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00057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Q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集团四公司第 X 次 (XXXX 年度)QC 小组成果 发 表 会 材 料XXXXXX 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悬臂端高差控制单 位: XXXX 集团四公司 小组名称: 发 表 人: 发表日期: - 1 -XXXX 集团第 26 次(XXXX 年度)QC 小组成果发表会材料XXX 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双线特大桥悬臂浇筑连续刚构悬臂端高差控制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XXX 双线特大桥是六沾复线全线墩身最高、跨度最大的桥梁。XXX 双线特大桥主桥最高墩为73m(4#墩) ,主跨上部构造为(68+2128+72m) 4 孔预应力混凝

2、土连续刚构,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连续梁中跨中部 18m 梁段和左、右边跨端部 13.8m、17.8m 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 5m;中墩处梁高为 9.5m,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mXY578/0 . 52板宽 10.7m,底板宽 7m,全桥顶板除边跨端块由 45cm 渐变至 70cm 外,其余均厚 45cm;底板厚4890cm 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厚度由 48cm 渐变至 100cm;腹板厚 4090cm,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 40cm 渐变至 80cm。T 段中跨各有 16 节段,节段长度分别为 3.0m、3.5m、4.0m。梁体全长 397.6m,采用

3、挂篮悬臂浇筑,施工难度大,质量标准高。梁部构造如图 1 所示图 1 XXX 双线特大桥连续梁结构示意图- 2 -二、二、QCQC 小组概况小组概况名称六沾复线 W3 标工程指挥 部一工区 QC 小组成立日期小组组长 成果编制人QC 小组类型现场型 QC 小组记录员姓 名职 务姓 名职 务姓 名职 务工区长质检员技术员工区总工质检工程师测量队长小组成员施工队长技术员测量员小组成员总数9 人 平均 QC 教育90 小时活动周期2009.8.19 至 2009.11.19活动次数15 次活动时间60 小时三、择题理由三、择题理由XXX 双线特大桥是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采用悬臂挂篮浇筑,挂篮体

4、系每套自重 45吨,节段最大重量 204.8 吨,各节段的施工状态对成桥线形有很大影响。不合理的节段立模高程可能会导致合拢时两悬臂端相对高差过大而无法合拢,或者桥面线形起伏过大,影响外观和行车舒适。因此,我们选择这个课题进行技术攻关是非常有必要。四、预期目标及可行性分析四、预期目标及可行性分析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我们制定了预期目标:保证成桥后线形,控制好梁体每一节段的高程,使中跨合拢时两悬臂端相对高程差不超过 15mm。我们聘请中铁二院专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模拟施工加载,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结构状态,再结合现场实测线形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测桥的线形。只要在施工时合理地调整模板高程,就可保证中跨合

5、拢时量悬臂端高差不超过预期目标。 五、五、QCQC 小组活动情况小组活动情况- 3 -(一)计划阶段(一)计划阶段(PLANPLAN)1、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仪器陈旧失准挂篮变形操作不细心调模千斤顶精度不高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方法因素温差影响挂篮自重及施工荷载影响中 跨 合 拢 时 两 悬 臂 端 相 对 高 差 大技术交底不清纵向预应力影响节段混凝土自重作用2、要因确认、要因确认确认一: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工作时间不固定,导致测量人员操作不细心,造成前几个节段立模返工。经小组人员讨论,在 XXX 双线特大桥这个关口上必须严把质量关,重新强调、调整劳动纪律。经整顿,该影响因素消除,

6、因此断定该因素非主要因素。确认二:经过现场调查,我们发现现场使用的一台普通 DSZ2 型水准仪较为陈旧,三角架部分破损。为了确定该仪器是否因使用年限长而存在较大误差,我们将其与一台新的并且鉴定过 NA2 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了测量比较:- 4 -测量地点XXX 双线特大桥闭合 水准路线测量时间及天气2009.8.21,晴测量人赵伟京、杨子金测量仪器水准仪 (NA2,DSZ2)0123456允许闭合误差DSZ2NA2闭合差(mm)试验结果:两台水准仪在同一闭合水准路线内其闭合差均能达到规范要求,因此我们断定该因素不是主要因素。确认三:在挂篮施工前(在 1#块立模前) ,小组就施工程序及立模高程询

