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0310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大多数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主要 讲述的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所透露出来的精神价值何在?首先,从不同的角 度,我们可以对什么事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 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 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 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 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2、的 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 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然后,为什么 100 多年前产生 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今天仍要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局势是否 仍有解释力?这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 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使很大一部分人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 史的新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使哲学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3、一。历史唯物主义 的创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证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研究和分析社 会生活和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够指导人们去正确 地认识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特殊东西,使人们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现象中, 坚持正确的认识方向,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法 国哲学家萨特这样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 。同时,它还指导 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出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就会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工作的失败。而且,它对资本主义严 重弊端的深刻批判

4、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 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显而易见,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时期给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精神价值和追求社会发展的实质 思想。笔者在这儿将就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两个主要意义价值发表言论。 就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表露的文学观而言,可总结概括出以下几点:其一, 民众生活是文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和取之不尽的养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历来 重视人民大众的艺术创造力,重视普通民众生活与艺术创造的内在关系。恩格 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提出了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

5、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 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 。(恩格斯致拉萨尔)几个世纪的世界 文艺创作实践和成就证明,深入民众生活,熟悉民众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确能够使文学家寻找到艺术灵感和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列宁在与德国社会主 义运动领导人蔡特金的谈话中指出:“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 大劳动群众中间。它必须为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想和 愿望方面把他们团结起来并使他们得到提高。它必须唤醒群众中的艺术家并使 之发展。 ”(列宁印象记)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念。他

6、强调文艺家深入民众生活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符合世界各国 文学的创作的实践历程和规律,是对文艺实践规律的总结和高度概括。俄国诗 人普希金主张作家到集市上去学习俄罗斯语言。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俄罗斯 20 世纪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也从民间文化丰厚的土壤中看到了文学活力的所在。其二,历史地宏观地把握文学进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世界文 学”的远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文化的互相融合日益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 趋势。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在 150 多年前就已经预见了这种趋势。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高瞻远瞩地预言:“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 国家的

7、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 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 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虽然, “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是由歌德率先提出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证具有充 分而科学的论据。他们的结论是在全面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 础上,合乎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一种精密推导。而 20 世纪末文化发 展的现状正在印证他们的预见。在当代各国文学创作之间的互相借鉴、融合及 渗透,就是鲜明的例证。当然,统一的世界文学,据笔者个人粗浅的理解,主 要还是一种创作理念和手法的整合。 “民族的

8、片面性和局限性”逐渐被克服,但 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特色仍将得到保留,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这些优秀的 民族特色也就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接受的文化成果。马克思所指的并不 是民族和地方的全部特点,而是它们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要全面 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世界文学”的概念。所以,笔者比较赞同这样的文化理 念:越是民族文化优秀的,才是世界的。不能笼统地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 世界的” ,辩证法在这里尤为重要。马克思对文学艺术的把握的宏大的历史观的 思维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其三,重视现实主义的文学方法,提倡文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马克思、 恩格斯和列宁都身处现实革命的运动中,他们更加

9、关注当时现实的社会发展状 况,希望进步作家用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唤起工人 阶级的政治觉悟。比较起其他流派的文学创作,现实主义具有更加直观的真实 性和认识教育功能。因此,真实性成为评价现实主义创作的首要标准。就艺术 标准而言,恩格斯认定的“充分的现实主义” ,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文学的现实主义评介上,人物描写的典型性是 一个方面,而环境描写的典型性是另一重要方面,两者应该一致。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认为,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卓越的现实主义的代表。 此外,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不仅要真实地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而且 应该反映出历史发展

10、的趋向。巴尔扎克正是“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 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一切被恩格斯评介为 19 世纪现实主义最伟 大的胜利,也是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 “意识到的历史的内容” 。对历史发展趋向或者趋势的把握,应该是意识到历史 内涵的重要的题中之义。他们在评价黑格尔的思想时,说他的体系中贯穿着一 条历史主义的红线,其实在马恩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中更是贯穿着历史唯物主 义的红线。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对人生社会浮光掠影仅触 表层的浅薄描摹,而是一定要深入描写人的灵魂本质,并且充分揭示形成种种性格的社会环境,尽可能透视人物历史运行的前景。今天,学

11、习马克思主义的 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对于我们评价文学作品仍然十分有益。它能使我们掌握深 刻评析作家思想力度和艺术概括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内涵,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在当代 时期使我们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思考方向更加多元化,对文学作品的创造力更具 想象力甚至抽象能力,透彻中外古今作者作品之情溢。而从另一思维模式思考 马克思主义,我们会惊喜发现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 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他们的著作中,不仅直接肯定和使 用了“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包含着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理解和把握 这些内容,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

12、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1.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相互依存性。马克思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采取合理的形式,适当地 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在他看来,作为调节人 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的物质变换,必须从长远的眼光出发,以对人与自然负 责的态度,采取合理的形式,以最小的消耗,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而克服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13、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 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 人与人的和谐的思想:马克思所讲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就包含着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利益关系。“人们奋斗所争 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形成了不 同的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不可避免地对人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如果人 们之间的利益没有根本冲突,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发展。相反,如 果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出现了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社会又不能 及时地加以协调,那

14、么,就必然影响和破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导致 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严重时还会引发社会暴力事件,致使社会在无谓的利益冲 突中走向衰落。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利益 协调和均衡机制。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公平机制。马克思认为,从一定 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建立的社会公-V-机制,不在于完全消除人与人 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在于合理地调节与化解矛盾。因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 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在 生产力相对不够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将是一 个客观的社会存在,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为此,马克

15、思提出了通过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二次分配,救助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在马 克思看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集体财富得到极大丰 富,“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 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意味着共产主义真正实 现了社会公平,个人利益之间、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得以统一。由此 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的 基础上。通过交往在主客观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

16、的。具体表现为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相容程度和感情靠拢程度。所谓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入与 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基本利益一致,双方心理距离接近,心理相容性强,彼 此感情认同。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人之 间和谐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中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状况描述为“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入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马克思认为未来新社会的本质是入 将获得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到了这种境界,人的自然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人的社会性价值得以逐步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得以充分的实现。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自然性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社会性价值逐步实现的过程。 由此可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 和谐社会理想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1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两全面发展的思想 看,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