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7686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近代物理学为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 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原子结构为中心,以实验 事实为线索,了解原子和原子核层次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和变化规律,揭示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介绍有关问题所需要的量子力学基本 概念,阐述物质微观结构三个层次的物理过程、研究方法,培养创 新思维。使学生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获得在本课程领域内 分析和处理一些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 图像,理

2、解适应微观世界的新概念,掌握处理微观世界物理问题的新方法,为后续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讲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内容加以 选择,尽量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既能较全面,又能较深刻地理解 和掌握。 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适当将一些背景材料和物理学 史引入教学,以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介绍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决经典物理学应用于微观粒子体系遇到 困难时的大胆探索、勇于出新的思想脉络,使学生受到创新意识和 创新精神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 过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

3、活跃、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总学时:72学分:3.5理论学时:72实验学时:实验纳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开课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物理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掌握描述原子 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认识原子世界的基本规律, 以便从思想和方法上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量子力学打下基础。 难点:由于原子物理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的近代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许多概念、观点与学生长期形成的观念不 相符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做好这个观念上的转 化工作,让

4、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微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循序渐进的从 经典物理世界走进量子世界。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课 后 作 业章 目教 学 内 容教 学 时 数教学方式 或 手 段思 考 题练 习 题绪论2讲授(课件)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4讲授(课件)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10讲授(课件)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10讲授(课件)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 和电子自旋 14讲授(课件)第五章多电子原子12讲授(课件)第六章X 射线6讲授(课件)第七章原子核物理简介12讲授(课件)*机 动2合 计72三、本文三、本文绪论绪论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了解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

5、及课程的特点、学习方 法、要求。 第一节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简史 (1)原子物理学的发展简史 (2)原子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3)原子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及研究前景第二节 原子物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 (1)原子物理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要求(3)参考读物 第一章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原子的基本状况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掌握原子的静态性质;了解电子的发现、 粒子散射实验等实 验事实;掌握库仑散射公式和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原子核大小 的估计和原子的核式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原子质量和大小的量级;卢瑟福散射公式;原子的核式模型。 第一节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原子的质量,

6、原子的大小量级;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的汤姆逊模型及其困难, 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核式结 构模型, 粒子散射理论,原子核的大小量级,同位素。 第二章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掌握氢原子及类氢离子光谱规律及及类氢离子光谱线系公式; 掌握玻尔理论的要点,会画能级跃迁图;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原 理、方法及结论;一般了解萦末菲量子化条件及应用;理解量子化 这一新的规律,学习这一规律提出中物理学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精 神;理解玻尔对应原理、玻尔理论的地位和缺陷;了解原子的自发 辐射、受激辐射与吸收。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玻尔氢原子理论;量子化、量子数、跃

7、迁等概念及重要 性;夫兰克赫兹实验; 难点:量子理论的建立、空间量子化 第一节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谱学与原子结构研究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氢 原子的光谱线系;经典理论的困难。 第二节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和原子能级 (1)玻尔量子化假设及其提出背景;(2)氢原子能级和跃迁; (3)氢原子光谱线系的解释;(4)玻尔理论中的普遍规律。 第三节 类氢离子的光谱 (1)类氢离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玻尔理论对类氢离子的解释;(3)里德伯常数的变化核运动的影响 第四节 夫兰克赫兹实验与原 子能级 (1)实验的核心思想;(2)实验装置及现象;(3)实验现象的理 论解释;(4)实验结论。 第

8、五节 电子轨道量子化 (1)量子化通则;(2)电子的椭圆轨道运动;(3)氢原子能量的 相对论效应;(4)空间量子化。 第六节 对应原理和玻尔理论的地位(1)对应原理;(2)玻尔理论的成就及其局限性 附录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1)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2)激光产生的条件;(3)激 光器的组成部分;(4)HeNe 激光器工作原理;(5)激光器的应 用 第三章第三章 量子力学简介量子力学简介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了解量子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对微观粒子体系描述的理论 出发点与方法,理解量子化是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物理意义的自然 结果。不要求应用薛定谔方程解题。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9、德布罗意假设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 诠释、不确定关系、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本征问题)的基本步骤、 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及三个量子数。lmln , 难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关系、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 描述。 第一节 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假设;(2)波粒二象性;(3)Davisson-Germer 电 子衍射实验;(4)不确定关系。 第二节 波函数及物理意义 (1)微观状态的描述-波函数;(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3) 几个原理性验证实验(4)薛定谔方程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 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 (1)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2)描述电子空间运动的三个量子数。 (3)

