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00722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工作量考核办法2004 年 8 月 16 日一、为满足学校考核、评优、职务评聘等工作的需要,根据 1、教学与科技工作量评定应 尽可能采用“一个标准”并“具有引导性”的指示要求;2、科技工作与教学工作相对难度 比较(耗用时间、工作基础及条件支持等) ;3、各指标的客观现状与发展趋势;4、各指标 内部均衡;5、各指标间相对意义/效益比较;6、与外单位比较;7、本校实际;8、与以往 执行情况比较;9、操作可行性(兼顾相对客观、合理及考核便利) ;10、多方、多次征求 意见(包括多次座谈)以及 11、科技处工作人员多次集体讨论修改等要求和结果,特制订 本

2、办法。二、科技工作量实行按人计算考核,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每位教师每学年的科技工作量由科技任务量积分 A1、论文积分 A2、教材/著作积分 A3、学术会议/报告积分 A4、科技成果与奖励积分 A5、科技成果转让积分 A6及学术兼职积分 A7等几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AA1A2A3A4A5+A6+A71、科技任务量积分 A1科技任务量积分 A1以教师在考核期内主持的或参加的正式立项的纵向申请课题及以合同方式确定的横向合作项目为依据,以科技经费为基础,再考虑项目的级别及教师在项目中的贡献等因素,计算公式为: A1Mi Qi Pi +ki式中: Mi为考核年度承担的第 i 项课题项目

3、实际拨入学校的经费数量,单位为千元。 Qi为第 i 项课题项目系数,纵向申请课题按表 1 赋值;横向合作项目按表 2 赋值。 Pi为第 i 项课题项目的个人参与系数,负责人/主持人(通常为申请者,特殊变化时应 以原项目申请人及科技处共同做出的书面说明为准)P 值为 0.7,执行负责人(除项目主持 人外的第一研究人员,通常情况下指整个项目组的第二参加人或整个课题中某重要/关键研 究的指定负责人)为 0.2,其他成员均计为 0.1。 ki值为鼓励申报项目积分,计算方法:未中标国家级项目(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 家 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及各级别“立项无经费”项目申报人 k 值均为 5

4、 分/ 项,其余所有参加人均为 1 分/项;申报国家级项目通过初审获答辩资格或以候补资格进入 终审但未中标的项目申报人 k 值为 20 分/项,其余所有参加人均为 2 分/项。表 1 申请课题系数课题类型系 数国际竞标课题1国家级课题2部省级计划课题市级计划课题3.0 2.5 1.5 1.01经费额度折合成人民币计算;2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表 2 合作项目系数项目类型系数国际合作项目10.8 国内合作项目20.51经费额度大于 50 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超过 50 万元余额按部省级项目计算;2经费额度大于 10 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超过 10 万元余额按市级项目计算。2、论文积分 A2

5、教师考核期内在各类正式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积分 A2,计算公式为:A2=(S+c)i Wi Pi式中: Si为第 i 篇论文分值,按表 3 计算。c 为该篇论文被引用的加分值,由于已按杂志影 响因子(影响因子主要是根据引用率等相关指标计算的,故已反映可能被引用情况的不同) 予以赋值,加之操作较为困难(需要公认的检索证明、需要比较检索时限等) ,故暂不予计 算。 Wi为第 i 篇论文的学校参与系数。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W 值赋 1,否则赋 0.8(注明并列(共同)第一作者时应按并列(共同)第一完成单位赋值) 。 Pi为第 i 篇论文的的作者顺序系数,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包括国外医学论

6、文 主审)的 P 值为 0.7,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为 0.2,其他作者为 0.1。如只有一名作者,则 P 值为 1,如为两名作者,则第一作者 P 值为 0.7,第二作者 P 值为 0.3。论文中明确注明并列 (共同)第一作者的应予相应赋值,否则不予考虑。表 3 科技论文积分1论文类别分值 SCI、EI 期刊论文及非 SCI/EI 英文期刊论文50+50IF2ISTP 口头报告40 ISTP 墙报20 中国科技期刊论文35+50CIF4 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55 非上述情况一般会议论文集521(1)论著、 (2)述评、讲座、综述、个案、讨论、通讯、论著摘要、纪要、 “国外医学系列”译文等各种形

7、式论文及(3)增刊论文及“国外医学系列”文摘分别按 100%、70% 及 40%相应赋分(SCI、EI 增刊论文如为 ISTP 收录,则按较高记分执行,不重复计算) ; 2IF 为 SCI、EI 期刊当时最新影响因子,非 SCI/EI 英文期刊论文 IF 按 0 计算;3如为 SCI、EI 期刊论文,则按 SCI、EI 论文标准计算;4CIF 为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辑)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当时最新影响因子(每年第四季度发布上一年度情况) ,如无 CIF,则 CIF 按 0 计算; 5口头报告按表 7 执行。3、教材/著作积分 A3教师考核期内正式出版的教材及学

8、术著作积分 A3,计算公式为:3A3=Si Wi Pi 式中: Si为第 i 部著作分值:教材按表 4(Si=积分基数+撰写字数10 分/万教材类型百分比 教材层次百分比)、编/译著按表 5(Si=积分基数+撰写字数5 分/万)计算。 Wi为第 i 部著作的学校参与系数。若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W 值赋 1;否则 W 值赋 0.8。 Pi为第 i 部著作撰写章节的作者顺序系数:如只有一名作者,则 P 值为 1;如为两名作者, 则第一作者 P 值为 0.7,第二作者 P 值为 0.3;如为三名或三名以上作者,第一作者 P 值为 0.6, 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为 0.2,其他作者为 0.1。 如未

