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1842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之无为与生态问题的实例分析关於古典的诠释与现代运用的一个尝试刘笑敢(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钟宏志译(国立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作者按:自 1997 年到 1999 年,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次世界宗教与生态问题的专题讨论会,包括基督教与生态,伊斯兰教与生态,印度教与生态,儒学与生态等等。本文是作者参加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会的论文,英文原文将发表於哈佛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出版的专书中。 1在欧美学术界,宗教与生态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种新潮,著作很多。这种讨论的兴起与LynnWhiteJr.教授 1967 年在科学杂誌发表的一篇论文有关。 2该文认为当前世界的生态困境可能与基督教传统有关,因为

2、基督教相信上帝创造人类並赋予人类管理主宰万物的特权。该文引起科学、宗教、哲学等各界的热烈反响,也引起非基督教传统对宗教、哲学与生态问题的相互关係的反思。讨论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的文章已经很多,本文的不同是在诠释古典哲学概念的基础上,试图把古典哲学的现代诠释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案例分析中,从而说明古典哲学的概念对现代生活可能产生有益的启示。这种尝试是否可行,是否有价值,都难作定论,惟愿引起认真的讨论。由於篇幅和读者对象的考虑,本文关於老子思想的诠释论证较为概括和简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笔者的老子(年代新考与思想新诠) 一书3 ,关於哲学、宗教与生态问题的一般关係,也可参看笔者的一篇中文文章。 4一、无

3、为:有而似无的行为方式无为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模糊的概念之一,包含的含义可能十分複杂。我们先来从构词的角度分析其语词意义,然後讨论它的可能的哲学意义和实际的价值取向。(1)无为:有而似无之为就现代人来看, 无就是没有,因此无为就是指无所作为 。然而回到古代,情况可能就没有那麽简单。据庞朴先生的研究,在古汉语中,无字源於三个同义字。第一个是亡 ,即有而后无的意思,是有了又失去,或将来有而尚未达到的状态。这是人们最先认识到的无 ,见於商代的甲骨文及后来的文献。第二个同义字是舞 ,即指巫师与天地、灵魂沟通的方式。因此,这个字就是指某物实有但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在这里,其含义可解释为实有似无或有而似无

4、 。作为这个含义的无 ,同样见於商代的甲骨文以及周朝的钟鼎文。第三个是无 ,与前两个字都不同,是指绝对的空无、不存在,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无 ,出现於战国后期的墨经, 经说下将其解释为无之而无 ,以区别於有而后无的亡 。有关无的三种意义的确切来源还有待於词源学和考据学方面的进一步论证。然而,对於古汉语和古代思想具有基本知识的人都不难看出, 无有三种含义似乎无须进一步证明。第一个无是最普通的、相对於有的无 ;第三个是与实有无关的抽象概念的无 。如果採取这两种含义,那么无为从字面上看即是无所作为 ,而这与老子文本所提供的思想相去甚远,老子从未主张毫无作为。只有第二个含义实有似无最符合老子的思想。按照无

5、的这个意义,无为就可以解释为有而似无的行为。有说明无为並不是真的毫无作为, 似无说明无为之为的特点,即为之於不为之中。因此,无为也可以称作不为之为 。 5无为的为字,也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字之一。除了用作介词之外,它最常用作动词。从功能上讲,为字在无为这个合成词里是作为名词使用,但保留了其作为动词的含义。 为最普通的含义就是作为、行为、动作等,几乎泛指人类一切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可以随文生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无为的理论含义呢?显然,无为是一个否定式词彚。它的绝对含义是指对某些人类行为,如对过度、残忍、对抗、竞争等行为的取消或限制,然而无为的概念也具有积极的含义,暗示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即不为之

