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9706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 “玉米生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玉米生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 课题申报指南课题申报指南“玉米生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重大专项” 是长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确定的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目前已具备启动条件,现编制课题申报指南并组织实施。一、内容和目标该专项依据我省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坚持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的原则,以玉米淀粉和非淀粉组分为原料,采用玉米生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氨基酸、化工醇、变性淀粉、玉米结晶糖等产品及生产工艺。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构建玉米精深加工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化开发平台,提升玉米深加工

2、关键技术的整体水平,使玉米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我市玉米经济可持续发展。专项的总体目标为:2010 年达到年产化工醇 320 万吨,实现产值256 亿元;工业用氨基酸基因工程菌实现产值 35 亿元;结晶糖实现年产 20 万吨规模,实现产值 10 亿元,创汇 350 万美元;变性淀粉实现年产 50 万吨规模,实现产值 25 亿元;超临界技术萃取玉米胚芽油实现产值 96 亿元;谷氨酸、赖氨酸等其他玉米深加工产品实现产值 10 亿元。到“十一五”末期实现年加工玉米 800 万吨能力。二、支持重点专题拟组织十一个课题:课题课题一、工一、工业业用用苏苏氨酸、谷氨酸基因工程菌的开氨酸、谷氨酸基因

3、工程菌的开发发1、研究目标:借签和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与工艺,自主创新开发市场需求旺盛、有竞争能力的苏氨酸、谷氨酸产品生产所用基因工2程菌。2、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代谢调控,构建出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稳定高产苏氨酸、谷氨酸产品所用新菌种,提高产酸率和转化率。3、主要考核指标:(1)苏氨酸基因工程菌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生产指标产酸率为 11g/dl,转化率为 45%,成品收率为 85%。(2)谷氨酸基因工程菌转化率达到 65%、成品收率达到 95%。课题课题二、玉米化工醇二、玉米化工醇专专用催化用催化剂剂的开的开发发与与优优化化1、研究目标:(1)优化糖醇裂解使用催化剂配方。(2)提高

4、催化剂对于多元醇产品的选择性。(3)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低于两年。2、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催化剂催化机理,优化催化裂解反应条件,提高目标产品多元醇选择性;研究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3、主要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多元醇选择性由目前的 83%提高至 87%。催化剂使用寿命不低于两年。课题课题三、三、玉米非淀粉玉米非淀粉组组分高附加分高附加值综值综合利用关合利用关键键技技术术研究与示范研究与示范A. 研制开发以玉米非淀粉组分原料生产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生产技术1、研究目标:以玉米非淀粉组分玉米皮、玉米蛋白及玉米胚芽为主要原料,以提供产业化生产技术为目的,研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玉米

5、低聚活性多糖、玉米羟基-胡萝卜素及玉米共轭亚油酸(CLA),并以其为原料生产系列功能食品,实现玉米非淀粉组分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延长玉米产业链,降低玉米淀粉及其下游产品的成本,提高玉米淀粉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玉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超临界萃取、高温瞬时多功能化及低温绝氧成型技术生产出玉米低聚活性多糖及其系列保健食品。(2)采用3微波振荡、超临界萃取及分子蒸馏技术生产出玉米羟基-胡萝卜素及其系列保健食品与食品光保护剂。(3)采用分离异构同步化、分子蒸馏及复合抗氧化技术生产玉米共轭亚油酸及其系列保健食品。(4)使生产低能耗、低

6、水耗,不使用有机溶剂,符合环保及节能、节水要求。3、主要考核指标:玉米低聚活性多糖分子量为 10000150000,纯度80%,使其具有延缓脂肪与糖类的吸收并吸附肠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使食用者达到无痛苦减肥洁肠的目的;玉米羟基-胡萝卜素纯度70%,使其具有保护视力、清除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等作用。玉米共轭亚油酸(CLA)纯度60%,使其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预防动脉硬化及抗疲劳等作用。B:超临界技术萃取玉米胚芽油1、研究目标:针对目前玉米油提取采用的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弊端(即出油率低、营养成分损失、后处理复杂,废水,废气污染等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O2 超临界流体高效萃

