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01878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论文-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研究论文企业研究论文- -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初探摘要: 集成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加强自主创新的新范式。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核 心和成功的基础。文章基于对知识集成理论内涵和集成创新模式的回顾,探讨 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基于知识集成提升集成创新能力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集成;集成创新;竞争力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但是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 并不完全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原始性创新, 集成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已成为业界关注的作法。因而, 知识集成成为集成创新的核心, 知识集成成为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知识集成理论内涵 1.

2、 知识集成的概念。知识集成是指在创新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 作用下, 对分散在企业或企业间、存在于企业员工头脑中的有关知识依靠人的创造性,运 用有关知识集成工具进行知识集合、汇聚, 进行最优匹配, 实现知识的激活创造, 产生新知识的一个螺旋上升的往复过程。知识集成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1) 人是知识集成的主体; ( 2) 顾客导向; ( 3) 面向任务性; ( 4) 知识集成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2. 知识集成的模式。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 IkujiroNonaka) 等认为, 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 可以把它看成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这种相互作用实际

3、上就是知识转化有四种不同的模式。它们是: ( 1)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称之为社会化; ( 2)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称之为外化; ( 3)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称之为综合;( 4)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称之为内化。他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认识论维度和本体论维度的两个方 向上运行, 并不断地迁移和运动, 彼此交互作用。结果导致知识从隐性流向显性最后又回到隐性, 通过创造形成知识螺旋式上升, 过程如图1 所示。 3. 知识集成的过程。知识集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 如图2 所示) 。知识集成的知识源包括外部的知识资源和内部的知识资源, 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网络把

4、知识源融入企业内部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网络是 每个组织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 以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共享和整合的网络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 组织通过各种知识管理的工具, 对各种知识进行识别、传递、利用和评价, 实现知识集成。知识集成的结果形成了外部知识、结构化知识、非结构化知识, 通过分类编目, 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在企业的知识库, 并为员工进行内外部知识共享和使用建立了基础, 构成了企业创新的知识源泉,通过创新这一过程, 最终产生了新的知识、技能和产品,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此外, 新的知识、技能和产品的形成, 又会推动企业对外部知识源的搜寻和挖掘, 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知识集成。

5、二、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 1. 集成创新的概念。集成创新的概念是在知识化、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竞争的激烈使得创新不只是集中在技术方面, 集成创新涉及到战略、组织、知识、技术等维度, 但是又区别于单一的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的结果 可以是一个新产品、服务或者流程, 甚至可以是概念、方法沦、技术、组织与制度、管理、营销和文化, 也可以是以上结果的复合体。同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首要资源和创新的根本动力。因此 , 在集成创新系统中, 知识处于基础地位。 综上, 集成创新是创新主体将以知识为基础,包括战略、组

6、织、技术等各创新要素的优 化、整合,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 形成具有功能倍增性和适应进化性的有机整体, 组织通过学习为商业创新和竞争优势创建一个管理秩序。 2. 集成创新的模式。企业集成创新系统是由系统内部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关 联、相互依赖而成的有机体6。企业集成创新与企业战略、组织、知识等相互 影响, 而在其中, 知识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提出: 以知识集成层面为轴心, 以战略集成、组织集成和技术集成层面为顶点的四面锥体分析模型( 如图3) 。 ( 1) 战略集成。战略集成层面就是在共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战略的整合。实施 正确的战略整合, 对于实现企业集成创新的目标十分重

7、要。战略整合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开发项目 的绩效, 并且通过影响整合创新的互动过程间接影响项目的绩效。战略整合的主要内容 是实现技术战略和其他战略的耦合。从战略的角度来组织实施技术整合,一方面 是企业为了适应技术发展、市场竞争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调配更充足的资源投入技术创新, 进一步培养企业的技术能力。 ( 2) 组织集成。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推进, 基于分工建立起来的传统组织结构, 割裂了知识的完整性, 其弊端日益凸显。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下, 能实现集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为一体的组织形式成为必然趋势。组织集成将 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 单元组织、子系统组织) 集合为一

8、个有机组织体。组织集成使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 实现组织的功能性倍增, 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的关系, 推动企业的集成创新。 ( 3) 技术集成。技术集成, 概念的提出者是哈佛商学院的Iansiti 教授。简单地说, 技术集成是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对多种技术选项(Technology Option) 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 技术的发展, 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注重技术与其他要素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对不同资源、知识、技能等的分工协调能力。技 术集成就是企业以市场趋势和自身的技术能力为着眼点, 同时