7、问了部分施工人员,绝大多数人员回答不清楚,并且对模板控制高程没有明确的概念。我小组认为,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高程误差不容忽视,因此断定该因素为主要因素。确认四:为了确定调模用 QL32D 型千斤顶的调模精度,我们对 3#墩 2a、2b#块模板的五个点进行观测。 03124悬浇梁高程控制点分布图- 5 -观测点 调模次序0 点调整高差 (mm)1 点调整高差 (mm)2 点调整高 差(mm)3 点调整高差 (mm)4 点调整高差 (mm) 一1614121411二-3+2+1+2+2三2-1-1-1-1四10001从观测结果看,该千斤顶调模精度为 2mm 以内。经小组成员讨论,2mm 的误差在规

8、范容许范围内,对立模没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该因素不是主要因素。 确认五:据一些资料表明,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重量及施工荷载对合拢前桥的线形有较大影响。如果这两项荷载超过一定范围,合拢前悬臂端挠度就会过大,并且主墩处梁的应力也会变大,对桥的结构不利。我们就此询问了设计负责人,并得到肯定答复,挂篮自重不得超过 90t,施工不平衡荷载不得大于 25t。因此我们认为该因素为主要因素。确认六:据以往施工的经验,随着悬臂增大,预应力张拉后在悬臂端产生的挠度还会越来越大。我们对 3#墩 1# 8#块张拉前后悬臂梁端高程进行全程监测。 注:系列一为小里程悬臂端挠度曲线系列二为大里程悬臂端挠度曲线预应力作用

9、挠度曲线024681012345678节段号挠度(mm)系列1 系列2- 6 -确认七:箱梁节段施工横跨 8 月至次年 4 月,早晚最大温差可达 15。据一些资料反映,温度对于悬臂梁的结构施工影响比较小,但在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影响。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试验, 3#墩 13 段各节段张拉完毕,我们各选择一天的早晨和中午两个时段进行观测点高程测量:节段号悬臂长(m)温差 ()上午 6 时高程 (m)中午 13 时高 程(m)高程差 (mm)1a1804.0871804.08701b981804.0871804.08702a1804.0871804.08702b1291804.0871804.08703

10、a1804.0871804.08613b15121804.0871804.0870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由温度引起的挠度的确非常小,因此我们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 确认八:我们查阅一些资料显示,节段自重越大,悬臂越长,则节段自重对悬臂端产生的挠度就越明显。3#墩前 2 个节段浇筑后测得由节段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挠度就有 2mm3mm,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主要因素确认九:为了检验挂篮的安全性与计算弹性变形值的准确性,我们对挂篮采用两个挂篮对顶张拉的方法进行了对拉试验。 试验布置图如下:- 7 -从变形曲线图来看: 1.挂篮的弹性变形与理论变形值较为吻合。 2.挂篮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并且在弹性范

11、围内,变形会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我们认定此因素为主要因素。 要因确认表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原因验证方法负责人是否要因1操作不细心现场观察、询问测量员王占东否2仪器陈旧失准察看仪器鉴定标签、测量试验赵伟京否3技术交底不清询问现场施工人员徐发明是4调模千斤顶精读不高现场观测杨敬志否5挂篮自重及施工荷载影响询问设计王占东是6纵向预应力作用现场观测赵伟京是7温差影响分时分段观测戈金龙否8节段混凝土自重作用查阅资料、现场观测王占东是9挂篮变形挂篮对拉试验戈金龙是3、对策措施 桁架1变形曲线图0510152025100200300400508张拉力(KN)变形值(mm)理论变形值(mm) 实测变形值

