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名词解释2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9819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名词解释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名词解释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名词解释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名词解释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名词解释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名词解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名词解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名词解释预防名词解释 2 21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即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力量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体。人类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 生态系统:是生物落群与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非生物成分(主要是无机物)、生产者(绿色植物及某些藻类)、消费者 (各种动物和人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和真菌)等四部分,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项功能是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发展和演替的基础。3 生物富集:许多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导致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高并超过了环

2、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或称生物浓集。4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控制或反馈系统,能自动调节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大生态系统内小生态环境类型愈多,物种愈丰富,食物链愈复杂多样,愈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5 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地方病在我国约有 70 多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的地方病,受威胁的人口多达 5 亿左右。6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

3、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7 公害: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破坏。公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8 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9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10 职业性损害: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和职业性外伤三大类。11 职业性毒物: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能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职业性毒物12 职业中毒:

4、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13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广义的概念认为,心理和躯体现象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心理因素对每一个病理过程均起一定的作用,从而与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狭义的概念认为,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综合征,其发生、发展、预后及预防和治疗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4 营养素需要量:是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营养素的数量。15 营养素供给量:是指每日必须由膳食中提供以满足机体各种营养素需要的量。一般是生理需要量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即能满足97.5人群的需要。16 必需脂肪酸:是机体生理需要的,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 1

5、7 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18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19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20 统计描述是通过真实反映资料的基本特征,了解其高低、大小、强弱等大体态势和一般规律,进而提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继续分析,因此统计描述是进行统计推断的基础。21 统计推断是运用概率理论,通过判断抽样误差可能性的大小,来

6、确定差异是因为本质因素所致还是因为偶然因素(即抽样误差)所致,从而获得对总体情况的正确推论。22 计量资料:即直接从研究对象身上测量得到的数据,如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白细胞数等。23 计数资料: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将研究对象分组后,清点各组研究对象个数而得到的数据,如按性别分组后男女性的人数、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组的人数、按检测结果分组后阳性和阴性的人数等。24 等级资料:即把观察对象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然后清点各组数目所得到的资料。例如:尿糖阳性(+)与尿糖阳性(+)相比,虽然无法知道数量上具体差多少,但肯定(+)的尿糖量高于(+)。25 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些观察对

7、象组成一个样本来研究。26 样本:就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要求做到两点:一是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二是要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含量。27 抽样研究:获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通过统计推断的方式,扩展到总体,从而获得关于总体的信息,达到研究的目的。28 随机测量误差:在试剂、仪器已经校正,操作方法已经统一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同一研究对象在多次测定中结果不一致的差异29 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使抽样过程中样本指标值与总体指标值不相同,这种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30 概率:又称机率、机会、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概率用 P 表示,P

8、是一个介于 0-1(或 0-100)的数值,概率越逼近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31 正态分布:是指若以计量值为横轴、观察例数为纵轴绘制一条频数分布曲线,这条曲线呈现对称的、中间高、两侧逐渐下降的钟形。32 绝对数:计数资料在未经任何处理之前,称之为绝对数。绝对数很难说明相对概念的问题。33 相对数: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绝对数之比。相对数的最重要用途是进行相互间有关程度、比重、比例、频率等的比较。34 构成比:也称百分比,用于表示某成分在所有成分中占有的比例。35 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指标,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36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

9、其影响因素,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37 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38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包括新病和旧病)者所占的比例。39 感染率:指某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40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死亡(或死于某病)的频率。41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42 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病人数所占的比例43 散发:是指某病的发病人数不多,而且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

10、年一般发病水平。一般以当地前 3 年该病的发病率水平作为参考,未明显超过已往的一般水平时,即可称为散发。44 暴发:是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相似病例的现象45 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46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估计出总体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性情况。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须足够大,这是抽样调查的两个基本原则。47 筛检:指应用

11、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病人。48 敏感度:又称灵敏度,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病人的能力,即正确识别病人的能力。49 特异度:特异度则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病人的能力,即正确识别无病的人的能力。50 假阳性率:指全部非病人中被筛检为阳性者的比例。51 性率:指全部有病的人被错判为非病人的比例。52 比值比的含义: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当OR1 时,说明病例组的暴露概率大于对照组,即暴露有较高的发病危险性;53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定群研究,是在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

12、素分成两个队列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若干个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联系。队列研究是在暴露开始、疾病出现以前进行分组,向前跟踪一段时间观察其发病或死亡结局,故又称追踪研究54 选择偏倚: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有问题,使入选者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着系统误差,从而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55 信息偏倚:是由于诊断疾病、测量暴露或结局的方法有问题,导致被比较各组间收集的信息有差异而导致的误差56 混杂偏倚:是在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时,某个外界因素与研究中疾病和危险因素均有联系,又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那么这一因素则称为混杂变量5

13、7 疾病预防策略:是指在充分了解疾病特点和当地的背景情况下,对如何执行具体措施作出的一种宏观决策,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58 疾病预防措施:是指开展疾病预防工作的具体技术手段。59 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一段时间称潜伏期60 临床症状期:为出现该病特异症状和体征的时期70 恢复期: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进入恢复期。71 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72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携带并排出病原体者称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73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继续排出病原体的人。74 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和患病历史

14、而排出病原体的人。 75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76 疫源地: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每个传染源及其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但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疫源地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片时称为疫区。 77 意外事故:凡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导致缺氧和刺激引起精神创伤,称为意外事故,又称之为伤害。78 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入院后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必须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故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