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人生言无尽-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00159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酒人生言无尽-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酒人生言无尽-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论文 刘堃 0311091第 1 页 共 9 页诗酒人生言无尽诗酒人生言无尽诗酒人生言无尽从嵇康、李白、苏轼的饮酒谈起指导老师:骆玉明 学生:刘堃 学号:0311091摘要摘要 嵇康、李白、苏轼,三个说不尽的名字。本文试图从“酒”的角度切入,从他们的醉醒之间,他们的孤独和知己,透视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相比于昨天的成长抑或失落。关关键词键词 酣醉、清醒;孤独、知己;成长、失落楔子万历十八年,李贽游览公安,三袁及其老师王以明前去拜访,于是柞林潭附近的一座庙堂见证了一场有趣的聚谈。李贽首先说:“今日饮酒无以为乐,请诸君各言生像何人。”袁宗道踌躇未定,已而曰:“余最爱苏东坡,然也不似,庶几白乐天乎!

2、”以明曰:“庄周。 ”袁宏道曰:“我最喜竹林中人嵇康。 ”袁中道大笑曰:“我从来只爱齐人,家有一妻一妾,又终日觅得有酒有肉” 。龚寄庵曰“我最爱李太白” 。李贽未说自己像谁,只让别人评论,结果袁宗道说他像老子,而袁中道指他为庄子中训斥孔子的盗跖1。庄子、嵇康、李白、苏轼,一路走来,就走到了明代的启蒙思想。而后三者由于各种原因,在其所处的时代里,都给阅读者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着后世众生:他们同为一代文学的宗师巨擎,均各自代表着一个兴盛的文学时代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首脑,李白是盛唐诗歌的典型代表,苏轼则是隆(北)宋文坛的真正领袖2;他们同样在生时就产生过轰动效应,引

3、起时人的高度关注,均被视为大家,在逝世后芳名千古,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故事加诸于身,成为经久弥新的美好话题;他们在气质、禀赋,与性格兴趣、文学成就、思想倾向、艺术趣味以及人生追求等方面相近却又各有千秋,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以上这些,足以让我们相信可以从对他们的比较中,得以一窥魏晋品格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的成长和失落。但基于作者能力和文章篇幅的限制,这里并不准备阐述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而是仅以嵇康为引,就他们的饮酒、诗酒风流以及他们的人生与酒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试图从一个角度透视自魏晋风骨走来的我们在这一路上得到些什么,又失落些什么。一、醉醒之间学年论文 刘堃 0311

4、091第 2 页 共 9 页相比于刘伶作酒德颂和阮籍的大醉六十日,嵇康实在不能算是对酒十分迷恋的。在鲁迅整理的嵇康集中,以“酒(会) ”为题的诗仅只一首,诗句里涉及饮酒的也不过三首;世说新语记载的嵇康和酒相关的内容自是远远不及竹林七贤的其他几位,更别提酩酊大醉的记录。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提及魏晋士人的喝酒是和吃药相关的,而嵇康的饮酒大概也就仅止于服用五石散而不得不饮之故吧,他不是一个愿意迷醉的人。在重做六言诗十首代秋胡歌诗七首里他吟咏着: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即使饮酒,他也是清醒的。他知道酒是无辜的,人们自己制造出伤害和苦痛折磨彼此和自己,借酒消愁会令人更加憔

5、悴。嵇康的清醒使他不能或者他原本就不愿敷衍过去,他希望借以超越令人痛苦的现实的是“五石散” ,他知道酒只是酒,酒醉之后醒来一切依旧是原来的一切,便期望可以通过吃药而成仙以彻底摆脱他所鄙弃的一切。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了事。3连做做超越现实的梦都不愿敷衍了事的嵇康,走向终点的每一步都是清醒的,所以有了与山巨源绝交书 ,也有了家诫 ,前者是知识分子精神领袖必须担负的义务的产物,后者则出于一个父亲和一个家族家长的责任。李白却借那“敷衍了事”之物敷衍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瑰丽的篇章。杜甫饮中八仙歌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6、,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惠洪冷斋夜话载王安石抨击李白说:“太白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虽不免刻薄,却也算是传神的刻画了酒在李白诗歌生活中的份量。对于这种迷恋,李白有自己的解释:“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 (赠崔侍御 )或薄酒一杯,或醇酒一觚,是男儿无法言说的情怀。时人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一语中的:“公以为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橦折牙而永息机用,安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脱屐轩冕,释羁韁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 ”4此言甚是。喝酒喝到“酒中乐酣霄向分” ,他可以举觞酹尧:“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

