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00082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与欣赏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以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的关系为例以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的关系为例 摘要:摘要: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特征无不十 分突出分突出.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 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同时文化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之一,这足见文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同时文化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之一,这足见文 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关键词:旅游关键

2、词:旅游 文化文化 三峡旅游文化三峡旅游文化 关系关系 一一旅游,文化,关系,概论旅游,文化,关系,概论(一)(一) 。旅游。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关系的总和(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 在西方言语中,在西方言语中, “旅游旅游”一词一词的英语原文是的英语原文是“Travel”,“Travel”,即有即有“长途旅行,依次经过长途旅行,依次经过”的意思。从工业革的意思。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语言中就普遍使用英文命开始,西方语言中就普遍使用英文“Tourism”“Tourism

3、” (旅游)一词(旅游)一词1 1,其词义是:,其词义是: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 。从现有资料看,把。从现有资料看,把“旅旅”和和“游游”连用成连用成“旅游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悲哉行 “旅游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此诗句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与当今人们对。此诗句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与当今人们对旅游概念的理解相近。旅游概念的理解相近。( (二二) ), “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是由近代

4、欧洲人开创的。人开创的。18711871 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将文化界定为系统的阐释,他将文化界定为“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 2。综上所述,则可以得出。综上所述,则可以得出“文化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及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

5、是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及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三)(三) 。关系。关系 关系是客观的,为事物所固有,存在于相应的事物之关系是客观的,为事物所固有,存在于相应的事物之间。任何事物总是处在和其他事物的一定关系中,只有在同其他事物的关系间。任何事物总是处在和其他事物的一定关系中,只有在同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它才能存在和发展,它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中,它才能存在和发展,它的特性才能表现出来。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

6、,这种联系表明它们彼此存在着一致性、共同性,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表明它们彼此存在着一致性、共同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事物、特性的统一形式,即表现为一定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事物、特性的统一形式,即表现为一定的关系。二二分析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三峡旅游与三峡旅游文化之间的关系三峡的文化环境具有景观性,峡与江,激流与绝壁,林与洞,壑谷与三峡的文化环境具有景观性,峡与江,激流与绝壁,林与洞,壑谷与 险滩,视高山险峰为神灵居所或通天的路径而予以崇拜;积淀性:他是荆楚文险滩,视高山险峰为神灵居所或通天的路径而予以崇拜;积淀性:他是荆楚文 化,巴蜀文化及秦陇文化

7、的融合;重人,重文,重附会的传统:如白公馆,陆化,巴蜀文化及秦陇文化的融合;重人,重文,重附会的传统:如白公馆,陆 游祠,白帝城。游祠,白帝城。 1. 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区最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三峡地区的许多文化资源与三峡地区的许多文化资源与 文化景观,如以峡江、大坝为依托的三峡水电文化,以传统民居文化景观,如以峡江、大坝为依托的三峡水电文化,以传统民居(如吊脚如吊脚 楼楼)、佛寺道观、大坝、桥梁为特色的三峡建筑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佛寺道观、大坝、桥梁为特色的三峡建筑文化,以巴楚文化为底蕴、 以土苗风情为特色的三峡民俗文化,以辛辣味、山野味和火锅为特色的以

8、土苗风情为特色的三峡民俗文化,以辛辣味、山野味和火锅为特色的 饮食文化,以文豪、美女、武将、贬官等历史人物为主要影响的名人文饮食文化,以文豪、美女、武将、贬官等历史人物为主要影响的名人文 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军事文化,以山水诗文为主要内容的化,以古战场和抗战遗迹为载体的军事文化,以山水诗文为主要内容的 三峡文学等,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正是因为三峡文化的独特三峡文学等,无一不是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正是因为三峡文化的独特 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使三峡成为中外游客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和祖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使三峡成为中外游客 云集之地。云集之地。 2. 三峡文

9、化是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富源与灵魂三峡文化是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富源与灵魂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审美和求知等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审美和求知等“文化文化”需要,其追求需要,其追求 的主要是文化享受。例如旅游饭店的经营就可以利用三峡文化这一富源,的主要是文化享受。例如旅游饭店的经营就可以利用三峡文化这一富源, 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品。近年,重庆、宜昌等地一些旅游饭店在餐饮、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品。近年,重庆、宜昌等地一些旅游饭店在餐饮、 住宿、娱乐等业务经营上努力吸取三峡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做出不少成绩,住宿、娱乐等业务经营上努力吸取三峡文化精华为

10、我所用做出不少成绩, 并取得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三峡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三峡并取得好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三峡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三峡 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并努力把握三峡文化的精神实质,科学地赋予旅游文化这一丰富资源,并努力把握三峡文化的精神实质,科学地赋予旅游 产品以地域文化内涵,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三峡文脉与浓厚产品以地域文化内涵,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三峡文脉与浓厚 的地域文化品味,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开的地域文化品味,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开 发的旅游产品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发的旅游产品具有吸引力与生命力。 3.三峡

11、旅游是三峡文化研究的载体和依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文三峡旅游是三峡文化研究的载体和依托。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文 化的研究应注意寻找载体,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甚至会沦为化的研究应注意寻找载体,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甚至会沦为“玄学玄学”被人束被人束 之高阁。而旅游正是文化研究尤其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很好载体和依托。三峡文之高阁。而旅游正是文化研究尤其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很好载体和依托。三峡文 化的研究理应以三峡旅游为载体和依托,将三峡文化的研究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化的研究理应以三峡旅游为载体和依托,将三峡文化的研究与三峡旅游业的发 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三峡旅游业作为三峡文化研究的用武之地展有机结合起来

12、,把三峡旅游业作为三峡文化研究的用武之地。 三三综上所述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综上所述旅游具有文化属性,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 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的,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 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相反,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旅 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游,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同时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要求我们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增强市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文 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化认同感,同时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相关管理,保持旅游的文化灵魂, 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邵世刚、施筠君、李光坚主编旅游概论第二版,4 页;马波. 现代旅游文化学曹诗图. 三峡旅游文化概说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5) 曹诗图 刘运.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理论月刊 20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