9、标明章节作者顺序,则 Si值为全书字数除以所有作者人数,Pi值为 0.5。表 4 教材积分基数1,2,3国家规划教材4协编教材复习/实验指南、习题集、教 学课件及自编教材内部讲义主编副主编参编主编副主编参编主编副主编参编主编/副主编参编 50020010010050101083521个人撰写字数为版权页所示全书字数除以全书正文页数再乘以个人撰写页数,如未标明字数则按只按基数赋分; 2国家规划教材指教育部及卫生部规划教材(封面标注及相关说明,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3按实际撰写字数相应加分,10 分/万字,国家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其他类型分别按100%、80%、50%计算

10、,责任编委按副主编计算; 4不包括“配套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分别按 100%、90%、80%计算。表 5 编/译著积分基数1,2 编著译著出版社主编主审/副主编参编主译主审/副主译参译 科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 高等教育出版社2518820155其他出版社1510515831责任编委积分基数同副主编,如为一人完成,则积分基数同主编/主译;2按实际撰写字数相应加分,5 分/万字。个人撰写字数为版权页所示全书字数除以全书正文页数再乘以个人撰写页数。4、学术会议/报告积分 A4此项积分以考核期内在科技处登记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为准或凭邀请函等证明材料 考核计算(按次累计),参见表 6

11、。表 6 学术活动积分1类别邀请/承办人报告人或特邀研讨专家 国际学会学术会议10030 国家一级学会学术会议50154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250 国家二级专业委员会、省级学会学术会议3010 应邀赴国外讲学/报告15 国内、外院士来校讲学215 应邀赴国内名校、名所讲学/报告;国家政府咨询 会10非学会会议/学习班以及市级学术会议/学术报告 会85国外一般专家来校讲学28 国内一般专家来校讲学26 省市政府咨询会;非上述情况校外学术报告;校 外科技评审、咨询、研讨5校级学术报告会331与会议论文积分不重复计算(刊入会议论文集者按会议论文积分) ;2以(1)原始海报通知人、 (2)报告地点及

12、(3)科技处记录为依据,校级为满分,院/部/系/室级相应减半。5、科技成果与奖励积分 A5科技成果与奖励积分 A5由考核期内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与奖励积分组成,计算公式为:A5Xi Wi Pi式中: Xi为第 i 项科技成果与奖励分,赋值方法参见表 7。 Wi为第 i 项科技成果与奖励的学校参与系数,属学校主持项目赋 1,学校参加项目赋 0.5。 Pi为第 i 项科技成果与奖励的个人顺序系数,第一成果人 P 值为 0.5,第二成果人为 0.3,第三成果人为 0.2,其他等级内额定人员(以证书为准)P 值均为 0.1。 表 7 科技成果与奖励积分1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5500 国家发明一等奖5000

13、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500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000 国家发明二等奖350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000 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 省发明一等奖1700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00 省自然科学/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600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00 省自然科学/发明/科技进步三等奖200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专利2150 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280 已鉴定省级科技成果3401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暂按省级成果奖做相赋值;2获得授权(以获得专利号为依据) ;53如考核期内获奖不重复计算(按较高标准执行) 。6、科技成果转让积分 A6科技成果转让积分指考核期内

14、按实际拨入学校账号的转让金额一次性积分,每万元计1 分。7、学术兼职积分 A7考核期内学术兼职(以正式聘书、邀请函及相关证明为准)积分根据表 8 计算(每项累计)表 8 学术兼职积分两院院士;国际学术团体秘书长以上职务或其杂志主编、副主编500 全国一级学会/协会会长、副会长;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100 国际学术团体一般成员或其杂志编委;全国一/二级专业委员会最高杂志1主编、副主编50全国一/二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秘书长;全国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国务 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励评审会及国家基金评审会专家30全国一级学会理事、全国一/二级专业委员会委员或其最高杂志编委;非上述 期刊

15、主编、副主编;全国名校、名所兼职学术委员会主委、副主委或技术中心 (室)主任、副主任20部省级学会/协会正/副会长、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秘书长; 上述情况以外一般期刊编委;全国名校、名所兼职/客座教授;部省级学术评 审会议专家、部省级学科/学位评议专家;部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 人10部省级学会理事、市级学会/协会正/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8 市级学会/协会理事、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秘书5 市级专业委员会委员21非最高杂志可相应减 10 分,常务编委可相应增加 10 分,下同。科技工作量考核分值相当于同值的教学时数,即 1 分科技工作量相当于 1 个教学课时。科技

16、工作量的考核,以每年新增加的科技任务为准,已经结题或已经计算过工作量的科技任务不重复计算。三、本办法主要适用于评定基础与临床医学以及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体育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不排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学工作量评定,包括教改论文、教学成果、教改会议、教学组织兼职等项考核由组织人事部与教务处另行完成,是确定本办法的重要参考) ,亦不完全适用于政治、外语、管理、艺术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工作量考核(经由科技处、组织人事部、社会与管理学院及影像艺术学院等单位座谈达成共识,此类领域工作量考核将参照本办法,在组织人事部的部署和领导下,由相关部门另行完成) 。四、本办法由科技处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