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

上传人:ZJ****2 文档编号:4205761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教教 材材 培培训训讲讲稿稿攀枝花市第十小学攀枝花市第十小学 杜雪梅杜雪梅2007 年年 8 月月 29 日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 教教 材材 培培 训训 讲讲 稿稿 一、教材简介:一、教材简介: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 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 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 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

2、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 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 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 学的兴趣和信心。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 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 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 类,以及初步认识钟

3、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 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 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 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分类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与综合应用:用数学以及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能够

4、: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 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 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

5、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各单元教材分析: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第2 25 5页)页) 是将义务教材准备课内容的数数与认数结合组成这个单元。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在和协愉悦的探讨氛围中,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 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二)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

6、学生展现校园生 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 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 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 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 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 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 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

7、等。图中每种 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 ,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 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 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 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 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 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

8、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 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 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 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 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 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 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

9、,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 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 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 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 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 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 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6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

10、 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7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 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 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 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

11、、楼房、花等)。学 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 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 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 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 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 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8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 笔盒里的铅笔、

12、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 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 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1)这一单元反复让学生数图中事物的个数,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如何培养学 生数数的兴趣?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有的老师把主题图制成课件,使人物 和情境动态化,学生对这样的画面很感兴趣,也愿意数画中的事物;有的老师将学 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边画边请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有几个;很多老师还在主题 图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教室、校

13、园里的事物,将数数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会很感兴趣。 (2 2)如何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准备课,虽然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 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也不要求学生认识110各数。只是让老 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会 认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3、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爱老师,爱数学。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入新学校,新集体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肯定会抱着好奇、 猜疑的心理审视老师,如果这时让学生既感到老师和蔼可亲,而且还非常喜欢同学 喜欢他的话,不仅能激发起学生

14、对老师的喜欢,更能激发起他想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这节课,乃至今后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的 关键。 如:一上课,教师就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精心设计适合儿童的情真意 切的语言引出数学的作用与神奇。这段话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编者的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今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学生一入学教 师就要有意识引导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当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合作学习的好的品质,如:同学之间平等、和协 的关系;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

15、正确的欣赏别人等等。当然,培养这些品质和能力, 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贯穿我们小学数学的整个过程。 5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总之,本单元教学是学生进入一年级后,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是师生之间相互 认识了解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最主要是影响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 学习方法等。所以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年龄特点寓教学于游 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二单元:比一比 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同样多”、 “多些”、 “少些”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高矮、比 长短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单元。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 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