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9030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历史音视野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相关学科的进展给汉语历史音系学带来了新前景。这些学科包括雅各布森提倡的类型学,拉波夫开创的社会语言学,奥哈拉提倡的实验音系学,陆志韦开创的音韵材料的数学处理,以及接触语言学和迪克森提出的聚变裂变理论。这些方法引入汉语历史音系学后做出了许多新发现,如元音大转移及其原因,古上声的发声特征,古无轻唇音的类型学证明,动态语言学的数学模型,等等。一历史语言学的雄心:引言十九世纪是历史语言学的天下。那个年代最后一批大将中有一位索绪尔,他二十岁上下就构拟了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并假定了两个几十年后在赫梯语中得到证实的“喉音”成分。也就是他,后来改行另创共时语

2、言学,一手将西方的历史语言学窒息了多半个世纪。如今,随着一些相关学科的有力进展,例如实验语音学、类型学、社会语言学和词汇扩散论、接触语言学和裂变聚变论、数学和统计学等等,对于语言演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兴趣焦点之一。而历史语言学作为其中一部分也重新崛起。因此,本文题目中的“历史音系学的新视野”可以理解为“相关学科的进展引起的历史音系学的开拓”。下文先总体概要介绍一下这些学科对历史语言学的影响和贡献,然后挑几个汉语研究的例子。在介绍之前,有两点要在文章开头突出一下:一是拉波夫的成就,一是奥哈拉的宣言。拉波夫是研究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语音的社会变体。表面上看,与历史语言学不但无关,而且对立。但就是拉波夫对

3、共时变异的观察,推翻了语言演变只能在发生后才能观察到的传统观点。这种从变化中的语言着手来探讨语言的变化,被认为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惊人的单项成就”1147。如果说拉波夫的在共时中研究历时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惊人的单项成就,那么奥哈拉的“实验重现历史”2的宣言便是历来语言学中最激动人心的目标。这是一个崇高的学术理想,而不是梦想。其实,就是梦想,也没关系;不但没关系,还应该有梦想。人类总是先有嫦娥奔月的美梦,才有阿波罗登月之壮举。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奔月梦到登月舱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把这条漫长的道路化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分解的、可操作的、可改进的技术性步骤。二新方法概说本节的小题是“新方法概说”,而不是

4、“新视野概说”,原因就在于“科学就是科学方法”。方法、工具的改进往往带来本体论,认识论的根本改观,也带来材料和对象的拓展。也就是说,新视野是新方法带来的。例如,自从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的视野彻底改观,原来黑蒙蒙一团混沌的夜空,现在全是材料和对象了。历史音系学已经从目治时代,经过口耳时代,经过机械、电子时代,到达了数码时代。目治时代是指用眼睛看古书的研究方式;口耳时代是指手工操作记录活语言的宏观粗放时代;机械电子时代是指开始使用仪器设备来辅助人力;到了现在数码时代,高保真数码录音机和计算机语音软件则把历史音系学家武装到了耳目。有关老方法的回顾请看朱晓农的两篇文章3,4。下面谈几种近年来逐渐

5、引进历史音系学的一般性方法:雅各布森提倡的类型学,拉波夫开创的社会语言学,奥哈拉提倡的实验音系学,陆志韦开创的音韵材料的统计处理,以及迪克森提出的聚变裂变理论和接触语言学。类型学对历史构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在理论上确立类型学在这方面作用的是雅各布森5,而在实践上做出突破的是 Gamkrelidze&Ivanov6。印欧语的构拟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已大体完成,以后只有一些局部改进,如索绪尔关于两个喉音的构拟。Gamkrelidze&Ivanov 利用Amenian 语的材料提出“喉化理论”,用喷音(ejective)取代浊送气音,全面修正格林定律,使得历史语言学取得一个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我们关

