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7697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脚凉2008-12-12 22:04:58 来源: 健康中医社区 显示次数: 858 编辑:net 进入论坛脚凉大多与环境气温比较低、个人的体质较弱、末梢血液循环不好等有关。末梢血液循环 不良,手足等部位的血供不足,就会出现脚凉。建议你去医院检查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 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低等疾病,如果排除疾病的原因,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加 营养来改善。另外,脚部出汗太多也会使得脚凉,所以要注意保持脚部干爽。 如果频率比较高地出现手脚冰凉,那首先就要考虑保暖,特别要注意腿、脚,正如俗话所 说“寒从脚下起”,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

2、。另外可以适当做些运动,以 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食疗,多吃一些含热量较高的食品,如牛羊肉、辣椒、 葱、蒜等食品。 有些容易手脚冰凉的人习惯热水泡脚、按摩、揉搓等,这也是增加热量的有效方法,但下 肢有静脉曲张、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最好慎重用热水泡脚。因为有这样疾病的人长时间在 温度较高的水中浸泡,容易造成血管破损、皮肤溃烂,而且很难愈合。另外按摩、揉搓也 应适度,以自己感觉舒适或稍有痛感为宜,力量过大可能会损伤肌肉。 首先是大腿根内侧的气冲穴,在此穴位的下边,可以摸到一根跳动的动脉。在按摩时, 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 的感觉为止,

3、此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中间、脊梁骨和两侧大筋的部位),按揉 36 次,左右各转 18 次。 肾俞穴(即两边“腰眼”),两侧各按揉 36 次,每一侧都是左右各转 18 次。最后是按摩足底涌泉穴,按摩以感觉到热为限度,再搓揉脚趾。以上手法,每晚睡前 按摩一次即可。坚持半个月就会有收效。此外,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脚在人体最下部,属于人体末梢,在热水的浸泡下,血管 扩张,局部的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增加了下肢营养的供应。因此,还可以取桂枝、干姜、 桃仁、红花各 30 克,加水后煮沸 20 分钟,倒进盆中,加白酒三匙,待温度适宜时双脚泡, 也有很好的暖脚作用。勾脚尖可改善血液循环

4、预防下肢静脉曲勾脚尖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曲 张张http:/ 2010 年 11 月 18 日 09:12 家庭医生报 方法:正常坐姿,小腿与地面垂直,脚跟着地,脚尖用力向上勾,同时脚趾用力分开,并有意识地让大脚趾向内分,坚持 2040 秒。要领:小腿前外侧肌肉强力收缩,有酸、胀、热的感觉。功效:常做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防治深静脉血栓、小腿抽筋和拇外翻,并能提高小腿前侧肌肉力量,有瘦小腿和美化小腿曲线的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 主任医师 牛国卫)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胀、乏力时,可采用踮脚的方法健身。 因为踮脚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会促进锻炼者下

5、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环, 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表浅静脉发生扩张、延长、曲张,交错结聚成团块状的病变,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是四肢血管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表现为下肢尤其是小腿静脉扩张明显,隆起弯曲,状如蚯蚓,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患者常感下肢沉重、隐痛,容易疲劳,每于站立时间久后加重。此病相当于中医学“筋瘤”范畴,外科正宗所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正是本病。多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或劳倦伤气,气虚而血运不畅,加之筋脉松弛薄弱,血壅于下而致筋脉过度充盈结成筋瘤。灵枢九针曰:“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笔者采用火针放血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选用中号火针,在患肢找到较大的曲张血管,常规消毒,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迅速准确地刺入血管,随针拔出即有紫黑色血液顺针孔流出,待紫黑色血自然流尽或血色变红后,用干棉球擦拭按压针孔。每周治疗两次。火针在灵枢中称为“燔针”,多用于治疗痹证及经筋病变,后世医家认为火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升阳举陷、散瘀消肿之功。通过火针点刺曲张的血管,使瘀血外出,不仅可借助火针的热力使局部淤积的气血得以消散,还能去瘀生新,达到脉络通畅、气血调和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