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03328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大考研资料)人文地理_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1.人文地理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 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人文地理是研究 的学科) 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 重人地关系。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 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2、 4.学科特性学科特性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文现象分布的变化 社会性 人文现象分布的变化是个历史过程人地关系除了自然生态还有社会生态人文地理现象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人文地理区域结构独特,富于整体性 区域性 人文地理区域差异性空间距离小 人文地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多,区划难度大人文地理学以区域性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人文地理内容繁多,需要、适宜整合研究(不能个别研究)人文地理因素关联复杂,需要、适宜关联研究(不能各别研究) 综合性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全面,需要、适宜总体研究区域特征(不能低层次研究)人地关系综合性最强,需要、适宜系统研究(不能简单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横断学科,需要、适宜横向互动研究(不能单科研究

3、) 5.学科体系学科体系 综合人文地理学系统人文地理学 部门人文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横断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 历史地理学 世界人文地理学区域人文地理学 地区人文地理学资源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犯罪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6.发展过程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与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7.研究任务及社会贡献研究任务及社会贡献 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认识的贡献及其科学建设任务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区

4、域开发的综合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积极参与社会经济事件,提高其应用价值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8.研究主题研究主题 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主题。 (1)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 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确定形式文化区,

5、首先要确定试图研究的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文化现象,然后通过调查研究, 把所要研究的现象落实到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 在形式文化区中出现三个层次。一是中心地区,或称为核心地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 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就是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 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可称之为外围区。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 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现象。这个地区实际上是一种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 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

6、 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 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是实现其功能作用的中心, 使该区内部因这种功能活动而相互联系起来。这种文化区的功能中心位置是明确的,但不一定居 于分布区的几何中心。功能文化区的边界并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而是由明确该功能中心的范 围所划定的确切界线。功能文化区就是以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以及中心的功能作用, 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有一些文化现象有具体的中心,亦有一定的功能范围,但却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功

7、能区。 (报 纸)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方面的差异,两者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情况 下则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 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区内缺乏形 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这种存在人们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利益的活动 中表现出来,有的则扎根于当地的民俗中。 (2)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扩散、迁移扩

8、散。 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 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 布区内。 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接触扩散:接触扩散: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 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电视机) 等级扩散:等级扩散: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广西自治区汉语普及状况、购物中心在美国的传播) 刺激扩散:刺激扩散

9、: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 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迁移扩散: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拥有这种 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特点: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随着人迁移,特别 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3)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人、文化、环境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地域文化系统。系统中,人-文化-环境是三 位一

10、体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种类型: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被认为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以单向 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地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的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把 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在特定环 境下创造最佳文化。自然环境仅仅提供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11、,或有某些方面限制人类的文化活动。文化 与环境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 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因此,只要揭示出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观念,对自然提供的可能性的选择, 就可以解释人对环境所产生的知觉决策的行为激励。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和谐文化生态关系:协调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 作用的协调性。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

12、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4)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 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人类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 进的。在各国文化系统的交流中,各种文化特质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其变化与发展也总是在一定的 地域之中,因此,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条件的烙印。 (5)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 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 地理现象有

13、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一般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 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就是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通过观察、研究某地的文化景观,可以获得关于该处人类集团的许多有用信息。 文化景观包括空间变以及时间上的变化。从遗留下来的片断的文化景观与其遗迹中可以追溯出过去的 文化景观。 9.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 简言之,就是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 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

14、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 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10. 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弱,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 依赖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出现了局部 的环境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4)后工业化时期(新技术

15、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 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 人地关系特点人地关系特点 时序性(发展变化性) ;地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 12. 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人地关系理论流派 (1)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地 理学家认识到,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历史诸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并不起决定性的影响。 (2)可能论可能论(或然论或然论) (维达尔白兰士)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

16、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方面的选择能力。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 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 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则是决定 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J白吕纳)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地关系方面:自然是固定的, 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深刻的影响。可是, 文化遗产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至少,其作用的重要性不亚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3)适应论:适应论: (罗克斯比)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 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