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9029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单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版七年级(下)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龙山县思源实验学校授课人:余海洋授课人:余海洋授课班级:授课班级:C1401C1401 班班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 石石 榴榴一、教学目的: 1、了解所咏之物的外在、内在特征,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了解状物作品的一般特点与写作要求。 3、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 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3、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组织

2、教学:猜谜语: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 玛瑙 ( 打一水果) 2、 作者资料: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 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 (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他一考创作了诗歌、散文、 戏剧等大量文学作品,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邓小平称他是继鲁迅之后 的“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学习他的一篇 散文作品石榴 。 3、 认识文体,明确目标。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 类文章的

3、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 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 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 4、 新授: ()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 齐声朗读,力求体现作者喜爱、赞美石榴的思想感情。 () 字词落实:(略) () 讨论分层: 第一部分:(1 自然段)开篇点明本文的状写对象石榴树。 (爱石榴) 第二部分:(26 自然段)从不同角度对石榴树可爱之处作生动描绘。 (画石榴) 第三部分:(7

4、9 自然段)交代了“我”喜爱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赞石榴)() 赏析第一部分:(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通过对比,点出石榴不同寻常的品格;第二句总领全文,同时点明石榴“最可 爱” ,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特殊感情。 ) () 赏析第二部分:(问)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石榴进行描绘? (先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再写石榴的花;三写石榴花由骨朵到花的演变;四写 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果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五写石榴的果实) 5、 小结:本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开头写得概括,总领全文;中间部分紧扣中心, 分层展开,写得十分具体,描写也十分生动传神;结尾部分简洁生动,既有点题 之语,又有

5、引人遐想。前后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下一节课我们重点分析 石榴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表现,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读课文,为课上讨论作 准备。 6、 作业:1、字词积累;2、说说文中的比喻句写出了石榴的哪些特点。 课时 2 1、 组织教学: 2、 引入: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 新授: () 作者是怎样描写石榴树的枝干、叶片的? (通过与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 “风度”一词本是形容人具有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这里用其形容石榴,表达了作 者对其喜爱的感情。 ) () 作者写石榴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6、(先写花的颜色和外形特点。写色彩的词语有“深红色” , “单瓣的已够陆离” , “双瓣的更为华贵” ,写形状的语句有“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写其生活习性 的有“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作者还写到了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先称这种 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 ,再写它的演变过程:“逐渐翻红,逐渐以顶端整裂为四 瓣” ,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形态艳丽而匀称。 ) () 作者写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写了石榴结果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 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 ;形体由花瓶形变成了圆肚形,写果时,作者兼用拟人和 比喻:写果成熟的样子“它对

7、自己还看见过吗?”作者从石榴籽的形状、色 泽写石榴果的可爱,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 () 文章两次写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 ,找出来,想想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第二次则把作者对石榴花的联想成 果写出来了,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也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这正是石榴内在美的表现,它使读者深刻认识到石榴的美,生动形象,准确新鲜。 ) () 想想文章对石榴的描写是以什么线索展开的?围绕这条线索依次写了什么? (以石榴的生长过程为线索,依次写枝干、叶片、花朵、果实、味道) 4、 写作背景:了解此文写于 1942 年 10 月 31 日。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

8、极端困难的 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也只有 石榴这种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能和作者引起共鸣。结尾 处“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中心思想:本文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 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敢于斗争、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也储蓄地抒发了作4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人生追求。 写作特色:1、抓住特征,生动细致地描摹;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 5、 作业: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学习本文的写法, 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

9、一篇小作文。 6、 板书设计:22海燕海燕 郑振铎2 2 海燕海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 ,其思想和语言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教 学中,以朗读和默读来带动教学,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 情,然后探究其写法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写作 练习来巩固。 教学时数

10、: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听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 容和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植物的状物记叙文石榴 ,热烈的石 榴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篇描写动物的状物记 叙文海燕 ,看看作者笔下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郑振铎(18981958)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 福建长乐人。 本文写于 1927 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

11、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 5 月 21 日只身 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 寄情散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听朗读录音,弄清文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并明确文中描写的是哪两 种小燕子。外在美(色、形) 寄寓深刻哲理 石榴 观察、思考 内在美(精神、品格) 抒发独特感受5字词正音:轻飔(s) 隽(jun)妙 隽(jn)逸 圆晕(yn) 憩(q)息 融融泄(y)泄 忧戚(q) 蹇(jin)劣 皎(jio)洁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中写的分别是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 (二)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边

12、听边圈点勾画出两 种小燕子的活动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外形、飞翔和憩息状态的词句。 这道题相对较为容易,可由学生自行回答,其他同学指正,教师作最后归 纳。 参考答案:(1)故乡的小燕子:活动背景:隽妙无比的春景;外形: 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飞翔:斜飞、隽逸地横掠; 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2)海上的小燕子:活动背景:绝美的海天; 外形:乌黑的小水禽;飞翔:隽逸从容地斜掠;憩息:展开双翼、身子 一落。 (三)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乌 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

13、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 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是“乌黑的” ,姿势轻盈的小燕子。不同点:品 种、外形、栖息地等。 (四)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最后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除了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以外,还有更深层次 的原因:作者被迫航行出国,在海上意外地发现几只海燕,便引发了无尽的遐 想,很自然地回忆起故乡的小燕子。可以肯定,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 乡的小燕子,但情思无从寄托,所以他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能 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

14、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而“小燕子”就是作者“乡愁”的象征。 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海 燕 郑振铎活动背景外 形飞 翔憩 息故乡的小燕子隽妙无比 的春景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斜飞 隽逸地横掠粗而有致 的小黑点海上的小燕子绝美的海天乌黑的小水禽隽逸从容 地斜掠展开双翅 身子一落记叙线索“乡愁” (作者对故乡深刻的思念)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探究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巩固 练习(课外练笔)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探究本文的

15、写作方法。一、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分别描写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据此,全文可以分 为哪两部分? 教师明确: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7 段):主要是回想故乡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 814 段):主要写现实中的小燕子在大海上活动的情景。 (二)默读第 17 段,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是怎样 具体描写小燕子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参考答案: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 暖、舒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

16、子的出场提 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对小燕子的描写从四方面着笔:一是写小燕子的 外形:“可爱的活泼的” ;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斜飞” “快” ;三是写小燕子 的憩息:“粗而有致的小黑点” “图画” ;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融融泄泄” 。其外形与憩息属于静态描写;飞翔属于动态描写。在“误认” 和不断地反问中,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三)默读第 814 段,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是着 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同描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这一部分先描写了海燕的活动背 景:蔚蓝色的海水、蔚蓝色的天空、薄纱似的轻云,构成了“绝美的海天” 。 着重从飞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