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4581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讨论欢迎讨论) )契丹余烈契丹余烈, ,朔漠英豪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 2 2(欢迎讨论)契丹余烈,朔漠英豪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2006 年 9 月 16 日再次更新】 - 古代战争8 - SonicBBSv4.50 - Powered By SonicBBS论坛首页古代战争8帖子内容2显示全部回复|回复主题 发表人内容查理五世发表时间: 2006-7-4 12:34:20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1 楼此文由 司马北 发表:此文由 查理五世 发表:真佩服敢与和女真平原野战、甚至战而胜之的宋军。真佩服敢与和女真平原野战、甚至战而胜之的蒙古军.蒙古兴起的

2、时候,女真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了。alan_delong 发表时间: 2006-7-4 16:06:23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2 楼waiting不朽如梦发表时间: 2006-7-4 20:55:25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3 楼目标,西域!我们可以推断,天祚帝并不知晓耶律大石曾经被迫作为向导击破他的大营这件事情。作为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耶律大石也竭力隐瞒这件事情。在辽史中只是简略的叙述他被俘及此后逃出金营,只是在根据女真记载成书的金史中,耶律大石人生中不光彩的一页才被以文字所记载。我们无法苛求耶律大石,因为所谓英雄,往往都是能屈能伸的人,过刚易折,只有刚柔并济,在必要时选择审时度势,才能实现

3、自己的理想,活下去,才有反盘的机会。在耶律大石的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带领契丹民族恢复他旧日的荣光。天祚,作为君主,可以是一个象征,但并不是全部。他的目光,转向了辽阔的远方。天祚帝虽然不信任耶律大石,但是基于大石过人的才干,还是不得不倚重于他。这时的天祚帝,突然间开始锐意进取起来,或许,他的血管中毕竟还流淌着阿保机传下的血液。在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人,缺乏意志,但是好动躁进。在金海陵王的时代,做了数十年俘虏,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可以策马狂奔。只是,作为君主,他缺乏治国方略,作为将军,他缺乏战略眼光。当他得到耶律大石的七千骑后,阴山室韦谟葛失部也来投靠天祚帝。谟葛失部,是一

4、支神秘的部落,史书上几乎未留下任何记载,有人猜测,他们也许是蒙古部落的祖先。在得到两支生力军后,天祚帝感到上天在资助他,他的信心又开始膨胀起来,他,要成为像他祖先那样的传奇人物。天祚帝凭借手中为数不多的军队,制定了一个收复燕云的冒险计划。得知天祚帝的想法之后,耶律大石,作为契丹最杰出的将领,明白这无疑是自取死路。目前,契丹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此时出击,无疑以卵击石,自取死路。他在金营生活的这段时间内,深刻的体会到女真战斗力的可怕。于是,在某日,耶律大石走进了天祚帝的宫帐,劝谏天祚帝放弃这个作战计划。大石说道,过去金军刚刚攻陷长春、辽阳的时候,陛下不去广平淀,而去了中都;金军攻陷了上京,

5、陛下则去燕京;等到中京也被攻破,陛下又到了云中;后来又逃到夹山。过去军队尚完好,陛下却不修战备,一路绝尘而去,等到举国都被金人占领,国势已到这种地步,却突然想到主动出击,现在的情况,还能取胜吗?这段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刚愎自用的天祚帝听后,勃然大怒。两者不欢而散。耶律大石回到自己营帐中后,思前想后,觉得留在天祚军中,已无前途。天祚昏庸慌悖,跳脱轻佻,此去必败。而自己过去多次违逆天祚,天祚此人不是宽宏大量的君主,或许他已经起了杀心。再如果,天祚帝知道自己曾被迫作为向导,袭破天祚大营,致使后妃王子全族被俘的事情,自己必死无疑。此时的大石,下定了出走的信念。他的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有着辽阔的腹地,

