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4203137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统一考一考试试(新新课标课标卷卷 2)文科文科综综合(地理部分)合(地理部分)图 1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2 题。1、2005-2010 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答案】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增长相关概念的理解。迁出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出人口比重,四川与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相当,但四川人口(8529 万 2009 年数据)远多于贵州(3787

2、 万 2009 年数据) ,故 A 错;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入人口比重,虽然上海迁出人口比重远大于广东,但广东人口(7223 万 2009 年数据)远多于上海(1342 万 2009 年数据) ,故 B 错;人口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比重迁出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据图浙江机械增长率远大于江苏,人口自然增长无从比较,但差异应该不大,故 C 正确;安徽与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材料无从判断,但天津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故 D 错。ks5u2、 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

3、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2.B【解析】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 2005-2010 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同时人口大量迁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 3-5 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

4、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3.A【解析】地膜使用在作物播种期,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春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答案】4.D【解析】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 、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毫无疑问最佳选择是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 C、 D、【答案】5.A【解析】地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危害作物根系,具有“保温、保湿、保土”作用,会阻碍土壤水分运移;有利于土壤温

5、度提升、水分保持。图 2 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2,完成 6-8 题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答案】6.C【解析】中部偏东等温线分布密集且呈闭合状,位于台湾山脉,西部等温线分布稀疏,且数值较大,为台湾西部平原,等温线与等高线分布基本一致,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7、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答案】7.A【解析】地地势平坦(气流抬升作用不明显) ,且位于台湾山脉夏季风的背风坡,年降水量相对最少。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ks

6、5uA、地 B、地 C、地 D、地【答案】8.B【解析】樟树适宜分布在海拔较低、光照条件好的山坡、谷地,较适宜。地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城市集中,林地少;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地地处热带,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 3 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 911 题。9、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答案】9.D【解析】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中低纬加利福尼亚附近温暖海面时,温

7、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10、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答案】10.C【解析】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11、夏季,S 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答案】11.D【解析】S 市(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36.(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 5 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

8、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答案】 (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 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风沙在此沉积。 (1 分)【解析】沙源来自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从这两方面回答。(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2 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 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 分)【解析】冬春季节该地近冬季风(西北

9、季风)源地,另据等高线分布了解该地地形特别易于聚风形成狭管效应。(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观点 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 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 分)观点 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2分)河

10、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2 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 分)【解析】沙丘形成源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沙丘规模扩大或缩小可从是否有利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地形状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风力作用变化。37.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

11、料。图 6 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 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 分)【答案】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2 分)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4 分)【解析】据文字信息及 b 图,桉树耗水,使地下水位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不强;相比 a图中较密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对图示区域的水循环影响较大,截留的水分为下游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读图 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 分)【答案】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

12、灌丛退化;(2 分)沼泽萎缩。 (2 分)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4 分)【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其他植被(天然次生林和灌丛和沼泽)的变化,其原因在于文字材料中提到的“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考查学生简单的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 分)【答案】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3 分)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分)【解析】速生桉造纸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短期内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 分)【答案】

13、(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2 分)(有旱、雨两季之分, )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2 分)【解析】据文字材料,可知桉树原生环境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降水)条件与热带雨林气候区还是有区别的,从此入手分析。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42、43、44 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 (10 分) 【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 了大量游客。图 9 示意神龙架

14、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图 9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10 分) 43 (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 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 午 4 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 年推迟 710 天。分析 4 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0 分) 44 (10 分)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10 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化而著称。周围山区 是这些名来的水源补给区。近

15、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10 分)图 10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II)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 I 卷(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1.C 2.B 3.A 4.D 5.A 6.C 7.A 8.B 9.D 10.C 11.D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6 分) 36.(22 分) (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 分) (河水水位 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风沙在此沉积。 (1 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2 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3 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 (3 分) (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 分)河流 持续搬运泥沙:(2 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 分)风出风 口后,在 M 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2 分)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 分)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