12、(mm)- 8 -针对以上要因,我们 QC 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且指定专人落实下去: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时间负责人1. 制定 XXX 线形控制流程图 并发放到施工负责人。09.8.19 至今 1技术交底 不清重新进 行技术 交底立模合格 率达 1002. 重新进行技术交底。09.8.19 至今赵伟京2挂篮自重 及施工荷 载影响1.控制挂篮总重。 2.合理布置施工荷载,绘制荷 载布置图。09.8.19 至今3纵向预应 力作用3.综合考虑 2、3、4 因素的影 响,利用控制软件计算挠度大 小,并在各阶段立模时设置预 拱度。09.9.1 至今4节段混凝 土自重作 用在立模 时设置 预拱度将悬臂梁

13、 端挠度实 测值与计 算值差控 制在 5mm 内4.实测浇筑、张拉前后观测点 高程,误差分析,并在下节段 立模时调整。09.8.19 至今王占东5挂篮变形在立模 时设预 拱度实测变形 值与理论 变形值差 控制在 5mm 内1.计算出挂篮的理论变形值, 并绘制挂篮变形曲线图。 2.在节段立模时设预拱度来调 整高程 3.实测各节段挂篮变形量,误 差分析,在下节段立模时调整。09.8.19 至今徐发明(二)实施阶段(二)实施阶段(DU)实施一:2009 年 9 月 1 日,我们 QC 小组重新讨论,明确了施工工艺流程,制定了 XXX 节段高程控制流程图。- 9 -上节施工结束现场数据测量反馈到设计院

14、运用计算软件分析控制数据返回小组监理工程师认可施工作业人员下节施工开始节段高程控制流程图9 月 1 日,由王占东组织了一次针对 4#墩第一节段施工的专项技术交底,并且将流程图发放到了施工负责人手里。 结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反映对施工流程清楚;在 4#墩 1#4#节段立模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 100。 实施二: 2009 年 9 月至 30 月,我们对挂篮结构进行调整及安全性能论证。10 月底,最终确定了施工荷载的重量及布置,并绘制了一份详细的荷载布置图发放到施工负责人。结果:1.经过调整,将原先 72t 的挂篮减至 45t;2. 4#墩 2#3#节段,挂篮工作稳定,无安全事故发生;3.各施工阶段

15、结构应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实施三:现浇梁浇筑过程中,由赵伟京联系设计院负责人,利用控制软件计算各节段的挠度大- 10 -小。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分别在 4#墩 23#节段立模标高中设置了预拱度,并实测浇筑数据进行对比:1515.51616.51717.51818.5理论下沉值2c实测2d实测3c实测3d实测下沉值(mm)对比结果: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差均未超过 5mm,证明了该数据是可信的。 实施四:2009 年 10 月,由杨敬志计算挂篮在各节段荷载下的理论变形值,并在 4#墩 2#3块立模高程中增加了挂篮理论变形量。混凝土浇筑完后通过实测,我们发现挂篮的变形没有预计的大。于是我们分析原因,认为理

16、论挂篮变形荷载计算中,考虑了 1.2 倍的安全储备,所以理论变形量大于实测变形量。为此,我们在不考虑安全储备的情况下重新计算了挂篮变形量,并继续观测变化情况。 结果:在 4#6#节段中,实测挂篮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理论变形值与实测变形值差均在 5mm 内。实施五:总结一、二、三、四的经验,将其运用到剩余节段施工当中。 (三)效果检查(三)效果检查(CHECK)2009 年 11 月我们就目前各墩施工的节段两悬臂端高程进行了实测:现已经施工完的 23 节悬- 11 -浇梁段,各段高程相差均在 5mm 之内,小于规范要求的 15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四)巩固总结(四)巩固总结(ACTION)1、小组活动完成了预定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大家的质量及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2、制定完善的技术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