6、西域诸部,自耶律阿保机以来,就与契丹关系密切,有辽一代,往来不绝,契丹在那里有着雄厚的基础。而且西北边地,女真兵锋未及,重镇可敦城(镇州建安军)有沙漠阻绝,占据形胜之地,为防备阻卜等部,尚戍有大量军队,以及牧马数十万匹,是绝佳的契丹族新的生存空间。终于,耶律大石杀死监视他的北院枢密使事乙薛及坡里括两人,率领亲信部属铁骑二百趁着夜色离开天祚大营,踏上西行之路。耶律大石西行之路是否平坦,请欣赏次章可敦称王一将功成万骨枯发表时间: 2006-7-4 21:30:22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4 楼这里所谓的铁骑是不是就是重甲骑兵?辽帝国重骑兵究竟是否存在?装备情况如何?西夏、金似乎是中国重骑兵最后的辉

7、煌了,当然满洲重骑兵才是回光返照.lwy5275 发表时间: 2006-7-7 16:49:33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5 楼大哥加油啊,偶等着呢死猫儿头发表时间: 2006-7-7 17:27:05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6 楼可敦?不太懂,和蒙古的皇后有关系么?约瑟夫斯小林发表时间: 2006-7-9 14:34:55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7 楼不错,大石不愧是契丹热血男儿呀,看得荡气回肠不朽如梦发表时间: 2006-7-9 17:49:32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8 楼可敦城称王回望渐渐远去的天祚营帐,看着这两百名亲信部属期待的目光,在耶律大石心中回荡的恐怕不仅仅只是逃出樊笼的喜悦,更

8、多的也许是怅惘,不舍,抑或是对茫茫前途的不安。对于作为一名臣子,他的确是背叛了他的君主,但是对于他的部属族人而言,他超越了狭义的忠诚,是契丹民族的指引者。终于他扬起马鞭,策马而去,烟尘后面,是两百勇士坚毅绝决的面容。战马奔腾,他们驰骋的舞台将在西方。为逃避天祚的追兵,耶律大石一行先是向北昼夜兼行三日,越过苍莽的大青山,渡过奔流的黑水(今茂名安旗百灵庙北七十里爱必哈河)河,来到了契丹人所称的白达达部(即汪古部)所在地。在那里,得到了当地详稳(契丹官称,或云是汉语相公的音借)的热情资助,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此时契丹虽然在女真的打击下衰微,但是在西北诸族中仍然拥有崇高的号召力。按照草原风俗,白达达部民以

9、羊羔美酒款待了耶律大石一行,酒至酣处,且歌且舞,苍凉的离歌响起,回荡在草原的天空之中。耶律大石等人在当地稍做修整后,便再次踏上征途,好客的白达达部这时送上四百匹骏马及二十峰骆驼等物,资助大石。大石等人一路北上,行军强越沙漠。平沙广漠,风起扬尘,人渴马疲,不少勇士就此倒下,历经三昼夜的艰险旅程,终于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镇州可敦城。现在的可敦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以及约略可辨的古瓦上的契丹文字,供后人哀思凭吊。当年的可敦城却是方圆六里,屯戍重兵,占据形胜之地,控遏西北的边陲重镇。因辽圣宗年间,巾帼英雄萧太后之姐齐王妃在此建城屯边而得名(可敦,即皇后之意) ,长年驻扎诸部骑兵二万余人。此地乃是辽沙漠府辖地

10、,设都招讨司,镇抚鞑靼诸部。一年之前,也就是在这里,天祚帝之子梁王耶律雅里被部下拥立为帝,但是不久之后,耶律雅里就暴疾而终。继承人也被乱兵所杀。这里水草丰厚,广有羊马,本是契丹牧马地,最盛之时战马有百万之数,这时耶律大石尽收此地牧马,得数十万匹。为此后行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地戍军听说故土沦丧,心中煎熬自不必说,但是苦于无人统领,号令不行。此时听说素有威名的大石林牙来到,自是欢跃不已,乃至涕泣号哭。大石作为举国溃败中的一丝亮色,在其身上被赋予了无数传奇,此时被寄托了契丹残军的全部希望。大石收拾可敦城驻军及梁王耶律大石残部,声势大震,初步站稳了脚跟。不久之后,耶律大石为收复故土,重振契丹雄威,召