9、, 学习引进的成熟技术, 实现各分支技术的融合, 对产品快速地进行集成开发。 三、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的互动关系 1. 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源泉和核心。( 1) 从集成创新的本质来看。“创新本身就是新事物与新方法、旧事物与新方法或 是旧方法与新事物之间的集成”。约瑟夫熊比特( 1912) 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认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Q=f(L, K, N, E, ) 的变化( 其中Q 表示总产量, L, K, N, E, 等表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 。他认为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并引入生产体系, 绝大多数创新是现存知识按照新的方式组合。集成创新作为自主创

10、新的一种方 式, 它的创新是建立在对原有知识的优化和整合的基础之上的, 说明集成创新本质上是知识的一种集成活动。特别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而知识创新的基本要求与途径是在不断深化对各专门知识领域研究的前提下, 力求各领域之间的知识进行综合集成。因此, 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源泉。 ( 2) 从集成创新的机制来看。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它就无法跃进, 无法成功。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获取、共享与利用知识的学习性系统, 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 并且这种长期竞争优势是内生的( 杨瑞龙, 2002; 刘刚, 2002) 。从集成创新的模式( 图3) 来看, 企业集成

11、创新核心是知识的集成, 同时实现知识集成与战略集成、组织集成、技术集成等层面的融合, 建立企业的核心专长。知识集成也是战略集成、组织集成和技术集成的基础。 知识集成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构筑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 企业的知识集成是组织集成的助推器; 知识集成是技术集成的原动力。因此, 可以认为知识集成在影响企业基础创新的各要素中处于基础地位, 直接影响集成创新的绩效。因此, 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核心。 2. 提升集成创新能力是知识集成的动因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复杂和动态, 呈现出了非线性和跃迁的特征, 使得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一项复杂性活动。单个企业越来越不可能单独完成越来 越复杂

12、的创新活动, 必然寻求集成创新。此外, 在许多领域系统集成要比单项的技术突破更为重要, 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升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赢 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源泉和核心,要获得和提升 集成创新能力, 就必须按照开放式、网络化的技术发展模式, 融合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不同企业的知识进行创新。由此可知, 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 是推动集成创新的动因。 3. 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的互动关系模型。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 知识集成是集成创新的源泉和核心; 提升集成创新能力是知识集成的动因, 由此可知知识集成和集成创新存在着互动关系( 如图4) 。 在

13、市场需求的导向下, 企业积极的获取相关的个人知识( 隐性或显性) 、社会知识( 隐性或显性) , 并将这些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网络筛选, 使有价值的知识融入企业的存量知识和知识系统, 从而增加和丰富组织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 通过这些知识与企业存量知识的相互作用、转化以及知识集成过程机制的作用, 实现知识集成。由知识集成而导致的创新, 在战略、组织和技术集成的支持下, 实现了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结果( 流程、制度、产品等的创新) 转化为企业内在和外在的价值, 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急剧动荡的环境下, 要获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在知识经济下, 集成创新成为获得竞争优

14、势的重要手段, 由此推动着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知识集成以及对原始知识的搜寻和获取。 四、基于知识集成提升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管理机制分析 1. 导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知识集成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是对这一需要的保障。通过引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 进行信息化管理, 使企业各种资源流动以知识、信息的流动为导向, 为企业不同活动提供共享知识、信息的平台。在企业信息技术支持下, 企业中的各种知识流输入企业知识库并加以整合, 形成企业新的知识库, 然后利用网络技术开通知识通道, 在同一个技术平面上向企业各种活动包括技术创新提供共享知识, 以最低的成本获取知识的最大溢出效应, 既实现了知识获得

15、的及时性, 又实现了知识使用的同步性。企业信息化为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提供共生的能 源传输渠道, 实现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的共生。 2. 构建学习型的组织。学习与知识有着天然的联系,组织学习的氛围是知识集成的 孵化环境。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 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戴维A加文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 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 同时也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组织的学习不同于团队的 学习, 而是组织的全体成员在组织运行过程中通过实践、互动和创造来进行团体学习 。个人学习总是处于某一组织( 团队) 中, 直接受该组织( 团队) 的影响, 而组织( 团队) 中的互补和协

16、同, 又能对个人知识进行重构和整合, 形成更高效能的组织( 团队) 知识和能力, 并扩散到组织, 从而扩充组织的知识积累, 有利于知识集成, 进而推动企业的集成创新。 3. 建立内在的激励机制。对企业而言, 人是知识的载体, 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大量隐性知识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 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的内在创造力。有效的内在激励是知识集成的动力。每个组织都不可 避免地存在“知识利己主义者”, 他们相信把知识保密起来会使自己成为必不可少的人。为了维护自己在组织中 的特殊地位而不愿意把自己拥有的隐性知识与别人交流( 比尔盖茨) 。组织对这些成员的知识不能强行剥夺、索取, 而要引导他们自觉奉献给组织或与他人交流, 而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知识的发掘、交流与使用。 4. 建设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员工之所以重要, 并不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