7、(鲁郡尧祠送窦明府簿华还西京)而“谈玄赋诗,连兴数日,醉尽花柳,赏穷江山” (暮春江夏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种淋漓惬意,难怪严羽评点李集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成,此其所长。 ”只有这样喝酒这样生活的李白,才能用胸口一喷即成一首绝世咏唱。酣畅的饮酒是李白酣畅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他周身迸发出一种对外界的强烈张力,使他得以抗拒许多的暴力干涉,兀自踏着自己的步调。酒醉之后的昏眩以及随之而来的与现实的距离感固然让他迷恋,然而这迷醉也是他清醒时为自己设定的道路,也只有他从内心深信不疑才能得以实现。苏轼的饮酒却早已经不再洒脱,酣畅成为一种奢

8、望。即使在满庭芳里豪放如李白:“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但这是夸张,和他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的“使我有名全是酒”一样都是酒话,不能当真。实际上,东坡饮酒,一般都很有节制。 “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 ”(湖上夜归)“弟终日把盏,积计不过五银盏尔。学年论文 刘堃 0311091第 3 页 共 9 页”(与程正辅书)“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 ”(和陶饮酒二十首叙)东坡在酒子赋里说“吾饮少而辄醉兮,与百其均齐。 ”他认为自己只喝少量的酒,其效果和饮百杯没有什么不同。他的原则是“酒无多少醉为期”(渔父四首),而且常以

9、“半酣”为最佳境界。由此发挥开去,他还说:“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饮酒不致大醉,不致头脑发昏,而是适可而止,获得一种陶然的欢快,这是苏轼的酒之乐。5 他无让自己沦陷于醉境, “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 (次韵前篇 )他担心醉归之后令人不愉快的结果这在前两人的诗歌中似乎没有被涉及,不知道是没有这样的尴尬,还是他们没有在乎。然而不管是哪一种理由,在苏轼,已经不再是酒作为酣畅人生的点缀,而是需要在酒中构筑一个他所向往的无拘的世界,甚至这样的构筑都要不时受到现实的轰毁。苏轼的诗歌中难得有下面这样一首挥洒淋漓的作品:“空肠得酒芒角出,肝

10、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瞋不骂喜有馀,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铓;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头至尾都是冲腾的激情,颇有李白遗风,因为这是在“空肠得酒”之后的创作状态。实际上,即使饮酒之后,这样的情绪在苏轼都不是常态,他常常能够在短暂的眩晕之后回归清醒的现实。苏轼难得的酒醉之后的清醒是这样的意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 )料峭的春风微带寒意,山头夕阳的余晖却又是暖醺醺的,回头凝望一路的泥泞坎坷

11、,最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再寒冷也没有温暖。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无情,如果不是旷达如苏轼,不知道有谁能够直面清醒后这样残酷的真相。朱光潜在诗论里说:“对于命运开玩笑是一种遁逃,也是一种征服,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滑稽与豁达虽没有绝对的分别,却有程度的等差。它们都是以一笑置之的态度应付人生的缺陷,豁达者在悲剧中参透人生世相,他的诙谐出入于至性深情,所以表面滑稽骨子里沉痛;滑稽者则在喜剧中见出人事的乖讹,同时仿佛觉得这种发现是他的聪明,他的优胜,于是嘲笑以取乐,这种诙谐有时不免流于轻薄。豁达者虽超世而不忘怀于淑世,他对于人世,悲悯多于愤嫉。滑稽者则只知玩世,他对于人世,理智