6、为或自然而为 。换言之,就是主张自然、渐进和适度的行为方式,反对紧张、剧烈、强制性、大规模的活动。前者正是无为精神的体现,后者则与之背道而驰。以现实生活为例,在工业社会中大多数引起环境恶化的活动都显然是违背了无为精神的。这些活动往往是大规模的、激烈的;与之相反,工业化以前的生态环境尚没有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因为人类的行为往往是自然的、渐进的。过去十几年中,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热带雨林大火燃烧不断。人们常常将火災归咎於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然而,林业专家说,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合理的,火清除地面上的杂物,抑制杂草丛生,减轻虫害和疾病流行的可能,同时燃灰肥沃土地,土地更加松散,有利种植。此外,

7、土著民也不断改变烧荒地点,约二十年後重回旧地时,森林已经复原。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运作了千百年,並不曾给森林带来災害性影响。真正造成印尼森林大火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工业化的烧垦开发。这种毁灭性的烧垦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完全不一样,其引发的大火几乎吞食了世界上第二大热带雨林的至少二百万公顷的森林。而每烧毁一公顷雨林,大约一百公顷的范围都会遭受煙雾的侵袭,煙尘波及邻近的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澳大利亚北海岸,以致演变成国际性災难。据统计,约四万印尼人因此而感染呼吸道疾病,多达一百万人感染眼疾。煙雾还导致海难与空难,大约有三百人丧生。 6所有这些災害追根溯源,都是与急切的、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活动相

8、关的,而这种活动与老子所讲的无为精神是相违的。(2)无为:一个集合式的簇概念在老子中,大约还有五十个与无为意思相近的词和词组,例如:无名、不言、不为始、弗恃、弗居、无知、无欲、不争、无私、无身、不立、勿矜、勿伐、勿骄、无事、无心、无味、不学、不武、不怒、不敢等等。在所有这些词彚中,无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在十章中多达十二次7 ,而无事仅出现四次, 无名出现五次。由此可见,无为是所有这些否定式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此外,无为可作为名词使用,这是它成为哲学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和标准。如: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3 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3 章)在这里,无为用作主语或宾语

9、,在功能上和语法上都有别於其他类似的否定式词语。此外,由於为字的字面意义相当宽泛,似乎可以指人类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无为的含义就更为模糊。借用孟旦(DonaldMunro)教授的话来说,无为是一个概念簇 ,是许多概念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所以其确切的含义就难以把握。 8无为一词的模糊性並不是特例。老子象大多数中国古代思想家一样,很少给他的哲学概念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中国哲学词彚的模糊性有弊有利。弊,是因其含义不确定,不利於现代人学习掌握;利,是因其没有预先定死的框架,从而避免了人们对它的教条化运用。无为的概念也有此利,有此弊。即使我们今天力求对无为的重新诠释或定义清楚明白,也不能期待它象自

10、然科学的概念一样确切。无为並非否定一切行为,而是重点否定那些强烈的直接控制和干涉的行为方式,否定一般的世俗的价值和方法。无为的原则不是确定不移、可以到处套用的公式,而是一种深远灵动、有赖於行动者自己去领会的智慧。人类造成生态危机的行动大多都是违背无为精神的。印尼森林大火就是一例。不仅如此,即使在环境保护运动中,如果与无为精神相违背,也会造成新的生态失衡,甚至带来不应有的災难。一九八三年,鉴於绿色和平组织长达七年的施压,新成立的欧洲议会立法禁止幼海豹皮在欧洲出售,此举破坏了生活在加拿大巴芬岛的十万爱斯基摩人(因努特人)的生活。海豹对於爱斯基摩人正如从前野牛对於北美印第安人一样,是他们的食物和基本

11、生活的经济来源。在禁售海豹皮以后的几年,加拿大北极圈内经济衰敝,社会福利金支出激增,小小的克莱德里弗村,就有近乎半数人囗不得不靠救济金过活。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许多人沉迷於酒精和毒品,罪案和家庭暴力倍增,绝望导致自杀人数增加,其中大多数是年轻男性。在禁令以前的十一年里,有四十七名自杀者,而在此后同样长的时期内则增至一百五十二名。更可悲的是,爱斯基摩人並不是为生态平衡而承受牺牲的。他们是绿色和平组织的错误行动的牺牲品。在北大西洋冰面的格陵兰海豹数量巨大。正式列为濒临绝种的哺乳动物有好几百种,但格陵兰海豹並不在内,且数目仍在显著增加。保护鱼类及海洋哺乳动物的国际科学机构认为当地猎杀海豹的处理方式