7、取玉米胚芽油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一步生产精制玉米油,无污染排放的绿色化工生产过程。2、主要研究内容:(1)萃取工艺参数的优化,包括萃取温度,压力,CO2 流速,物料的粒度,添加量等对萃取率的影响。 (2)玉米胚装填设计。 (3)传质速率直接影响着萃取效果,考察气固接触状况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设计和改变萃取釜的形式,提高萃取效率。 (4)对成品油进行质量和相关的物性参数的检测和分析,优化反应工艺参数。 3、主要考核指标:(1)萃取和精致一步完成,不需脱胶、脱酸、脱臭和脱色的精制过程,一步获得精制油。 (2)出油率 80%以上;无溶剂残留。(3)酸值 H1.68 mg KOH/g; 热稳定性在 230

8、下不变色,无析出物;(4)玉米胚芽油特征指标:比重为 0.9153-0.9234(20/4);折光指数 为 1.4726-1.4759(2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玉米胚油4ZBX14013-89的规定。课题课题四、淀粉四、淀粉质质植物胶粉的植物胶粉的产业产业化开化开发发与研究与研究1、研究目标:以变性淀粉为主要组分制造硬壳植物胶囊用组合物。该组合物不含明胶等动物性蛋白质,可以替代动物明胶制造植物硬壳胶囊。该植物胶囊壳制品成膜性好、强度高、弹性好、透明度高、具有可分解性和抗微生物污染性。2、研究内容:(1)淀粉一步法快速调浆技术研究;(2)复合变性醚化位点与醚化程度控制技术研究;(3)催

9、化复合变性中最佳酶系的确定及高效酶解条件筛选;(4)直链淀粉分子网状排列与对称分布技术研究。(5)变性淀粉硬胶囊囊壳强度、囊壳弹性、囊壳崩解速度、囊壳抗微生物污染性能研究;(6)变性淀粉硬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食用安全性研究;(7)产品工业化生产工艺与关键专用设备优化设计。3、主要考核指标:淀粉质植物胶粉取代度 DS:0.010.2,以其制成的硬胶囊各项性能优于明胶胶囊。课题课题五、工五、工业业用氨基酸基因工程菌的开用氨基酸基因工程菌的开发发1、研究目标:借签和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与工艺,自主创新开发市场需求旺盛、有竞争能力的赖氨酸产品生产所用基因工程菌。2、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代

10、谢调控,构建出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稳定高产的赖氨酸产品生产所用新菌种,提高产酸率和转化率。3、主要考核指标:实现工业化生产,赖氨酸基因工程菌产酸率达到 18g/dl,转化率达到 60%。课题课题六、乳化淀粉的开六、乳化淀粉的开发发及及产业产业化化1、研究目标:自主研发一种专门用于食品、香精等制造行业中起乳化和包埋作用的微胶囊壁材和乳化稳定剂。该产品具有低粘度、高水溶性,可代替乳化包埋体系中常用的昂贵口产品。52、研究内容:酯化、酸化可控复合变性最佳工艺研究;物料高通量膜分离技术在目的物浓缩中应用的研究;超滤膜材筛选确定、膜通量选择及膜再生工艺的确定。产品蛋白悬浮能力及稳定能力研究;产品乳化稳定性研

11、究;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产品工业化生产工艺与关键专用设备优化设计。3、主要考核指标:乳化淀粉 DS: 0.060.25,亲水基和亲油基的比例为 1:1。课题课题七、七、玉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过过程程废废气气污污染治理关染治理关键键技技术术研究与示范研究与示范1.研究目标:在对玉米深加工废气污染成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明确废气产生的原因与机理的基础上,开发废气物质减排、收集、分离、治理技术、工艺与装置,建立废气消除示范工程,实现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玉米深加工企业废气排放标准。2.主要研究内容:(1)玉米深加工企业废气成份定性、定量分析技术;(2)废气物质减排、分离、收集与处理技术及热能回收技术

