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4207649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论文-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研究论文-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摘要ERP项目绩效一直是困扰企业、政府、ERP软件供应商的一个较大问题, 在ERP绩效的诸多方面,不同企业对ERP需求及价值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 要建一个模型来评价ERP的综合绩效,本文对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ERP;绩效评价;模型 企业实施ERP项目时,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进行企业ERP项目资助的政府,以 及信息化服务商,经常会碰到对这些项目如何进行绩效评价的问题。一方面企 业需要对ERP项目的投入产出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对信息化资助项目 进行评价,以考量政策效果。同时这样的评价,还可以对项

2、目进行全面审视, 以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提高ERP应用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促进企业ERP的 发展。 一、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计基本原则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类型不同,管理水平的差异,企业ERP应用水平的深度与范 围的差距,以及企业经营规模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企业ERP 绩效,是不能全面客观反映企业ERP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因此,建立企业ERP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为使体系能 反映出ERP的内涵与规律,设置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应以现 代科技统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

3、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 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2.导向性。建立企业ERP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对企业ERP工作进行规范 化,从而对企业ERP工作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从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开始, 重在ERP给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进而支持企业 以获取最佳商业利润,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之目的。 3.可比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要量化,指标值采用相对值,以利于不 同时期企业间的对比,促进企业ERP工作的进展。可比性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自 身,也可以在同行业中进行,以体现企业ERP的应用层次。 4.操作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在企业ER

4、P中得到应用。这就要 求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指标体系的 设置应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树;指标的数据要易采集 ,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单,利于掌握和操作。 二、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计构思 企业ERP工作是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因此,其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把与 应用ERP有着紧密关联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业务流程、信息集成 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进来,既要定性地反映企业通过ERP在管理方面有哪些明显的 改进、提高和创新,又要用相关经济指标定量地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管理状况 的改进和提高,重点应突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为此,ERP应

5、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 ERP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及时、有效。如:计划数据、库存 数据、工作中心数据、加工路线数据、财务数据等;(2)在经营预测分析、提 高资金效率、合理组织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压缩生产周期、降低库存、降低 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和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有无产生相应 的经济效益;(3)评价企业综合能力的主要经济指标和企业管理过程状况的评 测指标有无发生相应的改进和提高;(4)是否运用ERP应用系统对整个供需链 中的各相关环节和企业资源实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5)有无促使企业在组织 结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业务流程

6、、企业竞争力、科学决策和信息化建设 等方面发生一些明显的改进、提高和创新。 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支持层次看,可以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 、运行控制、业务处理4个组织管理层次,因此,考核指标的主题也是同这些管 理层次对应的。各个层次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做到责任明确。其中有几项涉 及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考核负责维护数据的部门。 1.绩效模型指标设计 ERP的绩效评价模型体系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建构,首先是基础数据,其次是企 业绩效,再次是从企业管理的4个层次,最后是从企业的对外关系方面。这4个 方面的内容可以设置多个二级指标,见图1。 2.绩效模型绩效指标权数设置 指标权数的确定取决于指标所

7、反映的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信息的可信 赖程度。对定量指标的权数设置综合运用相关权重法和德尔菲法(Delphi); 对定性指标,由于无法用数据进行相关性测试,主要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 所有定性指标的答案得分可分成“优秀”、“良好”、“中等”、“差”4个等 级。可参照下列标准确定得分水平:(1)优秀(90分以上):完成本项活动所 希望得到的最高水平;(2)良好(8089分):完全实施了本项活动,并实现 了本项活动的基本目标;(3)中等(7079分):完成了实施过程的大部分, 并已经投入使用中,但还没有完全运作起来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4)差( 70分以下):人、业务流程、数据和系统

8、基本没有运作起来或没有达到预期效 益。 3.确定绩效模型的绩效评价等级设置 当评价方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时,采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设置(图1中下一级详细评分标准略)。 具体标准为: A级: (1)管理信息信息系统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进行了很好的业务集 成。 (2)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系统能相互密切关联,使用同一信息数据。 (3)物流数据准确率98以上,资金流数据准确率100,其余数据准确率平 均达到95。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90分以上。 (5)整体企业管理绩效达到:企业效益达到预期管理要求、整体优化、质量稳 定、生产周期缩短、资金占有减少、客

9、户满意度高。 B级: (1)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了较好的集成,但制造工作流 没有集成。 (2)生产计划能较好地进行实施和控制,但有些库存大于实际需要,不能消除 采购与加工的突击现象。 (3)物流数据准确率在85以上,资金流数据准确率在98以上,其余数据准 确率在80以上。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85分以上。 (5)资金流、物流系统有很好的衔接,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较好,达到了局部 优化和减少库存的目的。 C级: (1)资金流与物流没有很好集成,制造工作流没有实现或没有与物流进行集成 。 (2)没有进行MRP计算,物料的采购通过人工按需而定。 (3)物流数据的准确率在7

10、5以上,其余各项数据准确率为70%79。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达到7079分。 (5)资金数据、物流数据能及时提供,并准确进行库存控制。 D级: (1)仅为基本数据处理用,对决策几乎没有支持。 (2)库存数据与实际相脱节,不能指导和控制生产。 (3)所有数据的准确度考核均在70以上,没有脱离手工数据作业。 (4)进一步低层次ERP评价小于70分。 (5)ERP应用效果尚未体现。 三、绩效评价模型设计与分析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应用模糊指标综合判定法来建立ERP应用绩 效评价模型,以对企业ERP工作进行综合评定。由图1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与推 演。 1.设计考核因素集 在考核因

11、素中,只取评价指标体系图1中的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略去。 2.确定权重 设定因素集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为,考核集内各因素的权数分配为。 3.各考核因素的隶属度向量矩阵 隶属度向量的各分量可根据考核资料的统计处理求得,一般取归一化,即隶属 度之和为1。 ERP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与运作的不同层面,表现为系统运行集成化、业 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并且效益的体现是渐进的 、逐步的。本文对ERP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具体应用上、指标 的选择上、权重的设置等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政府、软件供应商等方面具 体评估确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傅铅生,董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3,(23). 2陈启申.关于ERP实施评价的标准J.电子商务世界,2003,(6). 3张小康,邓景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系统观J.经济师,2004,(8). 4陈晓红,刘磊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糊综合评判J.运筹与管理,2003, (6). 4刘晓松,梅强,何勤,刘永凤.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 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欢迎浏览文档,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