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9页
文档ID:42105967
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1/9

1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规划丽水市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08~~20122012))水果是多年生经济作物,与其他当年生的经济作物比较有其特殊性,有其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实施效果的滞后性,同时与基地基础和前期技术、资金投入、现有工作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与育苗、加工、贮藏、保鲜、运输、销售等,以及水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技术和政策也有密切的关联因而要求产业规划有更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一、一、 产业现状分析产业现状分析(一)现状与优势(一)现状与优势1 1、总量增加,水果产业地位的重要性逐步显现总量增加,水果产业地位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全市以柑橘为主的水果面积达 64 万亩,常年产量 32 万吨,产值 6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11.8%全市果农超过 40 万人,面积超过万亩的乡镇有 30 个,面积 1000 亩以上的专业村有 200 个,涌现了一批亩产值超万元、园产值超百万元、户收入数十万元的高效典型,水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2 个,省级水果产业强县 2 个,水果产业强乡 6 个,特色示范基地 23 个,市级水果产业强村 50 个,水果产业成为丽水九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2 2、自然环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优势逐步显现自然环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优势逐步显现丽水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冬迟的气候特点,春季回暖早,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同一品种水果比浙江中北部地区早上市 5-10 天,对抢占早期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同时,丽水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全国生态第一市,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少,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瓯江流域水质优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果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另外,丽水水果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雨热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立体性,可根据不同海拔、坡向,发展最适宜的水果种类和品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水果优质生产,丽水市成为我省水果生产的新秀,以柑橘为主的 16 种果品获得国际金奖、国家金奖、部省级以上各种奖项逾百次莲都已跻身“全国水果的百强县”行列,成为“中国椪柑之乡” ,青田有“中国杨梅之乡”2、松阳有“浙江脐橙之乡”的美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丽水果业巨大的无形资产3 3、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格局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格局逐步形成经过这几年对水果品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柑橘、桃、杨梅、梨四大水果为主、其它品种为补充的均衡发展的格局。

各县(市、区)主导品种基本形成,现在已经形成莲都以柑橘、桃、枇杷为主,青田以杨梅、柑橘,缙云以桃、杨梅、梨,松阳以早熟梨、柑橘,庆元以柑橘(甜桔柚) ,云和以梨、李,景宁以高山梨、遂昌以欧亚葡萄、龙泉以早熟梨为主要代表品种的产业化区域格局,品种布局渐趋合理4 4、市场逐步拓展,专业营销队伍初具规模,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市场逐步拓展,专业营销队伍初具规模,品牌建设初具成效我市水果以市外销售为主,在省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逐步相对稳定,先后形成了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为主的柑橘销售区,以华南地区为主的早熟梨、早熟桃销售区,以上海及长三角城市为主的高档果销售区,以省会杭州为主的精品果销售区,以周边地区为主的小水果销售区等据统计,全市百万元以上大户 400 余人,千万元以上营销组织和专业流通企业 10 家松阳的“浙江大富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 2004 年开始组织脐橙出口日本,合同已经订至 2015 年,该公司生产的果袋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青田的杨梅进入欧洲市场,我市椪柑有望进入独联体及东欧国家5 5、、 ““绿色意识绿色意识””加强,技术含量增加加强,技术含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各县(市、区)都有一至数个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推广、实施绿色无公害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建园水平普遍提高等,对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的推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市建有水果示范基地 50 多个,通过水果优质无公害技术推广和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全市水果绿色无公害生产达 30 余万亩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和品牌,同时制定多种水果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 6 个果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同时技术含量增加,农民生产观念改变近年全市各县(市、区)都有省级优势农产品基地等不同类型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各县(市、区)的优势水果基地建设,以及市本级产业政策的扶持,一大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化集约化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先进、成熟、实用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品种、区域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带动和促进了周边区域的产业形成和发3展,形成每县(市、区)自身独特的品种区域优势,使我市的水果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6 6、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渐显,果农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渐显,果农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莲都、松阳、青田、庆元、缙云、龙泉等各县(市、区)都有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以市场带动生产和效益,同时品牌也得到初步的整合全市有农民果业专业合作社 100 多家,社员 2 万多人,为水果科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子(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子水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关键是果品质量与上市季节,即:优质果不足和季节性过剩。

同时,关系到果园基础设施薄弱,品种、品质、品牌,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 1、在整个大农业中的相对地位弱化在整个大农业中的相对地位弱化全市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比较效益降低,发展势头趋缓,在全市 9 个县(市、区)中,莲都、松阳、青田、缙云、云和等县市面积较大,具备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其他县(市、区)产业规模不大全市各地发展趋缓,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生产规模呈下降趋势当前,水果产业与一些高效益的产业相比,比较效益降低,在九大产业中的地位不升反降,导致各地政府和果农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投入不足2 2、缺少名牌产品,优质果比率低,总体竞争力依然较弱缺少名牌产品,优质果比率低,总体竞争力依然较弱多次获奖的名优产品,在生产销售中所占份额少,只有样品没有产品,缺少象“赣南脐橙” 、“永春芦柑” 、 “黄岩蜜桔”一样在全国全省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优质果率仅30%~35%,大部分果品缺乏竞争能力大量产品在低端市场销售,效益难以体现3 3、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卖难问题依然存在季节性过剩和结构性卖难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性、季节性矛盾,在品种搭配(授粉树、周年供应) 、产品的多样化、多层次上的欠缺。