10、与玻尔量子论结果的比较。lmln , 第四章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和电子自旋原子的精细结构和电子自旋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掌握碱金属原子能级和光谱的一般特性;理解原子实极化与轨道 贯穿的作用;掌握电子自旋概念与自旋量子数的意义;掌握角动量耦合 方法,理解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掌握碱金属原子光谱 精细结构形成的物理本质;掌握单电子原子态符号描述。轨道贯穿、 原子实极化及相对论效应只作定性说明。掌握原子磁矩概念和有关 计算;掌握原子在外磁场中附加能量公式,并能用来解释原子能级 在外磁场中分裂现象;正确解释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会 用量子理论对塞曼效应作出解释。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

11、点:原子磁矩、原子能级在磁场中的分裂、塞曼效应、史特 恩-革拉赫实验结果的分析。 碱金属原子光谱、电子自旋、单电子角动量的合成、四个量子 数、单电子跃迁选择定则、光谱的精细结构。 难点:电子自旋概念;碱金属原子能级分裂的物理原因;光谱 精细结构的成因分析;拉摩尔进动。第一节 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 第一节 原子的磁矩 (1)电子的轨道运动磁矩和自旋运动磁矩;(2)单电子原子的总 磁矩和朗德因子;(3)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价电子原子的磁矩 (LS 耦合) ;(4)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价电子原子的磁矩(jj 耦合) ;(5)原子实的极化效应和轨道贯穿效应。 第二节 史特恩-革拉赫实验 (1)实验的背景和

12、核心思想;(2)实验装置及非均匀磁场中原子 的运动分析;(3)实验结果与分析;(4)实验的结论与意义。第三节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1)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的实验规律;(2)与氢原子光谱的比较; (3)线系及线系公式;(4)光谱项公式、量子亏损;(5)能级图。第四节 电子自旋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1)电子自旋概念;(2)单电子总角动量;(3)自旋-轨道运动 相互作用能;(4)碱金属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5)碱金属原子 态符号; 第五节 塞曼效应 (1)塞曼效应实验现象;(2)塞曼效应的理论解释;(3)几个原 子谱线塞曼分裂的讨论;(4)塞曼分裂谱线的偏振性质。 第六节 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

13、则 (1)单电子跃迁选择定则;(2)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解释;(3)氢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4)兰姆位移。第五章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两个价电子的耦合方法、氦和碱土金属原子态的推求, 并能够熟练画出相应的能级跃迁简图;熟练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和 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并能应用;了解多电子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了解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玻尔对元素周期表的物理解 释;理解并掌握电子填充原子壳层的原则;能正确写出原子基态的 电子组态,并求出其基态的原子态符号;了解电子填充壳层时出现 能级交错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L-S 耦合

14、;洪特规则和朗德间隔定则;多电子原子的光 谱、能级图和原子态;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原子态的确定;辐射跃 迁的普用选择定则。电子填充壳层的原则;原子基态的确定。 难点:L-S 耦合;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原子态的确定。 第一节 氦和碱土金属原子光谱和能级 (1)氦原子光谱的五个特点;(2)氦原子的能级结构方式;(3) 镁原子光谱及能级结构。 第二节 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1)电子组态;(2)电子间的磁相互作用;(3)LS 耦合方案; (4)LS 耦合中的经验规则;(5)LS 耦合模型对 He、Mg 能级结 构的理解;(6)jj 耦合;(7)两种角动量耦合模型的比较。 第三节 泡利原理与同科电子 (1

15、)电子的量子状态描述;(2)泡利原理;(3)同科电子; (4)同科电子形成的原子态。 第四节 复杂原子光谱的一般规律 (1)光谱和能级的位移定律;(2)能级多重性的交替律;(3)三 个或三个以上价电子原子态的推导。 (4)几个经验规则。 第五节 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1)电偶极跃迁;(2)拉波特定则;(3)LS 耦合的选择定则; (4)jj 耦合的选择定则。 (5)He、Mg 的能级跃迁图 第六节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第一节 元素性质的周 期性变化(1)元素周期表;(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3)电 子的能级填充次序;(4)元素周期表的建造 第六章第六章 X 射线射线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了解

16、 X 射线的性质;掌握 X 射线的连续谱与标识谱的特征和产 生的机制;掌握与 X 射线标识谱相关的原子能级结构;了解物质对 X 射线吸收的规律;掌握康普顿散射。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X 射线连续谱与标识谱及产生机制;莫塞莱定律;康普 顿散射。 难点: X 射线的连续谱与标识谱产生的机制、与 X 射线标识 谱相关的原子能级结构。 第一节 X 射线的产生及性质 (1)X 射线的产生;(2)X 射线的性质;(3)X 射线的波长测量 方法(晶体衍射) 第二节 X 射线的发射谱 (1)X 射线的发射谱;(2)连续谱、特征及其产生机理;(3)标 识谱及特点;(4)莫塞莱定律;(5)标识谱的产生机理 第三节 同 X 射线标识谱相关的原子能级 (1)内壳层具有一个空位的状态描述;(2)X 射线标识谱相关的原子能级及跃迁 第四节 X 射线的吸收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