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2944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三上第1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 测量【教材简介教材简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

2、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感受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1 吨的实际重量。2、 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 对 1 千米的长度和 1 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2、 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2、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3、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7 课时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32013 年年 9 9 月月 1616 日日课 题认识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毫

3、米课时一课 型新授基础性基础性 目标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提高性提高性目标目标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厘米尺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体现 教 学 预 设 流 程 小组合作、个别化活动、分层练习、特别关注等一、引言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

4、的 1 毫米有多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 1 厘米和 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 1 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里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 1 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 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 计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5、 长数 学 书 的 宽数 学 书 的 厚师:你是怎么估测的,理由是什么?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分层作业必做:作业本、同步练基础部分选做:同步练延伸拓展3板书设计估 计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数 学 书 的 宽数 学 书 的 厚教学反思第(7)则学生在二上年级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已有一定的认识,也接触过学生尺。因此对于尺当中最小的一格格学生已不陌生,有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一小格就表示长度单位“毫米”,1 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即 10 毫米。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建立 1 毫米

6、的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本节课以教材所出示的情境图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让学生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些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从而出示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毫米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放大的尺上指一指 1 毫米的长度、观察自己所带尺上 1 毫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找一找教师提供的学具中哪些东西的厚度是 1 毫米的等多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受。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知道的让学生去交流、去得出,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则给他们一些教学铺垫,如“毫米”观念的建立这一环节,由于生活中长

7、为 1 毫米的事物学生较难举例,因此教师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非常充分,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32013 年年 9 9 月月 1717 日日课 题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课时二课 型新授教学教学基础性基础性 目标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4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目标 提高性提高性目标目标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厘米尺

8、、米尺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体现 教 学 预 设 流 程 小组合作、个别化活动、分层练习、特别关注等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 1 分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4、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

9、的打“ ”(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2)一张床长 5 分米 ( )(3)小明高 14 分米 (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5(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 )3、填空:5 分米=( )厘米=( )毫米 30 毫米=( )分米40 毫米=( )厘米=( )分米 2 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4 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

10、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必做:作业本、同步练基础部分选做:同步练延伸拓展板书设计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6教学反思第(8)则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测量、探究发现等多种方式,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判断、儿歌,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教学反思: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

1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 1 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 1 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 1 分米=10 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 1 米=10 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

12、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上课时间:上课时间:20132013 年年 9 9 月月 1818 日日课 题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课时三课 型新授基础性基础性 目标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提高性提高性目标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7小班化教学特征的体现 教 学 预 设 流 程 小

13、组合作、个别化活动、分层练习、特别关注等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1 米、1 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二、认识千米 1、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 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2、

14、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 千米有多长呢?想一想,1000 米要走多少个 100米?10 个 100 米是 1000 米,1000 米就是 1 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 千米=1000 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学校路口到天妃路口约是 1 千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 1 千米,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50 米,4 圈就有 1 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 4 圈约有多长。8汇报板出:1 千米=1000 米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

15、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 km)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2、修改小明的日记,先同桌讨论,再汇报分层作业必做:作业本、同步练基础部分选做:同步练延伸拓展板书设计1 千米=1000 米小明的日记 2009 年 12 月 5 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 7 点钟,我从 2 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 3 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 20 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

16、 200 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 3 分钟。路上碰到体重 50 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 1 米呀!9教学反思第(9)则在“千米的认识”课上,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 “1 千米1000 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这节课上, 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 100 米的跑道上,让学 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 10 个 100 米就是 1 千米,在 推算中对 1 千米有了认识,并利用大课间时间让学生走走一千米,使抽象的概念 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 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