6、于群母音变的研究和重纽四等的构拟7,8,都以类型学为出发点之一。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推翻了语言演变只能在发生后才能观察到的传统观点9,10。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观念改变,因为在变异派社会语言学 variationistsociolinguistics 之前,流行的是结构主义的观点,如霍克特有个著名的说法:语言演变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事后才能察觉11444-445。或如马丁内所说:“语音律的实施是盲目的。 ”125 布龙菲尔德坦承:“导致音变的原因我们毫无所知。 ”13385 怎么变不知道,为什么变就更不知道了。只有等到语言变化后,记录下变化的结果,把它跟以前的记录相比较,才能看出语言已经变化了。

7、Labov 开创的变异派社会语言学,加上王士元的词汇扩散论,使得我们能在现实活语言中来研究语言变化和变化中的语言languagechangeandlanguageinchange,并把这研究结果推广到历史语言学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并解释语言的历史变化。这样一种使用“共时方法”研究语言变化,被认为对我们认识语言变化的机制和动因有巨大影响14312,它回答了或正在回答布龙菲尔德、霍克特、马丁内认为不可能的问题。事实上,Chambers 认为拉波夫研究变化中的语言可能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惊人的单项成就”1147。探讨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好的切入点不是去格致尘封的古籍,而是直接观察变化中的语言。后文“数

8、学方法”一节中介绍的“动态语言学”就是从社会语言学和词汇扩散论中发展出来的。如果说拉波夫的在共时中研究历时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惊人的单项成就,那么奥哈拉的“实验重现历史”的宣言便是历来语言学中最激动人心的目标。这是一个崇高的学术理想,它不是梦想,更不是空想,因为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研究,开始在奔月梦到登月舱之间建立一条通道,并把这条漫长的道路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可分解的、可操作的、可改进的技术性步骤。具体的例子可参看朱晓农关于亲密与高调、群母演变、重纽四等构拟、元音链移7,8,15,16和古上声的性质等研究。以上几个研究方向都离不开一个统计概念。这涉及到一个本体论问题。科学界一个世纪来经历了从决定

9、论到非决定论的过渡。语言学中,不但在共时研究中需要统计学,历时研究也需要,尤其在处理大数量的历史音韵材料时要是离开了统计,其结果就是,要么不做什么结论,要么结论言不及义。要说汉语音韵学跟其他语言的音韵学相比有什么特点,那么具备大数量的不表音的音韵材料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当年并非为音韵学准备的现在的音韵学材料便是音韵学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这项工作六十年前由陆志韦开创,近年来已有扎实进步17,18。后文将介绍两个如何在共时动态研究和历史材料处理中使用数学方法的例子。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聚变裂变”(equilibrium-punctuation)语言演变模型19,那是我的一位老师

10、鲍伯迪克森 BobDixon 提出的。鲍伯是当代头号描写语言学家和数一数二的类型学家,我曾跟他学习调查太平洋岛上的一个施格语20。他还是一等一的历史语言学高手。1997 年他出版了一本篇幅不大的书:语言兴衰论(TheRiseandFallofLanguages),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或打断的稳态聚合演变模型”。这个新理论融合了两种传统的语言演变理论:反映裂变的谱系树模式(thefamilytreemodel)和反映聚变的波浪理论(thewavetheory),充分考虑到语言在过去十万年的演变过程中的种种可能,为语言演变以及语言关系的研究展开了新的一页。迪克森从“语言宇观”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澳洲、

11、非洲、南美洲等地的土著语言如何在漫长的聚变期中演化为语言区域(linguisticarea),之后又怎么裂变为不同的语言。 “聚变”、 “裂变”交替进行,构成一幅更为丰富也更为真实的语言演变图景。具体讨论起来,音韵学中的方法论还有不少盲点,如证据的权重问题,构拟的兼容性问题,是“摆材料、讲逻辑”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等等。这些问题以前没有注意过,但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下面分科介绍实验语音学、类型学和数学方法应用于历史音系学,以及迪克森的“聚变裂变”语言演变模型。三实验语音学取向概说实验语音学在历史音系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一方面是由于语音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奥哈拉多年来不懈的身

