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9684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微山县 2011-2012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整理录入:青峰弦月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 分)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chng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雨里静默着。蓑: chng: 改为 2按要求填空。(6 分) “ ,嫩嫩的,绿绿的。 ”(春)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秋天 ) “ ,洪波涌起。 ”(观沧海)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钱塘湖春行) “夕阳西下, 。 ”(天净沙秋思

2、 ) 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3.下面的广告用语好不好?请结合所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2 分) 衣店:衣衣不舍 蚊香片:默默无蚊 茶杯:有杯无患 空调:终身无汗 洗衣机:闲妻 良母 4.同学们你注意到了吗?咱们的校园里有好多告示牌,它们语句简洁,语气亲切。你能依 据提示,再写两则吗?(2 分)示例: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 (草坪上的告示牌) A: (食堂告示牌) B: (阅览室告示牌) 5.名著阅读。(2 分) 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一部课外名著的书名 和作者的名字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6-10 题。 (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

3、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全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二) 童趣 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

4、,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 分) (1)徐喷以烟 (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 (3)方出神 ( ) (4) 项为之强 ( )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每句 2 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文中有好几个成语一直留在现代汉语中,比如 、 等。 (2 分) 1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 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5、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1-19 题。 (一)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着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了。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

6、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的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照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丢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长出去,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7、。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着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后来,孩子上了初中。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地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一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的。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

8、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也许这个孩子就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你、我、他的母亲。这个极聪明极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11.作者为我们讲述的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里总共包括几件事?请分

9、别把它们概括出 来。 (4 分)12.“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妈妈对儿子进行 了怎样的教育?她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4 分) 13.妈妈给儿子讲那个小女孩的故事,用意何在?(3 分) 14.“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 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的?(4 分)(二)洗脚 (1)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2)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

10、,似乎没有多少。(3)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4)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刻画司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5)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6)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7)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8) “温度怎么样?”他问。 “蛮好蛮好!”父

11、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想: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9)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再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10) 【A】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11) “帮我把毛巾拿来。 ”父亲说。(12)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13)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14)触目惊心的是

12、,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15) 【B】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 “好了好了,洗好了。 ”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16)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17) “我倒水去了。 ”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

13、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选自扬子晚报 )15.“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2 分) 16.你如何理解第(9)段中的“害羞”的含义?(2 分) 17.文中 A、B 两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 ,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3 分) 18.文中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4 分) 19.文章最后一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划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 是多余的。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作一点探究,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4 分) 四、写作(共 40 分) 20.请以“我的新同学”为题目,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能出 现学校、班级、同学的真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