东洋学说而未谂西洋哲学科学之律贯 ”,则“ 不足以胜创始之任 ” 。 “ 伦理学 ”(ethics)一词出自希腊文ethos(风 俗,习惯)及其派生词ethikos(伦理的,德行的) ,古希腊人使用ta ethika, ethike episteme来表示 “ 伦理学 ”

9、 、 “ 伦理科学 ” 。它与拉丁文中的philos2ophia moralis、 英语中的moral philosophy (道德哲学)或moral science(道德科学)是同义词。此外,它有时也被称为“ 实践哲学 ”(practical philoso2phy)或“ 实践科学 ” 。由此可知,下面六个词汇在西方语言中的含义相通:(1) Ethics(2) Ethical Science(3)Moral Philosophy(4)Moral Science(5) Practical Philosophy(6) Practical Science在这六个词汇中, (1)、(2)、(3)、(

10、4)四个词汇基本上通用, (5)、(6)特别是(6)的含义相对宽泛一些,它们常被用来形容“ 伦理学 ” 这门学科的性质是“ 实践的 ” 。因此这些词汇提示如下信息:1)“ 伦理学 ” 是“ 哲学 ” 的一个分支(3)、(5) ;2)“ 伦理学 ” 是一门“ 科学 ”(2)、(4)、(6) ;3)“ 伦理学 ” 是“ 实践性质的 ”(5)、(6)。在“ 伦理学 ” 的这一系列含义中,最容易引起中国人误解的是“ 实践哲学 ”(practical philoso2phy)这一表达方式,因为中国人一看到这个名词,往往立即把它理解为一门专门用于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或个人人生实践的学问,于是伦理学似乎代表一

11、种实践的智慧(practical wisdom) ,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如果联系一下“ 哲学 ”(philosophia)在希腊文中的词源含义就是“ 爱智慧 ”(philo = love, sophia =wisdom) ,这种理解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这里面有很大的误解。从理论上讲,“ 实践哲学 ” 这个说法应当来源于第一个从严格意义上来使用“ 伦理学 ” 这个词、并首次把它建设成一门科学的亚里士多德,尽管亚里士多德本人可能并未使用“ 实践哲学 ” 这个表达式(具体原因下文分析)。然而,就在尼各马科伦理学 这本公认代表亚里士多德本人思想、 对整个西方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不

12、朽著作中,亚里士多德用大量篇幅试图证明,伦理学(作为实践哲学)所追求的“ 智慧 ”( so282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hia)却不能被称为“ 实践的智慧 ”(phronesis)。 在 尼各马科伦理学 中,亚里士多德分析了 希腊文中的两个“ 智慧 ” 概念: sophia和phrone2sis。他指出, phronesis指人类在追求善恶的过 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才能或习性,包括人们在治家理财、 治理城邦等方面的聪明才智(1140b1 -10)。因此,该词在英文中常被译为practicalwisdom,中国学者多译为“ 实践的智慧 ”,苗力 田先 生 则译之为“明智 ”,并 指 出:“

13、明 智(phroneesis)这个词 是依理性(或原理)而实践的品质。在尚未找到一个与现成术语相应的现代拼音文字里,往往解释为实践智慧。所谓明 智也就是策划,而且是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那种 大策划,伯里克利是明智的典范 能而示之不 能,用而示之不用乃是兵家的实践智慧。 ”由此可知, phronesis这个词所代表的是一种与古典儒家所追求的人生大智慧含义非常相近的“ 实践的 智慧 ” 。 但是亚里士多德却强调,这种“ 实践的智慧 ” 却不是哲学 伦理学追求的目标。因为“哲 学 ” philo - sophia 所追求的“ 智慧 ” 不是phronesis,而是sophia。对于sophia

14、(智慧)之义, 亚里士多德说, sophia指最精确的科学,或知识的 最完善形式。他说:显然在各种科学中,只有那最精确的科 学才可称为智慧( sophia)。然而,一个智慧 的人绝不可只知道由始点引出的事情,而要 探求关于始点的真理。所以,智慧既是理智 也是科学,在诸荣耀科学中它居于首位。(1141a1 - 19)亚里士多德将sophia之义直接与“科学 ”(episteme)相连,并说“ 科学 ” 是“ 对普遍和出于必然事物的判断 ”,可证明性是科学认知的主要特点(1140b30 - 1141a5)。希腊文“ 科学 ”( epis2teme)一词,也常被现代学者翻译为“ 知识 ”,在柏拉图对

15、该词的大量使用中已经赋予它与亚里士多德类似的含义。由上可知, phronesis与sophia在希腊文中虽然都表示“ 智慧 ”,但二者的含义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却有本质区别。正因如此,西方学者常常把phronesis翻 译 为practical wisdom, sophia译 为philosophic wisdom,对比如下:希腊文sophiaphronesis英文译法philosophic wisdompracticalwisdom中文译法思辨的智慧实践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强调,“ 思辨的智慧 ” 显然比“ 实践的智慧 ” 要高级得多,因为思辨的智慧追求的是普遍、 永恒、 必然的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具

16、有不因人而异的绝对价值;而实践的智慧则只代表人所具有、 从而也完全依赖于人的聪明才智。毕竟人不是世间最高贵的存在,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把人所具有的“ 实践智慧 ” 当作最高智慧,纯属无稽之谈(1141a20)。如果说哲学所追求的智慧是“ 思辨的智慧 ”而不是“ 实践的智慧 ”,那么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 伦理学 ” 为何又被称为“ 实践科学 ” 、 “ 实践哲学 ”,它的“ 实践性质 ” 从何而来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中已可得出结论。在 尼各马科伦理学 中,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自身为最高目的的“ 善 ”,而“ 善 ” 与自然事物相比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是在人的“ 实践活动 ”921方朝晖: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 参见Melden, A. I . ed.Ethical Theories, A book ofReadings, seco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