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0818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教育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选取教育发展水平的十九个指标,对新疆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由此提取了教育资源因素、国家政策因素、教育投资增长因素三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的教育发展状况作客观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教育发展主成分分析教育现状建议21 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科教兴新”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新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存在差异

2、。因此研究新疆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对新疆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研究综述国外许多学者在教育经济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Romer 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投入,同时,NelsonandPhelps 也宣称,初期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会使劳动力有创造性思维,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能力。Psacharopoulos 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他认为,在不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比发达国家高。Esim 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他区分了处于发展阶段的亚洲国家的初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McMahon 也认为,东亚的突出成就关键在于发展了小学和初中教育,

3、因此,每个层次教育对于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这一结论或许为 KimandLau 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我国不少学者也致力于从人力资本角度探究原因,如吴玉呜、李建霞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综合实力强弱归根结底体现在教育竞争上,而高等教育对于 GDP 增长率的贡献,表现出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步减弱的梯次分布。因而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的针对性政策,政府可大力投资地区的“优势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财政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二、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十九个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X1)、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教育经费年增长率(X3)

4、、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研究生在校生数(X7)、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高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0)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每万人中中学生数、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X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所用数据均取自1995-2006 年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教育年鉴 ,由于要使统计口

5、径一致,教育经费选取的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的支出,财政支出选取地方财政总支出。本文利用 SPSS 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教育发展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疆教育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十九个指标中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可涵盖教育发展的%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可得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X1)、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研究生在校生数(X7)、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每万人中中学生数、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

6、(X1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有较大的负载荷,由于第一主成分涵盖了教育经费状况、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大多情况,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老师及学生数都是教育的资源,因此第一主成分称之为教育资源因素。第二主成分在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上具有较大正载荷,把第二主成分可以称之为政策影响因素,第三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年增长率上有较大的

7、正载荷,因此称之为教育投资增长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教育资源、政策影响及教育投资增长三个主要因素。三、新疆教育现状分析1新疆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第一,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数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为东部平均水平的%,为中部平均水平的%,为西部平均水平的%;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东部平均水平的%,中部平均水平的%,为西部平均水平的%。这种“倒金字塔”式的状况直接导致了生产一线和广大基层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

8、衡。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教育的学校中有%集中在北疆,而相对于南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援严重不足的现象长期存在。第三,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由于国家高校扩招,从 2000 年至 2005 年高校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涨了%,这对于本来就师资严重不足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使老师学生比更加严重失调,第四,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从 1995 至 2005 年,虽然小学升学率在提高,而且都在 90%以上,但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却一直在 35%左右。这种教育状况表明,有大多数适龄人口不能正常接受高中层次的教育,这对新疆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战略非常不利。第五,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少数

9、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2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2003 年 3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 2004 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 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

10、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3新疆教育投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3 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亿元,各县配套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亿元,地(州)、市、县级学校投入亿元。自 2002 年以来,教师工资实行自治区财政统发。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项目”共向新疆投资亿元。虽然在教育投入

11、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投入力度降低、投资效益较低、投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到 2004 年,新疆教育平均投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为东部平均水平的%,为中部平均水平的%,为西部平均水平的%。四、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大、中、小学教育。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2进一步加强九

12、年义务教育。应在进一步巩固 9 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 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先普及 12 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3重视提高、巩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千方百计地把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目标,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提高当地教师的素质的同时,千方百计将高素质师资资源配置到边远贫困地区。4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

13、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参考文献1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 教育与经济.2004,(1):24-282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4,(9):34-373唐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个比较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2 期4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3 年第 6 期5姜新燕,杨冬雷.新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