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误表_65560474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5108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误表_65560474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勘误表_65560474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勘误表_65560474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勘误表_65560474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勘误表_65560474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误表_6556047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误表_65560474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P34,例 1.6 倒数第二个计算式 加速度 的单位 是错误的,应为 nasm /2。2/sm2、P39,习题 1. 10 题,没有指出出手高度,应该指出出手高度,或对出手高 度进行讨论。3、 p55 例 2.2 第三问(3)怎样的水平力 F 会使绳中张力为零? 书上的答案是:当 a1=a2(此时水平推力应为 49N.)时绳中张力为零。 应改为:当 a2=g,a1 方向向右且大小a2 时,绳中张力为零。此时水平推力应大 于等于 49N。4、P55,例题 2.2. 在本题的约定下,方程(2.24)下面,“由于和用绳联1m2m接着,所以有,令其为”,应该改为“由于和用绳联接着,21aa a1

2、m2m所以有,令” 021 aaaaa125、P58,例题 2.7 中公式 22 022RpRRpin应该改为 20222RpRRpin6、P58,例 2.7 中还有两个错误:其一,在解的第二行,p int 是没有定义的。 应该改为 P in;其二,在段落的倒数第三行,公式 F sur=2*2r 中最后一个小 r 也是 没有定义的,应该改为 R。 7、P73,习题 2.9 题的答案与本题似乎没有任何关系。8、P73,习题 2.8第一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212122121 )()( mmmmmMgmmFmma9、P76,习题 2.23 书后的答案是:rgnrgssss )sin(cos)cos

3、(sin 21 )sin(cos)cos(sin 21 正确的答案应该考虑的可能取值。当时,转速无下限;而当转stgsctgs速无上限。10、P95,(3.15)积分号里“m”很容易引起误解,应将系统总质量 m 移到 积分号外面, 改正如下:zdmmzydmmyxdmmxccc11111、P101,倒数第七行关于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式子中,所有的量应该是 矢量,所以等式最右端的 r 应为矢量,即rrpdtrd dtpdrprdtd dtLdrrrrrrr )(12、P101,例 3.16 中倒数第二行, “式中, 是正整数(0,1, 2,) ”应改/ 2hhl为:“式中, 是零或正整数(0,

4、1, 2,) ” 。熊异雷 3.10/ 2hhl13、P105 式(3.28)应该为 FriFr14、P106 3.9 节质心参考系中的角动量第二段,原文“如图 3.29 所示,O 为惯性中一定点”应该改为“如图 3.29 所示, O 为惯性系中一定点” ; 15、P111 3.24 答案应该是 4316、P114 例 4.2,答案中写 f=N=mg 认为地面对爬犁的支持力等于爬犁的重力, 而这必须有条件:马的拉力是沿水平方向的,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分量。而题目中没有 指明这一点。所以题目中应加上:马的拉力是沿水平方向的。17、P115 4.4 式 有个积分号里应该是“”。gdhBABABAgmg

5、hmghgdhmrdmgA)()()()(cosr18、P122 例 4.8,倒数第 4 行, “再利用式(4.20)可得” ,应改为 “再利用式(4.18)可得”-熊异雷,3.1419、P140 公式(4.44)中的V1应为大写的V1 20、P143 最下面一行的“尤骨”应为“龙骨” 21、P149,1题第一小问的答案是,而不是. 22、P149,题 4.13,第二问,“物体对槽所做的功 A”应改为“物体对槽所做的功W”,因为已经用 A 表示物体 A 了。23、P169 倒数第 5 个式子 应该改为: lglan2sin3 222sin3 22glan24、P176 例题 5.14 公式 应

6、改为 MRMafFcMRMafFc由此 角加速度表达式 应改为 2)(2 MRRRFa)/(04. 13 . 02503 )05. 03 . 0(1002 3)(22 22sradMRRRFa)(9 . 3504. 13 . 021)(21)(21222mtRtasc)/(20. 5504. 1)/(56. 1504. 13 . 0sradtsmtRtacc 25、P177, 章节 5.7 第一行的图 5.21 应为图 5.22。26、P184,题 5.21,它以十分确定的周期(0.033s)向地球发射电磁波脉冲,最好改 为:它以大约 0.033s 的周期向地球发射电磁波脉冲。 27、P185

7、 习题 5.21 问题(1)最好改正为:(1)求此中子星的自转角加速度。28、P185,题 5.25,第二问应改为:滚动的角加速度多大?29、P186, 习题 5.28 的(2) ,原文中“如果船的轴在船的纵向竖直平面内”应改为 “如果圆盘的轴在船的纵向竖直平面内” 30、P193 页中对“在稳定平很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进行讨论时,在第一第二行中 将“回复力”错打为了“恢复力” 31、 P206 第 7 条,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现象”应改为“在弱阻尼情况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现象” 32、P214 第三行中文“式(8.2)表明”应改为“