12、的了解多于情感的激动。豁达者的诙谐可以称为悲剧的诙谐 ,出发点是情感而听者受感动也以情感。滑稽者的诙谐可以称为“喜剧的诙谐” ,出发点是理智,而听者受感动也以理智。 ”6朱先生在这里把嵇康和李白归于介乎两者之间的位置,而苏轼,朱先生虽没有提及,却显然应该算是以豁达超世。然而,这是真正的征服和超越吗?或者只是一种与命运更和谐的相处?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群体存在与个体存在之间的不可协调性都怀有先天学年论文 刘堃 0311091第 4 页 共 9 页性的忧患和无力超脱的苦恼。在自我被深一层的发掘和认识,个体被进一步的独立和特别化的同时,从清醒到酣醉到酣醉后的清醒,人似乎越来越适应了在社会共

13、同体中的生存,然而真性却被越来越多的压抑、遮掩和回避。酒所创造的意境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据世说新语雅量记载,东晋太元末,天空出现彗星。按星象家的说法,这种妖星的出现,预示天子死亡,天下大乱。晋孝武帝司马曜在华林园饮酒时见到此景,心中自然不快,但却陶醉于酒醉的逍遥之境,于是举杯向“扫帚星”祝酒:“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何等潇洒旷达!然而对酒的依赖程度的上升,也许可以看作是人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无法承担的进程的同步表现,到最后,也许只有酒醉之时人才可以有勇气直面自我和真相。但是,如果外界的压力迫使个体连酒醉也不得时,一个人要怎样才有机会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也许这些无足轻重,毕竟对于个

14、人来说,更好的生活无疑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二、谁人共醉嵇康的酒会是在“百卉吐芳华” “林木纷交错”的美景中举行,有“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的美乐悠扬(酒会诗 ) ,这宴会无疑是欢乐热烈的。身为魏晋士人的精神领袖,嵇康身边理所当然总是人群拥挤,单是前往拜访之众就足以打破冷清的局面。李白的酒更是从不孤单,豪放的性格,仗财疏义的资本,使他的交游圈几乎囊括了整个九州大地,走到哪里都有热情的追捧者殷勤款待,即使是“独酌无相亲” ,他也可以邀来明月,与影子相对凑成一桌小小的酒宴(月下独酌四首 ) 。到了苏轼生活的时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官制的健全,文人集团也日渐正规化,“党派”和

15、“同年”的意识愈发被突出。相比较而言,集团内部成员的关系似乎也应该较其他关系更为紧密和值得信任。何况“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7的苏轼,自然更不会缺乏追随者和相伴者。但是,身边熙攘的拥挤人群、喧嚣的鼎沸之声并不能消褪顽固沉积于心底的那一抹浓厚的寂寞色彩,他们依旧寂寞。 “旨酒盈樽” 、 “琴瑟在御”的嵇康是寂寞的,明月相陪、影子作伴的李白是寂寞的,举酒属客、扣舷而歌的苏轼是寂寞的,因为朋友的缺,热闹的酒添了几分“酒中念幽人”的牵挂和“寄心在知己”的惆怅,这样的牵挂和惆怅不是觥筹交错中的欢声笑语可以冲淡,也不是明月和影子可以弥补,毕竟“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6、 ,它们就仿佛酒会上那些喧闹的客人一样,只是占据了现实中的空间,却永远无法填满心中的空白。总是有一个眉宇间无限落寞的身影无比清晰的凸显于热烈欢腾的背景之前,占据了读者的视野。悠悠百年,不变的是于寂寞的人生中对知己的渴慕和不可得之的无限惆怅。在动荡变幻的时代,在特立独行的人生,一份相知的友情也许会成为最后坚持的理由。能够给予自己这样一份友情的知己,在嵇康是人生短暂、自然消隐之下“郢人审匠石,钟子识伯牙” (五言诗三首 )的相知,在李白是山花丛中、两人对酌之后“我醉学年论文 刘堃 0311091第 5 页 共 9 页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的默契,在苏轼是解衣欲睡、月色入户之际“相与步于中庭” 、共赏“积水空明”月色的一拍即合(记承天夜游 ) 。不同的是,在意识到“偶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