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8083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农村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新时期农村贫困原因,结论认为,自然灾害和环境的恶劣仍然是当今贫困的首要原因,另外,缺劳动力致贫和因上学致贫是新时期下的新的贫困原因。本文还在分析贫困原因的基础上为下一步制定扶贫战略提出了思考及看法。【关键词】农村贫困原因分析扶贫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1986 年国务院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4 年又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在近 20 年时间里,中国在扶贫开发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由 1978 年的亿降到 1992

2、 年的 8000 万,再降到 2000年 3000 万人。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剩下的一部分贫困人口大都是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地区或偏远地区,脱贫难度较大;其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中国扶贫开发所取得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上世纪末脱贫标准低,存在返贫现象;第三,新的历史条件下,贫困原因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的贫困原因不断产生,如因上学致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少见的。为了摸清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扶贫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在 2001 年七月,组织了省直有关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了 10 个贫困县、30个贫困乡、

3、60 个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收取了 471 户的资料。现根据 471 户的资料,对当前农村贫困原因分析如下:一、被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在扶贫调查收取的 471 户资料中,人均收入少于 826元 k 的绝对贫困户占有 440 户。440 户贫困户共有人口1834 人,劳力 792 人,外出打工 173 人,人均收入元,其中劳务收入元,占%,种植业收入元,占%,养殖业收入元,占%,其它元,占%。人均拥有耕地亩,人均占有林地亩,人均拥有口粮公斤。住土草房 108 户,占%,住土瓦房 196户,占%,住砖瓦房及板房 104 户,占%,住危房 31 户,占%,住楼房 2 户,无房户 1 户。通电 38

4、4 户,占%,未通电有 56 户,占%。有电视机的有 181 户,占%,无电视机259 户,占%,通广播的仅 78 户,占%。二、贫困原因分析从收入支出角度来说,贫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对收入又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方式进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调查农民的贫困原因的,问卷设计中不考虑贫困原因的权重,并且在调查过程中,对农户个别访谈。根据整理问卷和现场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1、缺文化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问卷统计结果,423 个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有 81 户,占%,小学文化程度的有 250 户,占%,

5、占一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 95 户,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14 户,占%,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之和只占%,比例非常少。资料显示,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家庭主要劳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14 户家庭,人均收入为元,而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 81 户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元。人均收入在500826 元的家庭中,有%的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 300 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的竟达%。利用统计知识计算,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收入有很大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呈高度相关。根据安徽省农村队 1998 年调查安徽省农村 3100 户资料显示,劳

6、动力文化程度分布是文盲和初识占%,小学占%,初中占46%,高中以上占%,与全省平均资料相比,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值。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2、自然灾害致贫。问卷结果显示,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占%的几率,在所有的贫困原因中占第一位,在人均收入 300500 元的家庭中,因

7、灾贫困达到的概率。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如我们调查的长丰县有两个村,属江淮分水岭地区,地势波状起伏,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都要到几里外的邻村取水。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向政府借粮。另外两个村属“两湖”湾区,为淮河蓄洪区,一旦淮河汛情紧张,沿湖乡镇遭受不断上涨的洪水侵害,有时“关门淹”长达两个多月,时常是水来成湖,水去成滩,先涝后旱,十种九空。另外,因灾贫困也是返贫的根本原因,由于国情所决定,上世纪我国的脱贫标准低,有些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3、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

8、致贫困的原因,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占第二位,占%的概率。在人均收入500826 元的家庭中,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占%的概率,而人均收入在 300 元以下的家庭,占%概率,似乎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农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我国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

9、家庭贫困的根源。4、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扶贫已有近 20年了,农村不少家庭摆脱了贫困,现在剩下的一些贫困户基本是比较难以脱贫的贫困户,大都是分布在库区和偏远的山区,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表 3 中显示,由于缺耕地导致贫困占%概率,在所有的调查贫困原因中占第三位。440 贫困户,人均耕地仅有亩,与安徽省平均水平相比,相差亩。这幺少的耕地,加上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5、缺劳动力致贫。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贫困原因中,%的原因是缺劳力,

10、越是缺劳力,越是贫困,从表 4 可以看出,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小于的人均收入为元,而家庭劳力与人口比在1 时,人均收入为元,是前者的倍。这种贫困原因以前表现不明显,也只是在 90 年代后期才突出,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贫困地区大都是人多地少,劳动力严重过剩,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就是有了劳动力也没有出路,劳动力的多少并不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原因。到了 90 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贫困地区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11、对表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人均收入高的家庭,劳务收入越多,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多;有劳力外出打工的家庭平均人均收入为元,劳务收入占的比例为%,无劳力外出打工的家庭平均人均收入为 473 元,劳务收入占的比例为%,家庭外出劳力越多,家庭人均收入相对也就越高,劳务收入占的比例越多。进一步分析缺劳力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大都是小孩多,且痴呆比例高于其它地区,劳力少。越是贫困地区,传统生育观念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较差,超生现象严重,人口素质越差,痴呆现象较多,如我们所调查的一个村中,就见到好几例痴呆。6、因上学致贫。因上学致贫也是一种新的贫困原因,也是 90 年代末才出现的的。调查问卷显示,这种原因占整个贫困

12、原因的%,且家庭越贫困,这种原因出现的概率越高。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于是教育乱收费在贫困地区比较常见,有的地方一个小学生学杂费一年要 78 百元,一个中学生的学杂费一年要 1千多元。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

13、贫困的境地。7、因建房致贫。由建房致贫占整个贫困原因的%,这个比例不大,这种情况大都是特别贫困的家庭,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贫困户的住房条件都是比较差的,问卷统计显示,440 户贫困户中,有土草房 108 户,占%,危房 31 户,占%,一户危房。因建房致贫的,除了极度贫困户外,还有一部分是返贫户,这一部分家庭先是脱贫了,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调查中这部分人因此把贫困原因归功于建房。8、其它原因致贫。其它原因导致贫困占%,比例也不大。这通常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办结婚、丧事等过多的消费造成的

14、。有的参与封建迷信、赌博、逢年过节的大肆铺张浪费造成的。三、结论与建议1、结论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劣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因上学致贫是新的时期下的两种贫困原因,这两种原因计划经济年代比较少见,即使有,也不明显,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两种贫困原因才变得突出。也许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有所突出。2、思考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条件的恶劣,因灾致贫占首位,因此,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

15、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扶贫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如果这个地区生存环境无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那只有通过移民来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地区的贫困问题。要重视文化扶贫。贫困地区文化都比较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90 年代,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秋水同志在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进行文化扶贫试验,起得了良好的效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

16、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针对因上学致贫现象,政府应在扶贫工作中,专门设立一块基金,专门用于支助贫困地区孩子上学。这样做一是使贫困地区的孩子都有同等的上学机会;二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三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脱贫致富;四是更有重要的是直接脱贫。如果一个贫困地区的家庭有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这个家庭就能彻底告别贫困。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从上述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贫困地区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第二位。造成这种局面是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比较落后,医疗救助几乎是空白。农民抗风险能力较弱,社会保障在贫困地区非常迫切需要。因此,在贫困地区建立一套医疗救助是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需要,也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中央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支持,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问题,并且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持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对于区域内、地区内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