12、是适当的。受美国政府委託调查的科学与人道机构也认为猎杀海豹所用的方法是合适的。错误不在於环保运动本身,而在於推行运动的方式。总部在温哥华的绿色和平组织不同於主流环保团体。他们喜欢以对抗的方式来鼓吹环保。该组织总裁罗伯特亨特,做过新闻工作,善於製作、利用戏剧化的影象。他们摄下春季数以千计的白毛幼海豹被猎杀的场面,将法国女明星碧姬芭铎怀抱一隻幼海豹的照片传遍世界,其他女明星和美国国会议员也跟著凑热闹。影像效果十分强烈,所以罗伯特亨特称之为心灵炸弹 。就这样,过去二十年内,他们卓有成效地用简单的影像,针对複杂的环境问题引导世界舆论,然而,实际上运动的主旨已在新闻媒体的传播中迷失了方向。 9绿色和平组

13、织成功地禁止了对幼海豹的猎杀並获得巨额捐款,但同时无情地摧毁了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保护了动物,却伤及人类。如果他们谨慎一些,考虑周到一些,那麽,保护动物就不必以几十万人的生存为代价。他们玩弄摄影技巧,乐於公然对抗,追求戏剧效果,这些都是与无为的智慧相反的。简单化、戏剧化的运动会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却常常误导人们,甚至给人们带来災难。环境保护是一严肃複杂的课题,涉及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人们。因此,它要求耐心、渐进和持久的工作态度,而不是对抗的戏剧化的哗众取宠的方式。(3)无为:一种价值取向的代表无为一词在形式上是对人类一切行为的否定,而实际上,它只是针对某些人类社会行为。无为是老子方法论和价值

14、论的反映。老子经常以正反成对的概念来表达他的思想,而大多数情况下都表达了一种与世俗相反的价值取向。例如:一般人都坚信刚强胜於柔弱,而老子却一再宣称柔弱胜强 (36章) 、守柔曰强 (52 章) 、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78 章) ,而且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至坚 (43 章) ;一般人相信牡以动胜牝 ,老子则说牝可以静胜牡 (61 章) ;一般人崇尚勇 、 广 、先,老子却将慈 、 俭 、 后作为三宝 (67 章) ;同样的,一般人重视雄 、 白 、 荣 ,老子则强调守柔 、守黑 、守辱(28 章) ;一般人追求直 、 盈 、 新 ,但老子却认为曲、洼 、 敝更重要(22 章) ;一般人推崇

15、贵与高 ,老子则宣称贱与下为基本(39 章) ;一般人重视知人 、 胜人 ,而老子则更重视自知 自胜(33 章);一般人用兵喜欢为主而进,老子却主张为客而退(69 章)。以上这些例证所体现的似乎反世俗、反常规的取舍充分说明了老子独特的价值取向。表面上的反世俗,实际上是为了超越世俗。虽然无为主要是对圣人来说的,主要是提倡非传统的无为之治,但其基本精神,也适用於一般人,也就是以反求正、以弱胜强的一般方法。但无论无为而治或以反求正都只是手段,並不是老子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的。正如我们先前提及並将在后面加以阐述的,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而无为是原则性方法,在无为而无不为这句名言中,老子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无为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无为实现无不为 ,其实质即是为之於不为,以超世俗的方式来处理世俗事务,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然的秩序与合谐。作为老子方法论的表述,无为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和谐之路。无为之为高於常规之为,它意味著自然而然,虚静恬淡,不急功近利,不受世俗潮流驱使,成之於无事,为之於无为。而与此相反,生态危机的产生正由所谓的西化、工业化或商业化潮流所致。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捲入了几乎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当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现代化所带来的后遗症的时候,东方发展中国家却为赶上西方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施行庞大发展计划,而陷入激烈的经济竞争。印尼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是高速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