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200341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I m 面蒜建豆有效运行目g 标准管理俸系提高企业宽争力林秀英标准化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又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标准化始于社会分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标准化;“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要求熟练的工人在标准的环境下使用标准的机器和原料进行标准的操作也是标准化:w T 0 T B T 协议规定技术标准协调原则,也是标准化。上述标准化分别体现了标准的不同作用。但就其根本,我认为,标准化的实质作用是促进、加深和统一各相关方对某一技术的理解。我们在企业中开展标准化工作,是为了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佳秩序,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备开发,从而取得企业的最大经济收益。

2、现在各个企业都意识到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都开展了标准化工作,但有些企业却收效甚微,质量事故、安全事故频发,甚至管理混乱,经济效益低下。笔者认为,这类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往往是不合格的,其标准不成体系,或者是单纯的、静态的,其标准管理没有很好地和企业管理相融合,没有建立起有效运行的标准管理体系。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必须系统,全面,应与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质量控制、装备能源管理和营销等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使企业各级管理和生产活动有序进行,以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环境效益的最佳平衡。也就是说,企业标准化管理应以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为核心,建立起动态的、有

3、效运行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获得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建立高效运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由于各企业拥有的资源不同、生产技术不同、装备水平不同、发展战略不同等等,因此各企业应选择建寺与企业资源和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模式,要理顺公司内部标准管理及控制体系,建立动态的标准运行及反馈机制,使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实施、监督、跟踪、信息反馈与评价等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协调,实现动态管理,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当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的基本制度为准绳,明确规定标准化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4、,界定各层级管理权限和管理活动程序接口。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进行说明。公司是采、选、冶、化工联合特大型企业,专业分工复杂,标准化管理活动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公司蝌研技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规定,根据该规定建立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统一领导,科技开发部总体负责,1 6 个专业组具体分工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企业管理、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市场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总经理担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主管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和安全的副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下设1 6 个专业组,各专业组长由各专业部室主任或相关单位的技术厂矿长担

5、任,均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或学科带头人。秘书处设在科技开发部,负责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和专业组管理工作,设两名专职标准项目工程师,各二级单位技术科设专人负责标准管理工作。这种标准管理体系既有利于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充分发挥其技术专长,对技术指标或技术方案进行把关,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技术力量开展标准化工作。二、形成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要科学管理企业,就需要完善企业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使企业各项技术管理活动有标准可依,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杜绝安全事故和环境事故。首先,应当按照现代企业特点规划企业各类管理标准即制度框架,完善各类基本制度、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使

6、各项企业管理活动互融合。然后根据各项管理标准要求,制定各岗位工作标准,使其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有序的企业标准体系,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整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专业管理体系。一般的,多数企业常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上述三标体系。企业可结合三标体系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并其进行有机融合。在具体管理活动中,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技术决策,以获得稳定质量的产品,杜绝安全事故和环境事故。离开具体技术标准的决策,都将偏离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目标,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在某氯碱企业发生的爆炸事故便是不遵守相关技术标

7、准规定的自泪教训。根据企业程序文件和技术标准规定,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测定并控制从原料、中间溶液到成品氯气中氨的含量。可某企业将程序文件和技术标准规定置之于脑后,不监测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氨量,长期置系统中的氨量于未受控状态中,使得氨在氯气塔底部聚集,最终导致爆炸事故。三、加强技术研究,完善各项技术标准,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和稳定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活动的开展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进参赛论文雨氮幂爵F 石丽行。第一个层次是对组成企业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标准的完善。作为企业标准体系主体的技术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

8、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标准更是上升到了“技术贸易壁垒”、“技术许可战略”的高度。我国企业在技术标准方面的缺失及不完善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损失。调查表明,2 0 0 2 年我国有7 1 的出口企业、3 9 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约1 7 0 亿美元。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起着支撑技术标准的作用,它们从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两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对于管理标准而言,是通过过程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及活动进行管理;对于工作标准而言,是对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

9、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及活动进行规范。企业技术标准对内是企业产品技术开发、组织生产的依据和准则,也是对外参与市场竞争、构筑必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并以此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业务活动联系起来,把人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整个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协调一致,从而使企业的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后推而广之成为行业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左右市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标准体系完善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完善标准体系本身。标准体系就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单独的标准都难以发挥其效能,只有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10、标准综合集成为一个标准体系,才能更加合理的发挥作用。标准体系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该体系是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线,结合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对企业的所有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组合,以标准为平台,协调企业的各层次、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保证各相关方的连接和配合的科学行、合理性,充分发挥了企业管理系统的最佳效应,是现代化企业A 面嘉所追求的最高管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应当以企业产品为中心。为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生产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的产品,同时还要兼顾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目标,企业应当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提升产品质量并延伸产品链。实际上,一个产品质

11、量的改进,往往并不是最后一道工序而是中间工序起着关键性作用。产品链上的产品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若不统一考虑整个系统的标准,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并作为控制中间工序质量的依据,产品质量往往会发生较大波动。因此,应当就质量状况和波动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切实加强过程控制的方案,并据此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将标准化工作推到质量管理的前沿,以获取企业生产和技术活动的最佳秩序,为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满足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四、强化和细化标准项目过程管理,提高 标准化工作效率和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是过程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典型的活动过程,包括标准的制

12、定、发布、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该过程在深度上是循环上升的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在实施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原标准适时进行总结、修订,再实施。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为切实加强标准制修订管理,笔者推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这样有利于资源的统一配置和调度,有利于加强标准化项目过程控制。每一标准项目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后由项目组组织实施,并建立项目例会制度,讨论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配置相关人、财、物资源,并定期向管理部门提交阶段性工作汇报。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提高标

13、准化工作效率,严把标准文本的质量和技术指标关,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五、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标准对企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类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标准化人才来研究国际国外先进标准,针对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制定企业标准战略,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和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遵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且,各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更需要广大的研发技术人员参与标准化,及时将核心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迅速占领产品市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总之,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

14、的系统工程,不是个部门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各级员工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动态发展。但我们要紧紧抓住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一条主线,只要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适应于企业管理模式、适应于企业战略,只要它是有效运行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就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就会支撑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作者简介:林秀英,女,年龄,3 9 ,高级工程师。现工作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1 9 9 1 7 2 0 0 1 年一直从事分析化学技术研究,20 0 2 年至今从事技术管理,现任分析化学高级工程师,全国重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委员,全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分会会员,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审专家,全国注册质量工程师,卓越绩效管理企业自评师,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内审员。负责组织完成制修订镍、铜、钴、铂族金属领域相关国、行标和标准样品6 0 余项,发表了( ( 次灵敏线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矿中氧化镁、以技术标准促进企业科学管鳓。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全国有色金属标准优秀奖,连续六年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