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7675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复习“文史常识文史常识”类试题创新设计及解析类试题创新设计及解析【瓷器知识考查赏析】 瓷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高考对瓷器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粉彩瓷器的相关知识;区别青瓷与秘色 瓷、青花瓷与彩瓷;理解唐三彩对后代彩瓷的生产所起的作用。从近年高考情况来看,对 瓷器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 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 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 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例 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瓷、粉彩瓷器。据此 判断这起沉船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例 3、有个时期台湾与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是:将台湾生产的稻米、运至大陆贩卖,并将 日本、欧洲运至台湾的白银转至大陆,购入丝绸、瓷器后、再转售到日本、欧洲各地。这 最可能是哪个时期的贸易情况( ) A、荷兰殖民时期 B、嘉靖年间 C、清初雍乾时期 D、甲午战争之

3、后【春节春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新年”春节 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 “春贴” “对子” 。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 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 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代宗时期 【答案】B 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太初历” ,开始以 正月为岁首。 2、 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

4、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 后顺序是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改革开放 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B、 C、 D、 【答案】B 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 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新中国成立有关。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 算则在四月无日或六日。 3、 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A、懂得珍惜生命 B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保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 意识 4、 “清明

5、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下列关于 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这些 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 B、 C、 D、 5、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 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综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 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6、。 6、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 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是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女儿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 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习俗、古代 秋报拜土地神遗俗。 “嫦娥奔月” “吴刚折桂” “玉兔捣药” “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 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7、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注:“夕月”即拜 月之意)这反映了

7、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 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 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 “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 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为老人节(敬老 节) 。传统与现代巧妙地

8、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国庆节】 国庆节,即国庆纪念日,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 出现。它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 体。10、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美国 7 月 4 日 独立宣言 B、法国 7 月 16 日大革

9、命爆发 C、加拿大 7 月 1 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 月 7 日十月革命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指诗经 尚书 礼 易 春 秋 。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11、下列儒家经典,不是由孔子编订、整理的是 A、 诗 B、 书 C、 论语 D、 春秋 12、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 B、时事政治 C、诗赋 D、算术、法律 【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 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

10、、萌动、 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资性的均属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资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 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资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 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 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1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 “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14、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

11、五行学说的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 基督教教义 道教的太平经 朱熹的理学 、 B、 C、 D、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社会立法的指导思想。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 从于君、父、夫、 ,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 臣、父子、夫妇之间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15、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 。 从根本水看,这是因为它 A 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12、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 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 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骇。 三字经被誉为“启蒙之冠”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 16、 三字经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 ”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 【百家姓】 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

13、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是韵文,像一首四言诗, 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 。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 一种蒙学教材。 17、在宗法制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 ,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 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 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18、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讳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

14、字时,必须改用其 他的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皇帝的号】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 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 有褒贬之意,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号是封建皇 帝在位是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 19、 清

15、高宗实录 、 “文景之治” 、 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 “文景” “永 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金榜】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20、与“金榜”有关的进士、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十二生肖】 “生肖” ,又称“属相”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 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以与干支中的十 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月年。 21、 “金猪去,玉鼠来,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厥,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 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 2008 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