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栽培与文化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207662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梅栽培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杨梅栽培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杨梅栽培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杨梅栽培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杨梅栽培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梅栽培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梅栽培与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梅栽培与文化一、一、杨杨梅梅简简介介杨梅( Myrica rubra Siebet Zucc) 属杨梅科( Myricaceae) 杨梅属( Myrica ) 乔木植物,又名龙睛、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是我国南方特产常绿果树之一,已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初疑一颗值千金之美誉,在吴越一带,又有杨梅赛荔枝之说。杨梅果枝与花枝杨梅果枝与花枝杨梅果实色泽鲜艳,呈红色或紫色,汁液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C,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同时在医药保健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

2、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树性强健,四季常青,叶色深绿、光泽宜人,盛果期长,是良好的园林绿化与预防火灾的树种。自古人们就喜欢把杨梅种到房前屋后,既可食用又能观赏。二、栽培技二、栽培技术术栽培品种繁多,按果实色泽可分为白种、红种、粉红种、乌种。繁殖方法用种子、分株、嫁接繁殖。1. 建园 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 800m,坡度小于 45 度,腐殖质层厚且 pH 值为 4.55.5 的酸性黄壤、红黄壤,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之地。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2. 定植 1)定植时

3、间:分春植和秋植。春植于 2 月4 月上旬,秋植为 9 月11 月。一般以春植为好。江西也可在 10 月次年 3 月下旬种植。2)定植密度:宜采用株行距 4m4m 或 4m5m,每亩栽 33 株42株。雌雄株比例 100:1 为宜,若当地有野生杨梅可不配雄株。3)施基肥:定植穴,808060cm,每穴施堆肥 50kg 左右或饼肥34kg,再加过磷酸钙 1kg,其上覆 1520cm 厚的肥沃表土。4)栽植:栽植时把苗木置于穴内中心,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然后加入细土,用脚踏实或用锄头等工具敲实,浇足定根水,最上面覆盖心土至高于地面 20-30cm ,并将嫁接口盖入土下为宜。苗木定植以后,7-8 月

4、高温季节要及时松土、浇水和树盘覆盖,减少水分蒸发。3. 树冠管理1)整形(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的第一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约 20cm 起选留第一个主枝,以后每隔 15-20cm 留第二、三个主枝;第二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 60-70cm 处选留第一副主枝;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第一、二副主枝相间 60cm;第四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二副主枝 40cm 左右处选留第三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 5 年左右完成整形。(2)自然圆头形:苗木定植后,在离地约 3040cm 处进行短截,其后除保留主干所分生

5、34 个强壮枝条,其余枝条及早除去。保留的枝条彼此相隔 20cm 左右,相互不重叠。在离主干 6070cm 的主枝上开始留第一副主枝,再在其另一侧下方 60cm 处留第二副主枝。控制主枝、副主枝以外生长过旺的强枝,缓和树势,经过 56 年完成整形。2)修剪(1)修剪时期生长期修剪:4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休眠期修剪: 11 月中旬至 2 月中旬(2)修剪技术除萌:春季发芽后到秋季生长停止以前及时除去树体上的无用萌蘖,包括主干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养枝背上发生的过强枝条。摘心:春季枝梢开始生长后,组织尚未木质化时进行。一方面在于提高座果率,减少落果;另一方面促进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

6、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结果母枝。拉枝和撑枝:拉枝一般用绳或铅丝系在骨干枝的中部,按枝条要求角度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系着枝条的部位必须有橡皮或其它软韧材料垫铺,以免树皮擦伤感染癌肿病。撑枝用坚固的短木条撑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两者目的在于促使杨梅树冠开张,改善光照,结果均匀,避免平面结果。环割、环剥、断根:环割采取螺旋状环割,深达木质部。环剥的宽度控制在树干直径的 1/81/10 左右。 4. 土壤管理 1) 培土:在秋冬或春季进行,以减少表土冲刷,保护根系。培土一般就地取土,最常用的是山地表土、草皮泥等。2) 中耕除草和覆草:幼树生长量少,易被山间杂草、杂树所掩盖,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7、。要求在幼树树盘直径 1m 左右范围内,连续中耕除杂草,并进行地面覆草。3) 扩穴改土:以秋冬为宜,可全园一次性进行,劳力不足时也可以树干为中心逐年扩穴。5. 施肥 1) 施肥时期、施肥量:根据杨梅树龄、生长势及土质等情况,采取科学的配方施肥。2) 幼树以“促”为主,注重速效性肥料的施用,氮、磷、钾比例以1:0.8:0.8 左右为宜,以促进枝梢生 长,尽快扩大树冠,常年施肥23 次。3)成年树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为主,氮、磷、钾三者比例以1:0.3:4 为宜。4)基肥:每年 10 月份以腐熟厩肥、堆肥及饼肥为主。成年树要求砂质土壤每株施饼肥 3kg 加腐熟厩肥 10kg;冲积土壤和红壤土每株施

