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散发真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习作散发真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习作散发真情的研究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作文是学生情感的释放,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很难见真情,假话套话连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散发真情呢?表达出真情实感呢?一、以兴趣为突破口,培养习作信心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一经被激起,就会使人聚精会神地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以及主动的意志
2、努力等,使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加。兴趣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外在事物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3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也反映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小学生习作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可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1、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易发生兴趣。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更关心这类事物的发展,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在教中,如果教师故意抬高门槛,增加要求,就使学生对习作感到害怕,感到畏惧,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淡化了学生对习作的
3、信心。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强烈的习作欲望和需要,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指导只能是单腿走路,缺乏热情,学生平时的阅读说是徒劳的。更谈不上厚积薄发。在习作时,教师可以降低学困生的作文要求。哪怕他写的没有中心,但能写出事情的经过,也要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到我成功了,继而他会发愤地写,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渐渐会写出有中心的好文章。教学中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不要一次要求过高。例如我在教五年级班时,有个刚转来不久的学生,有一次我布置写一篇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而他却写了几件事,没有一件事是详写,中心自然就不突出。当我看到他的作文时,虽然没有中心,但是字数写得很多,字迹非常工整。显然是用心写的。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肯
4、定的说,你写得很好,你写出了令你感动的事,只是写的事太多了。如果能好好修改一下,删去不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详写就会更好了。我还给他的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优”字。我看见他满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 ”4这话千真万确!打这以后,这名学生,积极地认真地写作文,没到一学期,作文进步很快,写的文章不但有中心,而且还能做到叙事详略得当。可见,教师对学生习作上成功的结果应利用各种机会予以肯定,使学生得到愉快的体验。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个别差异,致使学生的兴趣程度也不一致。学生往往对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
5、可能性也多。因此,教师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合不同学生能力的问题,使学生更多地获得成功感,从而发展他们的作文兴趣。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他们尽情地写,会让学生感到许多可写的东西。生活中,我常常带学生们玩一些游戏,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老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说一说,最后让学生们写一写,结果证明这样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让他们感到作文不过就是将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然后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出来。从而消除了孩子们写作时畏难心理。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画鼻子游戏、打中间人游戏、词语接龙、猜谜语等游戏,还可以开展
6、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想,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产生习作的兴趣,主动去用我笔写我心。根据孩子爱看电视的习惯,我允许学生每天可以看一小时的动画片,但是第二天,一定要给同学们讲下来,在讲故事的时候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作文奠定了基础。看着孩子们手舞足蹈,听着孩子们有声有色地讲故事,真是一种由衷地享受。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启发他们看新闻,在班上搞新闻发布会。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学生们乐此不疲地去看、去讲。去比。然后再动笔去写。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叶圣陶说过:
7、“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它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的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学生作文时,学生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透,感受不深,造成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真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感想、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可是很多学生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在写文章时头脑中缺少素
8、材,既便有的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能讲得头头是道,等到要写的时候却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觉行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常常望而生畏。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把生活与作文完全割离开来了,对平时发生在生活中的趣事没有及时记录的习惯,等到要写的时候,脑子自然空空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能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对付一篇文章来,更谈不上真情实感。对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的情境,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积累。如经常带学生走向真实的社会,走向纯朴的大自然,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体验生活,只有长期的细心观察和积累,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才会有自己真实的见解。只有全身
9、心投入生活,亲自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其次,让学生养成勤写日记,勤评日记,在不断评与记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渐渐明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有值得赞扬的、有值得批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新鲜事,如小猫洗脸、蜘蛛织网、小狗啃骨头、热闹的早市等。观察生活中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鸟虫、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等。总之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尽可能地让学生心灵敏感起来,通过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寻找素材,可以多与学生交流谈心
10、,谈老师、谈读书、谈游戏、谈音乐、谈网络、谈时事、谈见闻、谈感受-在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 ,帮助他们发现素材,引导他们留意生活中周围的人和事物,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题材。并及时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记录,乐于积累,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此外,还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功不好,就写不出高水平的习作。指导学生多读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整理在笔记本上,等到作文是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2、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11、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好多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现象常常是熟视无睹,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怎样去观察。教师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逐渐学会了观察得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动用多种感官,用心灵去对话。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东西。 ”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经历,才会有深刻印象。如,可以让学生来个“一日当家” ,在父母陪伴下亲自去市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在父母指导下炒菜做饭,洗衣刷鞋,给妈妈洗脚等,使得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
12、艰辛,感受父母的辛劳,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痛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如同学的趣事,有趣的课堂、同学间友谊的可贵、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写作的丰富素材。三、启发学生捕捉情感的火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的真挚情感。 “情动于中而行与言” ,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1、 及时抓住学生习作的情感之光。 学生在习作中,有的学生虽然已经历了喜怒哀乐,但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抓不住表现这种情感的细节描写,这需要教师及
13、时准确地从学生的普通文字中去发现学生情感闪光之处,通过启发帮助学生回忆、沟通、再现当时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真情流露的状态下进行习作。如:在一次习作课上,有名学生写“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中,她写妈妈为了送她到绘画班学习,妈妈不顾上班的劳累,就去送她。我看了她的作文,对她说:“你怎么看出妈妈当时很劳累?”她说:“妈妈当时刚下班,还没顾得上吃饭,就骑上车子去送我。 ”我又趁热打铁地问:“你妈妈表情怎样的?”她又说:“她脸上淌着汗水,头上还粘着拉锯时飞扬的锯沫,我坐在她的背后,感觉到妈妈真是太累了。 ” “那天,风特别大,妈妈吃力地蹬着车子。 ”我又启发到:“风那么大,妈妈在前面给你挡着风,你感觉怎样?”
14、 “妈妈在前面,她象为我筑了一堵墙为我遮风,我贴在妈妈的后背,我感觉到她的体温,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 ”经我启发,她改了她的那篇文章,效果就不一样了,自然流露出了真情。2、勤于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机会,创设情境,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真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经常予以学业生情感的触动,并引导学生真实地、原始地记录下来,使学生感受到表达自己心中情感的快乐。如开展给妈妈洗脚活动、给四川小朋友一封信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真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资源,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受到
15、熏陶,得到升华。四、作文点评时要引导学 生抒发真情实感。1、用爱心评语唤发学生真情。 我们大多数教师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作文,一本又一本认真批注、修改、工工整整地写上评语,当习作发到学生手中,却把习作丢在一边。究其原因,教师的评语模式化、概念化。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似乎教师批语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写给校领导看的,教师的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应该是“爱心评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这些评语中读出教师对他们的爱。记得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比赛结束后,我班上的一名学生写日记,反映了自己因没有参加比赛,奶奶责怪,妈妈开导的过程。我见过习作后,我的内心很不平静,我提起笔,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孩子,你在老师心中一直很优秀,这次比赛你虽然没有参加,但这丝毫不代表老师不关注你,老师不希望因为为这样一次活动导致你生活的不快乐,老师希望你和以往一样,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的成长,作文发下去的之后,我留意了一下那个学生,我又看到她阳光般的笑脸。此后,那位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写出自己的想法。由此看出,只有当教师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才能让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视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敢于亲身体验,敢于抒真情、乐于写作。好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