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酥锅的传说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08090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山酥锅的传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博山酥锅的传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山酥锅的传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山酥锅的传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山酥锅博山酥锅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大诗人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届满,升任山东诸城)太守。苏轼携苏夫人、子女和苏小妹共同踏上了赴任的道路。春节前他们到了颜神店(今博山)逗留数日,顺便为州府采购些日用瓷器,颜神店是出产陶器、琉璃的工业重镇,是官商汇聚之地。他们在山头窑货市场选购瓷器时,发现每个小窑炉旁边,都摆放着好几个用泥巴垛成的小“锅坑炉子”,炉子上都坐着小砂锅,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爱好做菜而又勤快的苏小妹找到一位姓许的窑工,让人家拿起砂锅盖,只见砂锅里有白菜、萝卜、菠菜、油菜、豆腐、海带。苏小妹征得窑工同意,和苏轼品尝了“大锅菜”,问清楚炖菜的原委。苏小妹便和苏轼到集市上,买了几样青菜

2、,买了海带、鱼和猪肉,她要学着做一锅有猪肉的“大锅菜”。她把想法告诉客栈老板,老板很支持。苏小妹按照窑工说的顺序,开始做“大锅菜”。她改变了颜神窑工传统混合放菜的做法,创造了层层摆放的办法。她先把白菜厚厚的铺在底层,猪肉放在第二层,第三层是海带,小青鱼,然后一层一个菜样的摆起来,放好佐料,最后再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菜,盖上锅盖。锅盖上横放洗衣用的搓板,搓板上再压上一块底面平整的石头,以增加压力,防止香气外漏。然后,她点上火,用文火炖了起来。苏小妹一天来选购瓷器有些太劳累,看着跳动的火苗,时不时的打盹发愣,不多时就进入了美好的梦乡。半夜时分突然“咔”的一声,苏小妹惊醒了,揉揉眼,定睛一看,“大砂锅”

3、裂开了,“锅坑炉子”的火也浇灭了。她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功夫全白费了!她掀开砂锅盖一看,菜完好无损,香喷喷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她品尝了一口,感觉这次做的“砂锅”味道出奇的好。具备了鲜、香、酥、嫩的特点。她高兴的不得了,把在睡梦中的哥哥、嫂子也喊起来品尝。苏轼和夫人吃着美味佳肴睡意全消,问妹子是如何做出来的?苏小妹就把制作的过程讲述了一遍,苏轼和夫人大夸苏小妹多才多艺。博山这个姓许的窑工为纪念苏小妹,便把“苏锅”名称定了下来。不久,苏小妹发明的“苏锅”在博山广为流传,因为酥锅中所有食物全部酥烂,博山老百姓便改称为“酥锅”,形象的反映了“酥锅”的特色,从此后这一独特的地方美食在颜神店,现在的博山便广为流传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