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04227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中航工业重组整合以来的首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这对于进一步 深化思想管理、建设学习型企业、助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刚才,高建设同志围绕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的举措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与阐述,我完全赞同,中航大学也 分享了近年来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其中有许多新鲜经验和有益探索。今天我讲 话的主题是“将教育培训作为生产力生成重要形式,努力构建中航工业教育培训 特色文化”。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承继传统,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回

2、首90年的光辉岁月,教育培训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宝贵经 验,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建党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 领导人就通过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等方式加 强党的建设,始终将学习和教育培训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石与行动纽带。 早在1924年,我们党就在广州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亲自担任农民运 动讲习所的所长,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讲习 所担任领导职务和教员,讲习所通过革命理论学习、军事训练和深入农村调查 研究等方式,培养了我党大批骨干人才。其后,我们党在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的 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治军必先治校”的重要性,并

3、于1931年在江西创办红军学校, 后改名为红军大学,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最高学府,专门培养营团级 以上干部,许多学员后来都成为了开国将领。1933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马克思 共产主义学校是现在中央党校的前身,后来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重新建立中 央党校,负责培养党的中高级干部,1943年毛泽东同志还亲自担任中央党校的 校长。在延安时期,我们党还创办了著名的抗大、陕北工学、鲁迅艺术学校、 女子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数十所干部院校,其中仅抗日军政大学及其分校 就培养了20多万名干部,为革命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后, 党中央恢复和新建党校及各类干部院校,大规模开展干部轮训,推进干部

4、教育 培训正规化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成立了井冈山、延安、浦东三 所干部学院,以及国家行政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与中央党校一起形成了 “一校五院”的“国家队”,构建起改革、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 局。历史经验证明,善不善于学习、是否大力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是执政党能否 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教育培训则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手段与 根本措施,党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明确将教育培训作 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教育培训具

5、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培训工作被提 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高度。(二)回想30年的拼搏奋进,教育培训助推社会与企业快速发展,并成为 打造人才强国的关键要素。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 的决定,标志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由中停顿、半停顿状态逐渐开始 恢复生机。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当时各条战线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员工的文化水平低下,管理干部90%以上未受过任何管理专业培训,中层以上领导更是缺 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知识,为此,决定指出要将职工教育作为关 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及早规划、尽力搞好”,并且强调企业的党政领 导如果只抓生产指标的制定和完成,不抓职工教育,甚至把

6、职工教育看成是耽 误生产的额外负担,那就说明这些领导人患了近视症,还不懂得什么叫做现代 化建设。随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突显,作用进 一步明确,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使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得以蓬勃开展,为企 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骨干人才,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话 语权”与“主导权”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竞争制胜的关键,而其根源在于人才, 目前我国人才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高层次创新 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2010年国

7、家发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 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 才强国的转变,其中,加强人才投资,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造就宏大的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根本。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如果把一个企业团队看作硬件的 话,不断的教育培训无异于起到持续开展软件升级、提高整个组织功能水平的 重要作用。(三)回望60年的风雨历程,教育培训为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 动力,并成为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兴办航空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在航空工业建成初期就成为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国家调整国内大学航空院 系,组建成立了多所航空高等院校,大力开

8、办航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着重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在职教育,航空工业从50年代初就曾举办多期干部特 训班,选送骨干进行脱产培训,还多次选派领导人员赴苏联航空工厂进行学习, 同时各厂所建立起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 职工教育体系。一些重点大型企业还都办有可以承担学历教育的职工大学,进 行在职教育,甚至开办夜校,这些大企业的领导人往往都亲自担任职工大学校 长。“文化大革命”后,航空教育培训事业再现生机活力,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 相联系,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 规格、多形式、院校教育和在职培训相辅相成的教育培训架构。八九十年代以 来

9、,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航空工业教育培训的力度也在日益 加大,成效更加显著,比如在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我们举办的航空专业技术高 研班就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领军人才,其中有许多人员今天已经走上了非常重要 的领导岗位,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中国一航与中航二 集团时期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明显,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创建一航大学、 编写高管人员培训教材、打造专业技术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做了大量开 创性的工作,为新时期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 教育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培训形式 更加多样、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教育培训已成为

