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8858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国际法律框架研究论文 纽约公约自诞生之日以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历史。她不仅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国际私法领域内最为成功的一部国际公约,而且也是国际商事仲裁这一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广泛使用的争议解决方式得到迅猛发展的基石。 纽约公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面对这样一种境况:尽管是各个国家造就了国际法,各国的法院又代表着国家的主权,但这些法院的判决并未能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为承认和执行。相反,只有司法庭,即仲裁庭的裁决才能在执行地国法院的协助下在全球多数国家得到执行。正如几位著名的评论家所言, 纽约公约是“国际仲裁大厦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擎天玉柱”,是“整个商法史上最为有效的国际立法

2、”。该公约不仅极大的促进了仲裁裁决在世界范围内的执行,而且还带来了起草者在 1958 年所无法预见的结果,即对国家仲裁法产生了协调效果。基于公约在整个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文拟从公约的产生和其宗旨原则、显著特点到基本的框架加以系统地论述,从而使我们可以对公约可以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一、 纽约公约的产生及其宗旨与原则随着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开展,国际商事争议随之增多,世界各国普遍把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纷纷修改或指定仲裁法,专门规定国际商事仲裁的有关问题,设立常设仲裁机构,受理或专门受理国际商事仲裁案件。调整国际商事仲裁的规范,在每一个设有国际商事仲裁

3、机构的国家的法律中均有一定规定,每一个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自身也都有自己的仲裁程序规则,但却彼此常有差异。在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以及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各国往往各行其是,给当事人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健康发展。进入上世纪 20 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频繁开展,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开始呈普及趋势,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特别是在域外的承认与执行问题得到普遍关注。为此,国际私法史上出现了以仲裁为主题的公约文件-1923 年的日内瓦议定书 ,在寻求国际仲裁协议和裁决获得国际承认和执行的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由于日内瓦议定书只规定了议定书裁决在裁决做出国的内部执行,随即又出台了 19

4、27 年的日内瓦公约 ,将裁决的执行扩大至所有缔约国。不过,这部公约对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设置了许多限制条件,其中受到抨击最多的便是执行上的双重许可制度,即只有裁决经作出国承认,并取得该国法院颁布的执行许可后,方可在他国执行。由于 1923 年日内瓦议定书和 1927 年的日内瓦公约在适用范围和执行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和局限性,这两部公约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取得成效,国际间的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仍未有效而广泛地开展起来。有鉴于此,国际社会试图重新订立一部统一各国有关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的多边国际公约。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干扰,这一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战后,创立新的国际公约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国际经济秩序

5、的混乱已造成对和平的威胁;另一方面,仲裁作为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机制已得到普遍承认。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制定新的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的动议重新提上日程。国际商会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提出了执行国际仲裁裁决公约草案 ,经社理事会修改了该草案,并提交给 1958 年 5 月 20 日至 6 月 10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为期三周的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会议审议。1958 年 6 月10 日, 纽约公约被正式通过。该公约依其第 12 条的规定于 1959 年 6 月 7 日起生效。该公约生效时,首批有三个国家批准,而当时国际贸易几乎完全由发达国家控制。在随后的三、四十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40

6、亿人卷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大潮中,上百份批准书及扩展适用通知已经交存联合国秘书长。截至 1999 年 5 月 31 日,已有 148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或扩展使用该公约,其中包括 119 个成员国和 26 个扩展适用地区,而且数字每年都在继续增加,况且纽约公约的规定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对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主要实践,对各国立法实践及其他有关公约的影响较大,成为当前有关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最有影响的国际公约。日内瓦公约流露出的局限性与仲裁在国际商事领域内日益显现的重要性之间的矛盾,使得 1958 年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应运而生。从该公约诞生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其设立的原则和宗旨,即为了国际经济

7、贸易发展的利益促进商事纠纷的解决,便利仲裁裁决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制执行。公约第一条第一款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规定也说明了设立公约的目的:“仲裁裁决,因自然人或法人间之争议而产生且在声明承认及执行地所在国以外之国家领土内作出者,其承认及执行适用本公约。本公约对于仲裁裁决经申请承认及执行地所在国认为非内国裁决者,亦适用之。 ”相对 1927 年日内瓦公约而言, 纽约公约为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提供了更加简单和有效的途径。 纽约公约的基本出发点是鼓励缔约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其第 3 条规定,缔约国应承认仲裁裁决具有约束力。公约没有从正面规定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只规定了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的几点具体理

8、由,从而限制缔约国以任意解释公约或拒绝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二、 纽约公约的特点于 1923 年日内瓦议定书和 1927 年日内瓦公约相比较, 纽约公约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仲裁地法适用的限制。国际商会公约草案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公约草案之间的根本分歧最终在 1958年,纽约公约里的以折衷方式调和。一方面,公约的标题定为“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其中“外国裁决”在公约第 1 条第 1 款中做出规定;另一方面,根据公约第 5 条第1 款第 4 项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已达成协议时,那么仲裁举行地国的仲裁法不必予以考虑。而 1927 年日内瓦公约在此问题上规定,

9、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必须始终符合仲裁地法,并以此作为裁决执行的一项条件。这是纽约公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成功的使国际仲裁程序摆脱了仲裁地法律的支配,这种支配是日内瓦议定书和日内瓦公约的独特属性和缺点。拓宽了公约的适用范围。 纽约公约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任何其他国家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不再对当事人限以在“缔约国之一的管辖权之下的人”。而依 1923 年日内瓦议定书和 1927 年日内瓦条约.的规定,仲裁裁决的执行仅限于“缔约国之一的领土内做成,并且是对在缔约国之一的管辖权的人作出的”。 纽约公约则明确规定在非缔约国领土上作出的仲裁裁决和一国不认为请求其承认和执行的裁决是本国裁决的裁决也可适用公约。

