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0135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思考摘要:摘要:由于农村小学生长期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下,他们不喜欢读课外书,也没有条件读课外书,从而知识面窄,又加上空间的限制,学生的眼界变得比较狭窄,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平低下。怎样打开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之路呢?本文立意从“我”写起、写更多的“他”、从课文中学习习作方法、重视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力求改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对策思考一、前言前言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把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作为一门科学在琢磨探索,大量事实让我们深知作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小时候不在作文上打好

2、基础,长大以后就悔之晚矣。不要以为不做文字工作,就可以不在乎作文好坏,现实生活中无数事例都已证明: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前程。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可以不用天天为数字操心,可以不因为不会说英文而无处谋生,但是一个不会作文,不会用语言恰当表达自己的人,是肯定无法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开始学习写作和培养作文能力的开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们掌握写作的诀窍,愿写作文,写好作文,那么就能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轻松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一二三四五,学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作作文,老师出题愁煞人”,这是我们小学时代唱的歌。而今的小学校园传唱的歌

3、谣则是“作文难,作文苦,老师像花猫,学生像老鼠”。虽然词不同,而意义却完全相同。这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既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农村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习以为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整天有干不完的家务、农活。很多时候,他们即使亲身体验和感受了生活,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写出来2的作文,要么干瘪无肉,要么重三变四,要么凭空捏造,生搬硬套;要么拿别人写好的作文改头换面,草草了事,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平低下。二、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现状分析二、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现状分析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再加上老师要求的苛刻和指导的偏颇,致使作文成为农村小学师

4、生的一大难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即说话,作文即生活,作文即交际。将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变成一种自由的倾吐,即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要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日记练笔,日常生活中积累养料,积淀情感。倡导放手式作文、情境性作文,将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活动联系起来,与任务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同时,老师也要注重作文的指导、修改和评价,并力求让学生二次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快速提高习作水平。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实践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小学生习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学校要组织一次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完了,不知要不要写

5、作文,如果要写作文,这活动不举行也罢。 ”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 ”很多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头疼改作文,学生为了完成 作文就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强迫学生背单元作文。总体而言,农村学生在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写作兴趣 。从我从事语文教育的实际来看,现在的小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就紧张,感到茫然而无头绪。作文课上总是抓耳挠腮的,觉得枯燥乏味,无话可说,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都接

6、踵而来。 2、缺乏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是文章的表现对象,如果我们把写作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感于物” “得于心” “形于文” ,那么其中的“感于物”就是对生活的认识与把握了,没有生活的积累,学生的文章就像没有加料的汤,索然无味。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数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3应试而写的。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甚至望风捕影、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3、不善词句积累。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汲取知识最快的时期,此时除了认真研习课本,还应注意从课外汲取知识。 有位著名语文改革家说得好:语言这东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先“吞”下去,随着吸收和积累的慢慢增多,

7、随着生活体验的丰富和知识面的扩展,可以不断地加深理解,只有“吞”进去了,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营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质,是极有益的。现在,有不少同学词汇贫乏, 说话和写作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更谈不上生动了。在一篇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好词佳句,口语现象严重,文章像记流水帐,不下功夫去积累词汇,怎样写出好作文呢?(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误。老师在训练时要求从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 400 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其次,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

8、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还有,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喜欢写作呢?2、学生接触面小。 由于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拾金不昧” “贫困生” 、 “残疾人” ,甚至是“单亲家庭” 、 “孤儿” 。不是亲身经历

9、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3、农村家长引导不到位。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4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4、缺乏写作方法。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很多 50 多岁的老教师是原来的民办教师,普通话不会说,更别提习作的教学方法了,大多时

10、候是要求学生自己读习作指导,自己写。还有一部分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 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三、三、 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对策思考农村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对策思考( (一一) )从从“我我”写起,认识自己写起,认识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会聆听音乐,哼出不成调的歌。才学走路的幼儿,就已经会手舞足蹈,应着节拍起舞。才知抓笔的孩子,就已经会涂涂抹抹,画些不成形的东西。人似乎天生就是音乐家、舞蹈家和画

11、家,但是,为什么他们成年之后,大部分都不再像儿时那么放情地歌舞和绘画了呢?因为他们渐渐学会了害羞,怕自己没有嘹亮的歌喉、曼妙的身段和绘画的细胞。因为他们愈来愈忙。忙得没有时间欣赏音乐,没有余情应节起舞,没有闲暇挥笔作画。就这样年复一年。他们遗忘了天赋的才能,也失去了许多的快乐。刘墉天赋的才能农村资源与城市无法相比,但“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不要给学生太多框架禁锢他们的思维,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5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

12、,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小学生的初次作文对写做最敏感,比如农村孩子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钓鱼等,他知道自己做事的每一个步骤,能完整的进行表达,尽管在语言上有些稚嫩,但是真实、朴实。如:今天放学回家,妈妈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我想给妈妈做一次饭。我先把米淘好放在电饭锅里,放一点儿水,比米高出半个指头,然后按下按钮,插上电。再拿来几个洋芋,用刀把外皮削了,切成丝。把锅放在电磁炉上,在锅里放上一点油,把洋芋丝倒进去,用锅铲炒几下,然后放上盐,再炒几下就熟了。这是三年级小学生的初次作文,能这样写已经很好了,在他还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作文的时候,能把自己

13、做饭这件事写清楚,原因就在于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有话可说,教师就应该充分肯定习作的真实性。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大人们很难理解孩子们的快乐,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我妈妈把家里养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卖得 4000 多块钱,妈妈高兴的笑了。不一会儿,爸爸也拉着车回来了,他说今天这车烟卖了 2000 多块钱,看着爸爸妈妈开心的样子,我觉得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写得很简单,很简单,但是

14、一看就能让你快乐,孩子的感官、想法和大人们是不同的。 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的话,学生觉得不难,写作文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就可以大大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6( (二二) )写更多的写更多的“他他”,认识作文,认识作文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

15、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也就得心应手了。 从写“我”转入到写“他”,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迁移。如:写我的自画像迁移到写我的爸爸我的朋友从写文具可以迁移到写玩具、动物等。因为习作方法是相同的,在不断的练习中就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什么是作文,怎样写作文。作文,首先应该是人生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是人的一种心灵需求。因为表达,是人类固有的天赋、天性使然,作文,作为书面表达,是经过人类特有的思考过滤,提炼后的表达,是经过人类特有的感情加温,蒸馏后的表达,是心的倾吐,美感的

16、宣泄,是人生幸福的有机体。概括成一句话,作文练习总体方向应该是:不断地把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唯如此,整个作文练习才能真正以人为中心,人与生俱来的感觉、感知、感喟、感怀、感悟、感受等等生存绝技,才能真正得到自由伸展和发展。只有如此,写的本领才能真正形成,所谓熟练的使用祖国文字,也才能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这里,“诗人”的含义是什么呢?主要指儿童有诗人一样的心灵,能像诗人一样用整个心灵去感知世界,观察世界,表现世界,而且,“常常会使人吃惊地提出他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过程中,在他的意识里产生的使人最为意想不到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人的独创性吧。实际上,这个观点常常不易被人们(包括儿童本身)所接受,“没啥可写,往往被视为普遍存在的、无法逾越的作文练习障碍。事实呢,不是“没啥可写”,而是“不知道写啥”。如果能够真正“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7(叶圣陶语),倾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