10、打造高素质人才团队、推进战 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四)回顾最近3年的转型巨变,教育培训为促进集团公司改革调整做出 重大贡献,并成为实现突破跨越的强大力量。集团公司重组整合以来,党组根 据党中央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组建中航大学引领企业思想管理,实施高管年度轮训构建高 端交流平台,坚持分层分类系统培训各类人才,采取多样化形式分享企业管理、 科技创新与工程应用的最佳实践,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国际化人才培 训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传导战略、传承文化,加强理念愿景与价值观培育,员 工的接受度与满意度逐渐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1、吸引力与感染力 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价值链持续延伸,在为客户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输出管 理、输出思想、输出文化,使教育培训成为集团公司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化,教育培训的深层次价值不断彰显,通过教育培 训强化思想管理,培养具有全局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勇敢地革故鼎新,冲破旧 思维的樊篱束缚,摧毁旧模式的阻碍桎梏,使企业冷静面对市场、敏锐洞察变 化、及时做出调整、持续变革创新,从而焕发出现代国有企业的全新活力。同志们,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唯有更快地学习、更好地适应 变化,才能确保我们顺利完成改革、实现转型,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也应当面 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做到统筹

12、规划、按需施教、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从 而不断开创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二、认清形势,将教育培训作为生产力生成的重要形式现代企业培训的出现,源于对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感知,当泰勒原理 与霍桑实验将管理构建为一套理论体系,当知识积累与传播速度超出个体可以 驾驭的极限,服务于组织与个人发展的教育培训就成为必然。时代的快速发展 变化,赋予了当前企业教育培训全新的内涵,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趋势与新 特征。前不久,GE公司的CEO伊梅尔特先生应邀来到集团公司,以“GE的全球化 战略”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演讲,其中强调了GE全部战略的基石在于 人才,特别需要加强人才开发与投资,培育卓著的领导

13、力,以绩效为导向实施 员工培训计划。“人才投资,回报无限”,正是出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使GE打 造出了被称为“商界哈佛”的克劳顿管理学院,而整个GE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 制造工厂”,世界500强中超过1/4的CEO出自那里,通过打造高素质的团队,GE 在推进各项战略过程中获得了非凡的执行力与创新力,把握了成长机遇,确立 了竞争优势,从而构建起一家令世人尊敬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当前,世界标杆 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已经化为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基因,GE的领导者认为自己 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培养领导者,他们坚持认为“领导者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 同样,松下幸之助也明确提出过“造物先造人”的治企理念。企业的发展

14、越来越 由原先的“前店后厂”模式转变为“前店后校”的模式,开启了“企业学校化、领导 导师化”的探索。前天,我应赛峰大学的邀请为赛峰集团的高管人员培训班授课, 这个班是赛峰集团为了贴近未来市场,专门组织他们的后备干部来到中国培训, 我为这些高管人员系统讲授了集团公司的宗旨理念与发展战略,引发了积极的 互动,效果非常好,可见,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今天各跨国大企业一定要认真抓 好的一种核心管理手段。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应 该成为一个成功的员工教育者,而企业领导者无疑应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最直 接的推动者,就此意义而言,管理和教育在今天更加融合为同质性的任务。“文 革”期间,毛泽东同

15、志在与斯诺重逢时谈到,群众称他为“四个伟大”并不合适,他说“我只是导师”,可见,毛泽东同志也认为领袖的重要使命就是导师、就是 教育者。在未来,能否拥有一支善于学习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衡量企业持续健康发 展的重要标准,当前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才刚刚起步,有机构测算,即便是对 人才培养如此重视的GE公司,其人才潜力的挖掘仅仅达到12%,所以说与其他 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对人的开发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就集团公司而言, 人才开发与教育培训工作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优质培训 资源不足、学习缺乏内生动力、学用脱节、资源投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因此, 只有通过开展大规模、全员式、特色化的教育

16、培训,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化、 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水平,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与国 际性,才可能使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愿景变为现实。特别是,集团公司大力推 进横向上的并行扩张和纵向上的垂直扩张,需要做到管理的拷贝与克隆,最有 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管理团队的教育培训。当前,我们与世界标杆企业的差距是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更是 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积淀上的差距,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思想意识与能力 素质上的差距。中航工业要跻身世界航空强者之林,要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 再到并驾齐驱和超越领先,如果凭借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成长路径根本不可能完 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面对快速变化的发展环境,面对层出不穷的崭新问题,我 们的改革应当首先从理念思路上求解,从思想根源上突破。今年年初,我们提出要将教育培训作为生产力生成的重要形式,这与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着本质联系。在当今社会发展 进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愈加要求我们不断重构自身的观念 体系与行为模式,对一些本质性的概念进行深刻反思,结合时代要求赋予其崭 新的内涵,并以这种思想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