12、;(3)玉米浸泡液废气治理及有效成份综合利用技术;(4)玉米深加工企业废气消除示范装置优化设计,建立示范工程; (5)提出玉米深加工企业废气排放标准。3.主要考核指标:(1)废气经治理后达到 GB14554-93 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对应标准规定;(2)废气治理装置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吸收或吸附效率98%;(3)治理装置废气压降占系统总压降 8%以内,达到废气异味物质脱除率90%,使用寿命10 年;(4)综合利用收益大于增加的运行费用。课题课题八、八、D-核糖核糖产业产业技技术术研究与开研究与开发发1、研究目标:通过实验室小试打通发酵及提炼工艺路线,建立中试车间并投产。2、主要研究内容:利

13、用 30L 试验罐验证菌种发酵产糖能力,考核6发酵工艺配方及工艺控制条件、提炼工艺及产品质量。3、主要考核指标:发酵产糖率5.0(50g/L);葡萄糖转化率:26;提取、精制总收率:50。课题课题九、淀粉九、淀粉质质木材胶粘木材胶粘剂剂的开的开发发1、研究目标:通过淀粉的变性处理、配方优化、生产性调试,生产出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GB11175-89 要求的淀粉质木材胶粘剂,与同规格的白乳胶相比,其每吨成本降低 1000 元。2、研究内容: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变性的手段,并与其它助剂混合制备替代纯化学合成的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白乳胶等木材胶粘剂,其研究内容包括:(1)对淀粉进行多重改性处理包

14、括酸解、氧化、接枝共聚等, 并对其进行表征;(2)淀粉改性对粘接强度、耐水性能和储藏稳定性的影响;(3)淀粉质木材胶粘剂的配方和工艺路线;(4) 分析淀粉分子结构与其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之间的关系;(5)分析淀粉改性对其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6) 生产出质优、价廉的淀粉质木材胶粘剂3、主要考核指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在企业建成年产 3000 吨的淀粉质木材胶粘剂的中试生产线,实现产品在市场上的试销售。课题课题十、十、玉米皮膳食玉米皮膳食纤维纤维的研究的研究1、研究目标:以玉米皮为原料,开发可以作为食品与保健食品的膳食纤维。2、研究内容:采用气流膨化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生产不溶性膳食

15、纤维;采用气流膨化技术和生物酶解技术,生产可溶性膳食纤维。3、主要考核指标:(1)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90%;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90%。(2)产品的其它指标符合膳食纤维的企业标准。(3)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生产成本3000 元/吨。(4)可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生7产成本6000 元/吨。课题课题十一、以淀粉十一、以淀粉为为原料原料发发酵法生酵法生产产 L-乳酸乳酸产业产业研研发计发计划划1、研究目标:选育高纯度、高产率、稳定性优良的 L-乳酸菌株是解决目前我国 L-乳酸产业存在的能耗高、成本高等问题。2、主要研究内容:(1)选育高温型、耐酸且具有高产、高转化率的高效生产菌株;(2)改善生产工艺,将

16、淀粉糖化与乳酸发酵二步合一,提高生产效率;(3)利用代谢工程和基因工程手段改造乳酸菌,使表达D-乳酸的基因沉默,提高 L-乳酸的光学纯度。(4)生产条件下 L-乳酸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及参数。通过上述研究,使我国 L-乳酸生产和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主要考核指标:(1)选育出1-2株嗜热型乳酸菌产量90克/升以上,转化率80%以上;(2)L-乳酸的光学纯度98%以上;(3)确立L-乳酸生产工艺及路线。三、申报条件三、申报条件1、凡在长春市域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申请。2、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化条件,并同意在承担课题后加入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集成与研究开发,优先考虑具有研发业绩、队伍稳定、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团队。3、课题申请单位应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自筹配套经费应与所承担的研究任务相适应,原则上不低于申请科技经费的 2 倍。4、课题申请者(申请负责人)年龄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