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2471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发展的实践和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小学生习惯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养成和人格发发展的展的实实践和研究践和研究发表日期:2006 年 1 月 13 日 出处:长安镇中心小学 作者:沈德荣一、 课题的提出: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基础。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将会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公民的道德水平。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学校一直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也付出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随着形势的变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性却十分令人担

2、忧。在实践中,只要有深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追求“高、大、全” ,对小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育和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中央两办在进一步加强和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而易见,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需要落实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也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德育从养成行为习惯入手,让小学生在成长

3、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好习惯,改进德育工作也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把新世纪小学生的一般标准具体化为应该而且能够养成的习惯,把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化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一系列日常行为,促进小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 课题的界定1、相关的界定有关理论告诉我们: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个人个性的基础,是一个人性格的特点,是一个人外在行为的倾向性,人格也是人内在的整体性。概括地说,人格是一个人内在外在的统一。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与人格的关系是相辅相

4、成的,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为健康人格奠定基础。2、相关研究论述 蔡元培先生说过: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我国伟大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 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人生 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 要也有很好的解

5、释:要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有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相关理论依据(1)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纲要中提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

6、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从小抓起,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中央两办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这些弊端的存在,从小的方面来说,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说,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障碍。(3)2001 年 6 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面。成为近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决定明确

7、指出:“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三、 研究的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指做人、做事

8、和学习的基本习惯) 。2、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少年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对策。3、探讨适合时代需要的好习惯和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4、寻找矫正不良习惯的方案,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服务(以个案为主) 。四、 研究的内容本课题设想通过大量的实践,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进行初探,使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逐步培养健康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重点研究:1、如何促使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内在的人格在学生做人、做事和学习一系列习惯中去体现,并如何通过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培养。2、探究习惯培养的训练方法。探讨“近、小、实”的训练方式,寻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

9、会教育的优化教育的结合点,树立父母主动配合的意识,教给父母科学的教育方法,注意对父母的服务和指导,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3、研究培养习惯的具体措施。形成各年级习惯培养的新序列,解决认识和行为的脱节问题。在“培养爱心” 、 “规则意识” 、 “培养创新精神”等人格发展上有一些突破。 五、研究的方法1、研究的对象:在校全体小学生2、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3、研究的原则(1) 尊重小学生的权利的原则。我们要严格遵守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法律,并自觉遵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尊重儿童的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自我

10、成长。(2) 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原则。为了切实担负起教育的神圣职责,必须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同时通过家校联系,父母与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为人垂范。(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发展.一方面要注意学习理论,用科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实践,要重视通过实践不断摸索、研究、检验理论,使课题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理论的认识,注意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有目的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习惯要求内化为学生人格的发展。(4)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在研究

11、中,一方面要坚持继承前人的精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于实践中不断创新,善于思索,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集中众人智慧,使课题更有时代感、成功感。六、课题组人员:沈德荣 李达 朱满清 曹晓红 王玲妹以及各班班主任七、研究的步骤1、研究的时间:2004.6-2007.62、具体步骤:第一阶段:2004.6-2005.8(1) 用总体思路来探索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2) 搜集、构思、编辑各年级段的授理、训练、评价的系列材料。(3) 教师愿意接受整体的管理方法。(4)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整体思考小学阶段好习惯形成的基本模式。(5) 通过实践,建设好的校风

12、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积累一系列的资料,形成培养习惯的系列操作方案。(7)搜集矫正不良习惯的案例,积累经验。第二阶段:2005.9-2006.8(1) 用理论指导实践,修正和完善操作方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习惯形成和人格发展的关系。寻找一条实施的较好途径。(3) 检查学生日常行为,对实验有关方面测试。第三阶段:2006.9-2007.6(1) 形成一个统一高效、融合的良性循环体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整体效应。(2) 构建好促进小学生习惯形成的网络。完善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3) 编辑好适合小学生习惯形成的小册子,便于教师的掌握和实施。八、成果的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2、教师的论文和案例,矫正不良习惯的个案。3、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操作方案。九、经费的保证:预计需要经费 10000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