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5843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9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比表面孔分布仪操作手册 低温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低温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第一部分 基 本 原 理 第一部分 基 本 原 理 一 背景知识 一 背景知识 细小粉末中相当大比例的原子处于或靠近表面。如果粉末的颗粒有裂 缝、缝隙或在表面上有孔,则裸露原子的比例更高。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内部 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同样的物质,粉末状与块状有着显著 不同的性质。与块状相比,细小粉末更具活性,显示出更好的溶解性,熔结 温度更低,吸附性能更好,催化活性更高。这种影响是如此显著,以至于在 某些情况下,比表面积及孔结构与化学组成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因此,无论 在科学研究还

2、是在生产实际中, 了解所制备的或使用的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 孔径分布有时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是表征多相催化 剂物化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 一个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小常常与催化剂活性 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孔径的大小往往决定着催化反应的选择性。目前,已发 展了多种测定和计算固体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方法, 不过使用最多的是低 温氮物理吸附静态容量法。 11 吸附 吸附 气体与清洁固体表面接触时, 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 这种现 象称吸附(adsorption)。吸附气体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adsorbent) ;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adsorptive);吸附质在表面吸附

3、以后的状 态称为吸附态。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与固体之间以化学键力结合, 并对它们的性质有一定影响的强吸附。 物理吸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与固体之间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 而不影 响它们各自特性的吸附。 两种吸附的不同特征 化 学 吸 附 物 理 吸 附 吸附热 吸附速率 发生温度 选择性 吸附层 较大 需要活化,速率慢 高温(高于气体液化点) 有选择性,与吸附质、吸 附剂性质有关 单层 较小 不需要活化,速率快 接近气体液化点 无选择性,任何气体可在 任何吸附剂上吸附 多层 由于物理吸附的“惰性”,通过物理吸附的行为及吸附量的大小可 以确定固体的表面积

4、、孔体积及其孔径分布。 1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 22 孔的定义 孔的定义 固体表面由于多种原因总是凹凸不平的,凹坑深度大于凹坑直径就 成为孔。有孔的物质叫做多孔体(porous material),没有孔的物质是非 孔体(nonporous material)。多孔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孔直径(pore diameter)、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和孔容积(pore volume)。 孔的吸附行为因孔直径而异。IUPAC 定义的孔大小(孔宽)分为: 微孔(micropore) 7500nm(大气压下水银可进入) 此外,把微粉末填充到孔里面,粒子(粉末)间的空隙也

5、构成孔。虽 然在粒径小、填充密度大时形成小孔,但一般都是形成大孔。分子能从 外部进入的孔叫做开孔(open pore),分子不能从外部进入的孔叫做闭孔 (closed pore)。 单位质量的孔容积叫做物质的孔容积或孔隙率(porosity) 33 吸附平衡 吸附平衡 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浓度由于吸附而增加时,称吸附过程(adsorption);反之,当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减少时,则为脱附 过程(desorption)。 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时,表面上吸附的气体量维持不变,这种状 态即为吸附平衡。吸附平衡与压力、温度、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 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 物理吸附很快可以达到平

6、衡, 而化学吸附则很慢。 吸附平衡有三种:等温吸附平衡、等压吸附平衡和等量吸附平衡。 44 等温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 等温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对应一定的吸附质压力,固体表面上只能存在一定量的气体吸附。 通过测定一系列相对压力下相应的吸附量,可得到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是对吸附现 象以及固体的表面与孔进行研究的基本数据,可从中研究表面与孔的性质,计算出比表 面积与孔径分布。 吸附等温线有以下六种(图 1)。前五种已有指定的类型编号,而第 六种是近年补充的。吸附等温线的形状直接与孔的大小、多少有关。 2图 1 吸附等温线的基本类型 型等温线:Langmuir 等温线 相应于朗格缪单层可

7、逆吸附过程,是窄孔进行吸附,而对于微孔来说,可以 说是体积充填的结果。样品的外表面积比孔内表面积小很多,吸附容量受孔 体积控制。平台转折点对应吸附剂的小孔完全被凝聚液充满。微孔硅胶、沸 石、炭分子筛等,出现这类等温线。 这类等温线在接近饱和蒸气压时,由于微粒之间存在缝隙,会发生类似于大 孔的吸附,等温线会迅速上升。 型等温线:S 型等温线 相应于发生在非多孔性固体表面或大孔固体上自由的单一多层可逆吸附过 程。在低P/P0处有拐点B,是等温线的第一个陡峭部,它指示单分子层的饱和 吸附量,相当于单分子层吸附的完成。随着相对压力的增加,开始形成第二 层,在饱和蒸气压时,吸附层数无限大。 这种类型的等

8、温线,在吸附剂孔径大于 20nm时常遇到。它的固体孔径尺寸 无上限。在低P/P0区,曲线凸向上或凸向下,反映了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 用的强或弱。 型等温线: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凸向下,曲线没有拐点 B 在憎液性表面发生多分子层,或固体和吸附质的吸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时,呈现这种类型。例如水蒸气在石墨表面上吸附或在进行过憎水处理的非多孔 性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在低压区 的吸附量少,且不出现 B 点,表明吸附剂和吸附 质之间的作用力相当弱。相对压力越高,吸附量越多,表现出有孔充填。 有一些物系(例如氮在各种聚合物上的吸附)出现逐渐弯曲的等温线,没有可识别的 B3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

