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00969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及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探讨前几日我公司工作人员在网上看到关于空气负离子对空气消毒以及支气管哮喘治疗探讨一文,觉得文章非常有用,故今日找来发布此网站供大家阅读。负离子发生器用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已有报道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在呼吸监护病房中的消毒作用及对住院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效果,我们在病房对负离子发生前后进行了细菌培养,并对 32 例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人作了负离子吸入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支气管哮喘 32 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男 17 例,女 15 例。2040 岁 20 例,4160

2、岁 10 例,61 岁以上2 例。1.2 观察指标 (1)于 40m 3 的呼吸监护病房内,应用负离子净化 34h,在其前后作空气细菌培养,并于波长 2537A、30W 功率悬吊式紫外线灯照射 30min,前后作比较。(2)患者的症状、体征:负离子吸入后的精神状态、心率血压喘息症状、哮鸣音变化。平喘效果以+或+-为显效;+或+为好转。(3)肺功能,使用日本产 chest-25 肺功能仪,常规测定负离子吸入前后 FEV 1 、FEV 1 /FVC、MVV 实/预、V 75 、V 50 、V 25 、吸气流速峰值。1.3 仪器和方法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采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国营 9623 厂

3、研制开发生产的 HE-型时珍牌高效负离子发生器(无臭氧型)、国产冷阴极式紫外线灯,分别对两个病房进行消毒。负离子浓度为 4.510 6 个/cm 3 (不含臭氧)时间 34h;对照组紫外线照射 30min,患者于距发生器 1m 处吸入负离子 30min,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2 结果空气细菌培养结果见表 1。结果表明,负离子净化 34h 较紫外线照射半小时相仿效果。使用空气负离子治疗支气管哮喘,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见表 2。多数患者自觉空气清新,精神舒畅,检查哮喘减轻,哮鸣音减少,呼吸及心率变慢。使用不含臭氧负离子治疗后,哮喘患者多项肺通气功能改善(P0.05)。3 讨论空气负

4、离子发生器应用于临床已有 60 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对其治疗作用又有了新的评价。当负离子浓度达到每 1cm 3 数十万个,能抑制葡萄球菌、沙门菌属,杀死大肠杆菌,可作为医院内减少交互感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呼吸监护病房的消毒工作,对于提高呼吸病的治疗疗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由于紫外线易产生臭氧,多数哮喘患者难以耐受,偏短照射时间又不易达到消毒目的。我们对病房应用空气负离子净化后,空气中细菌密度明显下降,负离子发生器为 70.4%,紫外线为 69.6%,消毒效果相仿,是一项效果明显的消毒手段。但空气负离子净化后使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毒具有双重作用。同时,负离子净化后,患者普遍

5、感觉空气清新,较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刺激性气味明显优越。表 1 负离子净化与紫外线照射前后 9 次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略表 2 3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负离子后症状、体征的变化 略表 3 3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负离子吸入前后肺功能变化略负离子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报道不一,有专家认为负离子可使哮喘患者症状有轻度改善,呼气流速峰值升高 3 。但也发现含臭氧的负离子吸入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并无帮助 4 。我们利用不产臭氧的负离子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测试,取得明显疗效,患者一般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均有好转,肺功能多项通气指标改善。这提示,不含臭氧的负离子对支气管哮喘有明确治疗作用。国外有报道,负离子吸入可以降低5-HT 及缓激肽的含量,而使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与我们的结论相同。综上所述,空气负离子病房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呼吸病房中交互感染的发生。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项“一举两得”的治疗措施,值得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