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直接影响效益,进而影响果农管理和积极性4 4、水果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水果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一是基地硬件设施薄弱二是果园规模偏小,家庭式生产模式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化、品牌经营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还很低四是果品标准化程度低五是组织化程度低六是果品商品化处理低,统货统销,散装或包装简陋,市场竞争力弱,效益难以体现和提高5 5、产业链短,果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果品附加值低对杨梅、桃、梨等“短腿” 、销售半径小、4不耐贮运的水果,产生季节性过剩特别是产后贮藏、保鲜、加工滞后,成为制约我市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的瓶颈6 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中介组织不成熟,流通不畅果品系列化服务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若干个对全市或某区域的水果产业起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的、具有较大规模、较强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龙头拉动作用小7 7、受柑桔黄龙病等疑难病困扰受柑桔黄龙病等疑难病困扰柑桔黄龙病是柑桔检疫性病害,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开展了黄龙病的防控工作,该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和缓解,但在黄龙病的发生区,往往失管的柑橘园就是该病的“病灶” 。

盲目引种引起的交叉感染,以及长期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缺素,因此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对果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8 8、新品种推广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新品种推广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品种种苗经营、管理不规范,南北品种盲目引种,盲目求“新” 、求“奇” 一则危险性病虫害带入、交差感染;二则新品种未经区试就急于推广,地域差异因素欠考虑;三则品种“杂” 、 “乱” ,良莠不齐,不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的开发利用二、 发展思路发展思路以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为核心,关键在优质、精品果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和运用,改造、更新老果园和低产低效果园,优化现有果园管理,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围绕“三品” “三产” (品种、品质、品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水果产业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我市柑桔、杨梅、桃、梨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李、枇杷、葡萄、柿等小水果的特色优势,尤其是发展独具特色的丽水枇杷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突出加工、强化营销、做强品牌,构建现代化水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果业,将我市的柑桔优势产区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宽皮柑桔生产基地,桃优势区域建设成为我省最大的硬溶质桃产业基地,杨梅优势区域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杨梅产业基地,梨优势区域建设成为我省砂梨主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李、枇杷、葡萄、柿等小水果的特色产业,构建我市现代化水果产业体系。

5三、三、 目标任务目标任务(一)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市水果总面积70万亩,总产量50万吨,果品总产值10亿元,精品果率达到20%,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做大做强一批水果名牌加强果园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柑桔:柑桔:是丽水唯一进入我国宽皮柑桔优势区域的品种,到2012年,柑橘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稳定在25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杨梅杨梅:稳定杨梅面积,提高杨梅单产,到2012年,杨梅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2.5亿元梨梨:到2012年,面积稳定在9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1.5亿元桃桃:到 2012 年,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产量 10 万吨,产值 2.5 亿元枇杷枇杷:到 2012 年,面积发展到 1 万亩,产量 0.5 万吨,产值 0.2 亿元其他:其他:李、李、葡萄、柿等小水果,面积 5 万亩、产量 4.5 万吨、产值 0.3 亿元开展枇杷、梨、柿、柑桔、桃、李、杏等水果良种选育、开发、利用与推广,建立优选水果种质资源档案二)水果生产组织化、产业化建设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加快较高组织化程度的果业产业化长效机制建设,构架果业组织网络体系,使之既包含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整个服务领域,又涵盖培养果业科技队伍、建立信息网络和完善商品化营销体系,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利用各地资源,突出优势互补,构建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链条。

采取积小成大的方式发展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品行业协会,强化不同果业组织间的联系,解决当前组织规模普遍较小带来的规模化、有序化不足的弊端根据果业生产布局和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鼓励果农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我组织聚集、壮大自己的实力,实现集约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提升果农现代化经营理念和生产技能水平,共同创建、维护共有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增强果农开展生产、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6四、四、 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区域布局丽水全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过近年来着力进行品种结构调整,主导品种区域格局基本形成,逐渐形成了以柑橘、桃、杨梅、梨四大水果为主、其它品种为补充的均衡发展格局,今后水果产业发展为大稳定小调整,产业布局为:柑橘:柑橘:以莲都、青田、松阳、龙泉、庆元等县(市、区)为重点区域,以椪柑为主,扩大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特早熟温州蜜柑)和晚熟耐贮藏(甜桔柚、瓯柑)的品种面积,力争建成一批温州蜜柑、椪柑、甜桔柚、瓯柑、脐橙等重要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杨梅:杨梅:以青田、缙云、莲都等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低海拔区域增加早熟品种比重,提早上市,向海拔 500 米地带发展,延长市场供应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