8、饼肥 3kg 加腐熟厩肥 15kg。5)壮果肥:每年 5 月份抽生夏梢前施入,以速效氮、钾肥为主。成年树要求砂质土壤每株施 5-7kg 草木灰(或尿素 1kg)加 3kg 的硫酸钾;冲积土壤和红壤土则再加 1kg 的硫酸钾。 6)追肥:有结果大小年现象的成年树,结果小年可少施,结果大年则必须施。每年 6 月底至 7 月上旬以复合肥为主,并严格掌握磷肥使用量,一般每株每两年施用量不宜超过 0.3kg。成年树要求株施复合肥 1kg 或草木灰 10kg 加菜饼 1.5kg。注意硼、锌、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6)施肥方法:幼树采取逐年扩穴深施方法。成年树采取表面撒施或条施,要避免开大穴或开环状沟施肥。6

9、. 花果调控采用化学调控杨梅花果量,必须严格按剂量要求操作,掌握应地应树制宜的原则。1)对弱树和花芽过多的树,在果实采收后喷(200300)mg/L 赤霉素(GA),每隔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3 次,以增加秋梢数量,减少花芽形成数量。2)对旺树、座果太少的树,可在夏、秋梢长度达 1cm 时,喷(330670)mg/L 多效唑,抑制夏、秋梢生长,促进花芽形成。7. 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在全树 20果实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 1 次。以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时采收。杨梅果实无果皮保护,极易擦伤,应轻采、轻放、轻运。所采果实盛于底部和四周衬有新鲜

10、蕨类或柴草的小竹篮或小竹篓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个容器不宜超过 5kg,以利于果实完好、新鲜、好销。8. 病虫害防治1)防治要求:保护杨梅树的正常生长,增强树体的抵抗能力,促进生态平衡,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环境污染,节省成本。2)防治原则: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蔓延、传播。 (1)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和枯枝,开春后清除落叶并烧毁,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管理,增强和提高树体的抗

11、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2)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地防治。 (4)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应用,控制环境污染,提倡低容量喷雾。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使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提高对病虫的杀伤力和降低病虫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减少喷药次数。严禁使用 1605、1105、六六六、DDT 等残毒期长、毒性大的农药。三、三、杨杨梅文化梅文化杨梅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野生杨梅的生长史至今已有 70

12、00 余年。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西汉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其中有“樗枣杨梅”的词句,证实人工栽培杨梅距今有 2200 多年。1. 别名雅称杨梅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的特产果树,古称机子(北户录),又称白蒂梅(品汇精要)、朱红、树梅(中国树木分类学),扬州一带称为圣僧梅(农政全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 ”所以又叫杨梅。2. 文史荟萃夏至前后,正是杨梅应市时节,漫山满坡的杨梅林,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使人心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对它赞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公元前二世纪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最早记载有“樗枣杨梅”的诗句。东方朔在林邑记中说:“林邑山杨梅,

13、其大如盃椀,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 ”陆贾在南越纪行中说:“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 ”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是将杨梅入诗的第一人,他的杨梅颂“宝跨荔枝,芳帙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 ”描写生动形象。宋代诗人平可正诗云: “五月杨梅正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庐南荔枝深。 ”明清时杨梅更为家喻户晓。明代的徐阶赞杨梅: “折来鹤顶红犹温,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清人亦有“千林红绽火含珠,熟到杨梅夏至初。味品评何处好? 南山数过是湘湖。 ”等诗词。近代周作人有一篇题为杨梅的美文: “方杨梅盛出,好事者都以小舫往

14、游,因置酒舟中,市堤杨梅,与酒相间,足为奇观。妇女以簪髻上,丹实绿叶繁丽可爱。又以雀眼竹盛贮为遗,道路相望不绝。识者以为唐人所称荔枝筐,不过如此。 ”从古至今,杨梅作为一种果树,被文人墨客争相描绘,使其在浓厚的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添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意蕴。3. 传说典故1)内敛含蓄的高贵品质杨梅挂果枝头常见,但杨梅花却很少见。杨梅花红褐色,花小而密,毫不起眼,内敛含蓄,美得不动声色,怕人知,惊人看,羞人望。纵有千种风华,也只在深邃的子夜绽放,尤为珍贵和难得。做人不张扬,遇事不着急,内敛含蓄,正是像杨梅一样的可贵品质。2)纪念爱情的杨梅节传说杨梅节始于彝族人民,鲜红的杨梅曾作为爱情的媒介。在杨梅节的这天,杨梅山周围的彝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欢聚一堂,纪念曾经以杨梅为媒介互定终身的一对年轻人的忠贞爱情。3)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望梅止渴”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也鼓舞了士气。同时, “望梅止渴”也隐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树立目标,实现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