8、式(7.2)表明” 33、P220,第一行中文,“其后方的介质薄层 2 对它的作用力为”应改为 “其前方的介质薄层 2 对它的作用力为” 34、P222, (7.26)下方的第一个式子 应改为)(sinuxtuA xy)(sinuxtuA xy35、P222,最后一行 udtdS 应改为 udtS 36、P223, 倒数第二段,“这一点我们在 7.3 节中写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时 已经用到了”,不是 7.3 节,应是 7.2 节. 37、P224 第八行中文“,波的振幅,因而波的强度也要沿波的传播方 向逐渐减小”应改为“,波的振幅以及波的强度也要沿波的传播方向逐 渐减小”38、P227,最上面那

9、个式子的下面一行, “折射角 i 无解”应改为“折射角 r 无解”39、P227 页,公式 7.37 下面第二行,“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就 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应该改为“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就可能会发 生全反射现象” 40、P231 页图 7.26 下面的小字解说部分中第一行“才能在其上的碎屑”应 该改为“才能使其上的碎屑” 41、P242,第十二行中文“就可看成是振幅以频率缓慢变化着而各质gAg元以频率迅速振动着的波。”应改为“就可看成是振幅以角频率缓gAg慢变化着而各质元以角频率迅速振动着的波。” 42、P243 页例 7.7 中求深海波浪的群速度公式 应该改为:2821 ,

10、d dd dgdugudduuu 28,d dd dgdugudduuu 43、P249, 第一句话“一平面简谐波沿 X 正向传播”最好改为“一平面简谐纵波沿 X 正向传播” 44、P249,题 7.17 中最后一句话:试估算此次地震震中到华盛顿的距离,应改为“试 估算此次地震震源到华盛顿的距离” ,45、P249,题 7.18,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为里氏 9.2 级”应改为“1976 年唐山大地震 为里氏 7.8 级” 自动化系 刘鹏 1520152173646、P284,习题 8.14,第三问的答案应该为:和 111.2 10NT25. 047、P285,习题 8.23 中,可得两静

11、止质子之间的引力和二者的能量 E0 成正比,应改 为:可得两静止质子之间的引力和二者的能量 E0 平方成正比 48、P310, 倒数第 7 行,由于每个分子的速率 vi和速度分量有下述关系:,该公式应改为: 2222 iziyix2222 iziyixi49、P315 页最后一行“各平动自由度的平动动能相等”应改为“各平动自 由度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50、P318 第 11 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图 9.10) ,应为图(9.11)51、P319 页例 9.5 中,最后的答案中氮气的方均根速率应该为 0.51km/s,而不是 0.417km/s; 52、P319 例题 9.5 上面一段话

12、中第一句 “由式(9.39)”应为“由式(9.38)”53、P321 页式 9.44 下面一个式子(即是对分布函数应用归一化条件的那个式子),应该改为1222222/3zzyyxxdvvdvvdvvveeeCNdN1222222/3 zv yv xvvdvedvedveCNdNzyx54、P322 页例 9.6 第一行“速度在区间的分子数”应改为:“速度在xdv区间的分子数” xxxdvvv55、P326,公式(9.54)应改为:kTMghkTMghepkTenp/ 0/ 0或 kTmghkTmghepkTenp/ 0/ 0RTMghRTMghepkTenp/ 0/ 056、P336, 6.理

13、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kT 应为 p=nkT 57、P337, 第 14 条方程下方:“由此式还能说明实际气体的过饱和和液体 的过冷现象”应该改为:“由此式还能说明实际气体的过饱和和液体的过热 现象”。 58、P338,思考题 9.13,改为:试用气体动理论说明,一定体积的氢和氧 的混合气体的总压强等于相同温度下氢气和氧气单独存在于该体积内时所产 生的压强之和。59、P341,习题 9.23 最后一句话:由此求出最概然平均动能,应改为:由此求出最概 然平动动能 60、P356 页第二行“统计概念”重复了。61、P362 注释部分的“dQ ”应该是 d 加一横的 Q 。 62、P364,第一

14、行,氢分子的总自由度数变成了 i=7,应该改成: 氢分子的总 自由度数变成了 i=6. 63、P365,热学部分的第一行文字“此结果的负号表示气体的内能减少了”J51081. 0应该改正为:“此结果的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为”。J51081. 064、P365,第三行“此结果的负号表示气体的内能减少了” 应该改为“此J51081. 0结果的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做了的功” J51081. 065、P380,习题 10.12 答案应为 35.73m/s,书上答案是按习题解答书做的,解答书上压强 取 2.6atm,质量取 75kg. 66、P381,10.16 题第一问,书后答案应该是:BBBVVT51)04. 0(4 . 167、P393,最后一行“这一现象还可以更典型地用焦耳实验(图图 11.111.1)来说明” ,应改为:“这一现象还可以更典型地用焦耳实验(图 10.1)来说明”。 68、P404,第三行“准静态过程总是可逆的”应改为:“无耗散的准静态过 程总是可逆的”。 69、P404,第三段,第二行:考虑到过程的这一特征,准静态过程又叫做可逆过 程,应改为:考虑到过程的这一特征,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又可叫做可逆过程. 70、P409 式 11.17 取对数得到的式子中,等号右边第二项求和号后应该还有对数符号 ln,正确的式子应该是: ivAviNN!ln!lnl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