11、集七州十八部,会盟可敦城。十八部现在能考的计有阻卜、乌古敌烈、蔑尔乞、大黄室韦、尼剌等部。在会上,耶律大石慷慨陈词:列祖列宗创业艰难,我契丹历世九主,二百多年,女真本是我国臣属,现在却逼陵我国家,践踏我黎民,屠戮我州邑,使得皇帝蒙尘在外,我凭着一腔忠义来到西陲边地,就是想借助诸位之力,剪除我国敌人,复我契丹疆宇,共救君父生民。诸部听了耶律大石演说,感动不已,于是纷纷出兵出力,大石又得精兵万余。在会上,耶律大石被诸部奉为盟主,自立为王,设置南北官署,但是仍奉天祚为主。作为收拾人心之用。离开大石的天祚帝命运如何,耶律大石究竟如何率领契丹族重建国家,请欣赏次章远征绝域eugen 发表时间: 2006

12、-7-16 9:44:58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29 楼该说说西辽同塞尔柱王朝联军在克特湾地区展开的中亚史上著名的大会战了。西楚霸王发表时间: 2006-7-16 11:02:26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30 楼如果这时候大石选择死,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个尽忠的大臣的传记,作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但是,也将不会有后面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无法的得知耶律大石的心里经过了怎样的煎熬。他无奈的选择了合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耻辱的蛰伏。在他心中,天祚帝固然重要,但是契丹族的事业无疑更在其之上。他,现在还不能死。求生的可能,对未来的渴望战胜了对天祚帝的忠诚。也许,这种忠诚从来就不曾存在过。龙飞九天,岂惧亢龙有悔,

13、转身登峰造极,问谁敢不失惊。我们无法苛求耶律大石,因为所谓英雄,往往都是能屈能伸的人,过刚易折,只有刚柔并济,在必要时选择审时度势,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活下去,才有反盘的机会。在耶律大石的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带领契丹民族恢复他旧日的荣光。=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14、。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太史公说:以项羽那种气慨,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扬名,他亲身消灭敌军,拔取敌人军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汉了。然而他遭受刑罚,给人做奴仆不肯死去,显得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能,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为羞耻,以期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真正能够看重他的死,至于奴婢、姬妾这些低贱的人因为感愤而自杀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太史公说:魏豹、彭越虽然出身贫贱,然而他们象卷席子一样,占有了千

15、里广阔的土地,南面称王,他们踏着敌人的血迹乘胜追击,名声一天天地显扬。胸怀叛逆的心志,等到失败,没能杀身成名而甘当阶下囚徒,以致本身被杀戮,为什么呢?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尚且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何况称王道孤的人呢!他们之所以忍辱不死,没有别的缘故,由于他们的智慧、谋略高人一筹,只担心不能保全自身的性命。伍子胥为了替父报仇,也是历尽波折,他刚到宋国的时候,就碰上宋国发生内乱,于是逃到郑国,在郑国因为楚太子建的缘故,差点被杀,一路奔逃到吴国,在韶关差点被抓,一路落魄,讨饭为生,到达吴国,终于在吴国得到重用,并与孙子合力统帅吴国的士兵攻入了楚国的都城,如果在这任意一个环节当中伍子胥失败,我恐怕伍子胥都

16、会得到一个“後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的结局。所以司马迁评价说:“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贪生惧死,似乎总是贬义但是,并不是如此我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说:保尔在匪徒用枪口对着他的时候,他的心确实凉了。在他使用武器的时候,连发几枪都没有击中,显然是因为过于紧张所造成的慌乱保尔不是号称意志坚定,勇气无双的么?但是他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所知道的,最不怕死的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作战最勇敢但是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他们生活水平很低,而且人的寿命很短,文化修养很浅。fighter10383 发表时间: 2006-7-17 23:28:19编辑引用回复留言举报 31 楼好文章!顶下。对了,西辽的主流宗教是啥呢?沙赫特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