10、这一规定显然向前迈进了一步。放宽了仲裁裁决的执行条件。一方面的改进是证明义务的对象由请求执行裁决的一方转向请求拒绝执行裁决的一方当事人。根据纽约公约第 4 条的规定,请求执行的一方当事人只有提供仲裁协议和裁决的义务;而请求拒绝承认与执行裁决的当事人则负有证明拒绝执行的理由存在的义务,否则裁决仍予执行。而日内瓦公约规定请求履行或执行裁决的一方当事人需提供证明,裁决在做成裁决国已成为终局的书面证据和其他证据以及公约规定的其他条件已经具备的证据。这一义务主体的变化改善了裁决执行的条件。另一方面的改进是纽约公约取消了日内瓦公约中的“双重执行许可”制度。 纽约公约通过“裁决须是对当事人有拘束力”的规定,

11、避免了日内瓦公约中使用“终局的”一词带来的诸多限制要求。这一规定的变化,使得外国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内能够以简便、有效的方式得到承认和执行。同其他国家的国内法和诸多国际条约相比,该公约的其他显著特点包括:其案文条款简明扼要,便利其适用于不同制度和不同法理学派。公约的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全片只有 16 条规定,既有很强的原则性,又便于理解和实施,全无某些法律文书的晦涩和繁琐。但是,有点有时也是缺点。简明则失详细;原则性强则在留有解释空间的同时,又无法避免丧失适用中的统一性。 ;当事项实属当事方先前同意应如此提交仲裁的事项时,迫使缔约国法院允许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之一将提出的事项提交仲裁;不侵犯法院

12、裁定属于其当地确认的管辖权范围内案件的主权职能,例如,裁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及裁定在其管辖权范围内作出的仲裁裁决是否应该被撤销或中止;不干预缔约国与其他国家就承认及执行仲裁裁决问题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的主权权利;明确界定允许对该公约提出“保留”的范围,因此不鼓励国家加入世提出补充保留意见;及规定缔约国除了受该公约约束之外,无权利用该公约的好处。三、 纽约公约的基本框架由于纽约公约对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公约的具体规定就变得格外必要,可以说公约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公约自身的框架和条文。例如,对于申请强制执行的当事人来说,很容易按公约去操作:他只

13、需去请求执行,并仅需提交仲裁裁决和仲裁协议。除非被申请执行人能证明存在公约第 5 条中的拒绝执行的限制性理由之一,或法院认为执行该裁决将违反东道国的公共秩序,申请人即可取得强制执行的许可。因此本节将剖析公约中的关键条文第 2、3、4、5、6 和第 7 条的规定,以此可以对整个公约的基本框架体系有一个比较系统深入地了解。1、公约第 2 条关于仲裁协议的规定纽约公约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保证仲裁协议的有效实施,满足当事人通过仲裁解决其争议的愿望。因此,公约第 2 条专门就仲裁协议做出了规定。首先, 纽约公约第 2 条第 1 款要求各缔约国应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的,约定将协议下已产生的,或将来产生的

14、,可以仲裁方式解决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予以承认。第 2 款则进一步约定了“书面形式”的定义。关于仲裁协议的形式问题, 纽约公约第 2 条第 1款要求必须是“书面协议”,第 2 条第 2 款则将“书面协议”定义为“书面协议应包括当事人签订的或在互换函电中达成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通过对公约第 2 条第 2 款的字面理解,书面协议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的书面仲裁协议;或包含在互换的信件、电报中的合同仲裁条款或单独的仲裁协议,即便未被签署。该定义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国际性的统一规则,它优于国内法就适用于公约的仲裁协议的形式规定。只要某仲裁协议属于纽约公约的适用范围,

15、无论其所使用的国内法对形式作何要求,都必须满足书面形式的要求,否则便会导致仲裁协议效力在公约项下不被承认,以其为基础的仲裁裁决也无法按公约得到承认和执行。因为,在国外申请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时,按照公约第 4 条的规定的条件,申请人必须出具符合公约第 2 条的仲裁协议。毫无疑问,符合公约第 2 条的仲裁协议应为书面形式的;另一方面,公约第 5 条第 1 款项的拒绝承认和执行的理由使仲裁协议无效,其原文是:“第 2 条中提及的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关于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各国法律不尽相同,各国法院的解释也千差万别。有从严要求的,当事人须在合同之外另行签署一份书面文件同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另一极端的国

16、家法院则认为当事人以默示方式接受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符合要求。也正是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存在,纽约公约试图确立一个统一规则,以减少由于国家法律不同引起的仲裁协议效力的不确定性。目前,各缔约国法院已普遍认识了公约第 2 条第 2 款的统一特点,多数国家在各自的立法中都采纳了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规定。公约第 2 条第 2 款的规定的形式要件统一规则,在公约适用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大促进了仲裁事业在全球的发展。尽管如此,40 年前对书面形式的规定,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人指责这样的规定已经过时了,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例如,通讯方式的变化,国际贸易中合同默示或口头成立的普遍情况,以及对标准条件的援引,等等。谈到如何解释“书面形式”的要求,已有部分国家的法院倾向于作较宽泛自由的解释,甚至有的国家已开始允许依该国的法律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形式。针对公约适用中出现的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改进有关国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