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7542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百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影百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影百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影百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影百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百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百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百科电影百科电影摄影机电影摄影机是用于拍摄、记录活动或静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种综合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机械设备。电影摄影机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1874 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1882 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

2、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置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盘。拍摄时,感光盘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盘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 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 12 张的频率摄影。马雷于 1888 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盘,当感光纸带通过镜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片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 9 厘米宽的胶片上以每秒 60 张的频率拍摄。1889 年,美国的爱

3、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 19 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 35 毫米胶片。1891 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马雷制造的人类第一架电影摄影机爱迪生的活动电影观赏机,内部可装 16 米长的胶片,每次供一人观赏1879 年,麦布里奇设计出这种活动放映机,用它可以放映活动的画面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台电影放影机,胶

4、片卷在圆筒上,要从目镜观看种类电影摄影机主要是用于拍摄、记录活动或静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种综合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机械设备。电影摄影机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按胶片宽度分可分为 70 毫米、50 毫米、35 毫米、16 毫米、8.75 毫米和 8 毫米。按用途分又可分为特技摄影机、高速摄影机、字幕摄影机、延时摄影机、显微摄影机、水下摄影机和航空摄影机等。近几年来,电影摄影机主要是向轻便化、小型化、低噪音、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在电影教学片的拍摄中使用 16 毫米的摄影机居多。一些电影摄影机电影摄影机进入数码时代以后,其中最有意思的是 Red O

5、ne(简称“红色” )全数码高清摄影机,该摄影机目前是最高的 4K成像像素,所有部件全部可以自装购买,镜头通用 35MM 照相机,是好莱坞摄影设备里的后起之秀。2007 年 4 月 16 日,全球最著名的广电行业盛会NAB 广电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开幕, “红色”向来自全球的 10 万名媒体专业工作者精彩亮相,发布了首部 4K 清晰度 4:4:4 无压缩的数字电影摄影机,引起电影界的广泛轰动,震惊业界,并获得本届NAB 展会大奖。“红色”摄影机“红色”摄影机采用了电影业内流行的 PLMount(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接口) ,使得过去深受摄影师喜爱、得心应手的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都可以再次发挥

6、作用,而不像那些行业垄断者,每次推出新摄影机,镜头接口换用新标准,老镜头全用不上,顾客必须再掏钱买一批新镜头。用“红色”吧,不必重新买镜头,甚至平时用的佳能和尼康相机镜头,统统可以通用,方便摄影师。展会上 SONY 公司的新款数字电影摄影机 CineAltaF-23 也登场,但机身售价高达$15 万美元,清晰度还不及“红色”4K 摄影机的一半,达不到 2K,而“红色”的机身售价仅为$1.75 万美元。“红色”摄影机公司创始人为杰米贾纳德(JimJannard),曾经是 Oakley 公司的 CEO球幕电影球幕电影简介动感球幕电影厅采用 70 毫米放映设备,半球形银幕趱直径达18 米,观众观看电

7、影时,整个画面布满球体,视而不见银幕边缘,透射型的金属银幕,六声道的立体声效果,使观众享受变化万千,栩栩如生的万千气象。影厅内的动感平台,是集液压、电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动画为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当您坐在平台载体上,整个载体能上下升降,左右倾斜,前后俯仰,即可摸拟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拟潜水器,饱览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随着逼真的画面和平台载体的活动,让人不由自主的进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实和惊险刺激的特殊感觉。球幕电影穹幕电影是一种放映银幕为穹形的电影,也叫“球幕电影” 。其穹形银幕是宽银幕发展到极限,转而又向天空发展而成的,它就像一口大铁锅一样把观众罩在下面。这种穹形银幕最早是半穹形的,19

8、39 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世界博览会上,有人用五台放映机把一幅幅巨大的合成画面放映在半球形的银幕上,当时,看到这种电影的人们纷纷赞叹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的国家曾经把敌机的形象放映在这种穹形银幕上,供防空训练用。70 年代才发展成全穹形。目前,穹幕电影多采用单机拍摄,单机放映方式。拍摄时用带鱼眼镜头的 65mm 或 35mm 摄影机,放映时一般采用带鱼眼镜头的70mm 放映机。有一家电影院专门上映这种电影,银幕的形状是大半个圆穹顶,穹的直径有 25 米,高度大约 18 米,一直延伸到整个观众席的后面,好像半个巨大的球罩在地上似的。观众是通过专用的地道进到“球”里去看电影的。在这种奇特的银幕

9、上曾经放映过有关星际航行以及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探险的影片,效果特别好。我国已有几座穹幕影院,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中国科技馆穹幕影厅,该厅于 1995 年 8 月建成,银幕直径 27 米,有 500 个座位。已放映的影片是美国 70mm 影片大峡谷和飞向太空 。球幕电影播放模式这种电影在拍摄和放映时,所需要采用的鱼眼镜头是一种视角特别广阔的特殊镜头,它的构造和功能像鱼的眼睛一样。我们人类的眼睛,在不转动头部也不转动眼球时,只用一只眼睛,左右看到的清晰范围大约是 50。鱼类的眼睛可以看得比我们人类宽广得多,达到了 180。因此,人们就把视角特别宽广的镜头称作鱼眼镜头了。目前,穹幕电影已成为进行科

10、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理想工具,特别是在太空、海洋、军事、大气物理等科学领域里,更能发挥出它显著的优越性。在穹幕电影院里,座位一般是设计成躺椅形式,这样,观众仰望穹顶就不用费劲,能非常舒服地观看。穹幕电影是近 2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电影。高清晰度超大穹型画面,超出观众的视野范围,观众犹如置身于场景之中,加上全方位六声道立体音响配音,有着极为真实的临场效果。穹型银幕的直径大小,直接影响着厅内观众的容量。建在中国科技馆内的穹幕电影厅,屏幕直径达 27 米,整个屏幕面积近 1000平方米,电影画面可达 860 平方米,可容纳观众 500 人,是当今世界上同类影院中最大的之一。穹幕电影以超人眼视角

11、的画面和逼真的立体音响效果,成为当代电影技术的一支奇葩。目前,只有北美、西欧和亚洲少数国家建造了穹幕影院。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电影胶片的发展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 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 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

12、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 400500 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 年德国人 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 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红外片也随之诞生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

13、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彩色摄影方法分类彩色摄影方法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 1861 年 J.

14、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减色法彩色胶片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 1927 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 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 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 条

15、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 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宽银幕电影宽银幕电影(Widescreen)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 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

16、画面宽高比一般在 1.661 到 31 之间银幕宽度在 1020 米之间。银幕略作弧形,使观众扩大视野,具体介绍宽银幕电影是本世纪 50 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它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像。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用这种特殊镜头拍摄的景物都发生了变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员拍摄放映后就变成了瘦子,为保护原样的真实性,放映时采用同样原理的变形镜头把影片放映到银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还原,瘦子又变成胖子了。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宽银幕电影在扩展画面范围的同时,又和多路还音立体声相结合,使得影片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观众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立体地传播出来,这就更加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立体声加强了宽画幅的临场感。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电影为宽银幕立体声电影。产生1927 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展宽。这就是CinemaScope 宽银幕技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