9、册点在这种情况下吸附剂和吸附质的相互作用是比较弱的。 型等温线: 低P/P0 区曲线凸向上,与型等温线类似。在较高P/P0区,吸附质发生毛细 管凝聚,等温线迅速上升。当所有孔均发生凝聚后,吸附只在远小于内表面 积的外表面上发生,曲线平坦。在相对压力 1 接近时,在大孔上吸附,曲线 上升。 由于发生毛细管凝聚,在这个区内可观察到滞后现象,即在脱附时得到的等 温线与吸附时得到的等温线不重合,脱附等温线在吸附等温线的上方,产生 吸附滞后(adsorption hysteresis),呈现滞后环。这种吸附滞后现象与孔 的形状及其大小有关,因此通过分析吸脱附等温线能知道孔的大小及其分 布。 型等温线是中

10、孔固体最普遍出现的吸附行为, 多数工业催化剂都呈 型等温线。滞后环与毛细凝聚的二次过程有关。 型吸附等温线各段所对应的物理吸附机制: 图2 型吸附等温线各段所对应的物理吸附机制 第一段:先形成单层吸附,拐点 B 指示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第二段:开始多层吸附 第三段:毛细凝聚,其中,滞后环的始点,表示最小毛细孔开始凝聚;滞后 环的终点, 表示最大的孔被凝聚液充满; 滞后环以后出现平台,表示整个体系被凝聚液充满,吸附量不再增 加,这也意 味着体系中的孔是有一定上限的。 型等温线:较少见,且难以解释,虽然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作用微弱的 型等温线特点,但在高压区又表现出有孔充填。有时在较高P/P0

11、区也存在毛细管凝聚和滞后环。 型等温线:又称阶梯型等温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等温线,反映的是固体均匀4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表面上谐式多层吸附的结果(如氪在某些清净的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实际 上固体的表面, 尤其是催化剂表面, 大都是不均匀的, 因此很难遇到此情况。 等温线的形状密切联系着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本性,因此对等温线的研究可以 获取有关吸附剂和吸附质性质的信息。例如:由或型等温线可计算固体比表 面积;型等温线是中等孔(孔宽在 250nm 间)的特征表现,同时具有拐点 B 和滞后环,因而被用于中等范围孔的孔分布计算。 55 各类孔相应的测试方法 各类孔相应的测试方法 吸附剂孔径范围不同,

12、表观性质不同,对应的测试方法亦不同。 微孔:低温静态容量法测定。液氮温度下,用氪气作为吸附气体。(在液氮 温度下,氪气的饱和蒸气压为 35mmHg,P/P0的P就可以很小)。 中孔:低温静态容量法测定。液氮温度下,以氮气作为吸附气体。 大孔:压泵法测定。 中级仪器实验室 ASAP2010 快速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定仪只能测定中孔范围 的孔径分布,不能测定微孔孔分布。测微孔分布,仪器需要再配置低压测定装置 和分子扩散泵。 二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1二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1 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 比表面 Langmuir 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 比表面 (1)

13、Langmuir 理论模型 ? 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相同; ? 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 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 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层的,定位的; ? 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达到吸附平衡。 (2) 等温方程 吸附速率:ra(1-)P ra=ka(1-)P 脱附速率rd rd=kd 达到吸附平衡时:ka(1-)P=kd 其中,=Va/Vm(Va气体吸附质的吸附量;Vm -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容量,mol/g),为吸附剂表面被气体分子覆盖的分数,即覆盖度。 设B= ka/kd ,则:= Va/Vm=BP/(1+BP)

14、,整理可得: P/V = P/ Vm + 1/BVm以P/VP作图, 为一直线, 根据斜率和截距, 可以求出B和Vm 值 (斜5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率的倒数为Vm),因此吸附剂具有的比表面积为: Sg=VmAmA Avogadro常数 (6.023x1023/mol) m 一个吸附质分子截面积(N2为 16.2x10-20m2),即每个氮气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面积。 本公式应用于:含纯微孔的物质;化学吸附。 22 BET 吸附等温方程BET 比表面(目前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 方法) BET 吸附等温方程BET 比表面(目前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 方法) (1) BET 吸附等

15、温方程: BET 理论的吸附模型是建立在 Langmuir 吸附模型基础上的,同时认 为物理吸附可分多层方式进行,且不等表面第一层吸满,在第一层之上 发生第二层吸附,第二层上发生第三层吸附,吸附平衡时,各层 均达到各自的吸附平衡,最后可导出: 式中,C 常数 等温方程。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出C和Vm,故又称 (实验测定固体的吸附等温线, 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压力P下的吸附量值(C-1)/ VmC。 Vm =1/(截距斜率)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SBET = VmAm? 此公式16.22 5 气,吸附温度在氮气 的液此即一般形式的BET为BET二常数公式。 2) BET 比表面积 P V PPCV

16、C CVP Pmm()0011 =+V,将P/V(P0-P)对P/P0作图,为一直线,截距为 1/ VmC,斜率为目前测比表面应用最多; ? 以 77K,氮气吸附为准,此时m =? BET二常数公式适合的P/P0范围:0.050.2用 BET 法测定固体比表面,最常用的吸附质是氮 化点 77.2K 附近。低温可以避免化学吸附的发生。将相对压力控制在 0.050.25 之间,是因为当相对压力低于 0.05 时,不易建立多层吸附平 衡;高于 0.25 时,容易发生毛细管凝聚作用。 6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操作手册BET二常数方程式中,参数C反映了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作用力的强 弱。3) B 点法 吸附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