12、体力行。历史音系学以认识语音演变其机制和模式为主要目标。研究语音演变有两个侧重点:一是注重内部音变,一是注重外部音变。外部音变是指由语言接触引起的音变。内部音变的原因有很多,现在能辨认出来的比较大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比较抽象的“目的论”原理,如省力原理、区别原理、由结构压力造成的填空档等。第二种是本语言社团内部的社会文化驱动因素。第三种是服从生理、物理和或听感的普遍因素引起的普遍音变现象,这是目前“实验历史音系学”所赋予最大关注的。这种普遍音变现象就会:(1)在历史上重复发生;(2)在其他语言中重复出现;(3)在语言习得中重现;(4)在失语症中镜像重现;(5)在实验室中重现。因此,实验历史音系

13、学就有条构拟原则:所构拟的古音演变要经得起上述五个“重现”的检验。这也符合前辈音韵学家开创这门“口耳之学”的初衷。可以说,这五个重现是把口耳之学具体化、科学化了。利用实验语音学来探讨历史音韵问题,不但能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提出以前没法提出甚至没法想到的问题,例如小称调的来源、形成、发展的问题,不是传统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因为在传统的音韵训诂典籍中没见过有关小称调的记载。又如汉语上中古过渡期的首次元音大转移和早期上声的语音性质的问题16,17,如果没有实验语音学,这些问题不要说无法研究,连提都无法提出来。元音大转移的原因音变的过程,尤其是原因,一直是历史语言学的中心论题。但直到实验

14、语音学介入之前,我们只能很笼统地用些大原则来解释。本项实验音系学的研究以实验语音学、类型学等为工具来探讨音变的具体过程和特定原因:发现了“汉语元音大转移”,并提出“舌位复初论”加以解释21。汉语历史上首次长元音推链式高化大转移发生的时间上限在西晋以后,下限在北朝前期。链移涉及歌鱼侯幽四部,鱼侯依次高化,逼迫幽部裂化出位:长元音高化出位aiao/io/iu/iuOu汉魏晋歌鱼侯幽北朝初歌模虞鱼侯尤豪首次元音大转移的启动很可能是从单元音的低端*a开始的。一方面推动连串单元音 o、u 高化,另一方面拉复元音*al 来填补空位。长而低的元音 a 容易高化的原因在于它难以长时间维持大张口、低压舌状态。当

15、 a 拖长到一定时候,说者会出于“时间错配”,在最后阶段调音器官会自然地回复或滑向最自然、最无标记的混元音这一初始状态。 “时间错配”指发音器官在协同发音的时间上没配合好。按说应该发声先停止,然后调音器官回复初始态。但如果发声还没完全停止之前,调音器官先恢复初始态,那么就会产生一个 a 或 a滑音的过渡状态。按照“回复发音初始态”假设,首次元音大转移是由鱼部*a 开始的,由于 a 向初始态滑动而不经意间开始了高化a,并推动 o 高化。与此同时,由于留下一个纯 a 位置,吸引歌部*ai 来填补因而这是推链和拉链交叉进行的链移。当然一开始这只是个人的、随机的、口语中的变异,通常会被社会规范纠正,或

16、者被听者自动回归译码为 a,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音变。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音变。一是完全的随机选择。另一是在人口流动、混杂的情况下,非本语言社团的听者不会自动回归解码为说者心目中的语言目标 a,当他们学说时,有可能真的说成提高了点的 a。这个“复初论”解释能力很强,不但能解释汉语,也能解释在其他很多语言中发生的元音高化链移;不但能解释通语,还能解释发生在各方言中的链移;不但能解释汉语首次链移,也能解释以后的几次链移;不但能解释高化链移,还能解释其他音变现象如“高元音后显复化”;更重要的是它能解释为什么链式高化的总是长元音而不是短元音。总之,元音高化链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语言的各个时期,甚至同一个语言的不同时期不断地重现,因此,需要也必须要有一个普遍的理论去解释它。亲密与高调有关小称变调变韵问题有过很多研究,描写的各种规则、类型相当繁复。我本来没留心过小称问题,直到有一次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听到四五篇文章谈小称变调,看到有那么多人关注,就跟着想了想。当天晚餐时,突然想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