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99776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生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知识的融入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相结合的表现,它是外语教学的最终培养目的。从语言、文化和语言教学的关系着手,讨论中学英语教学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针对英语教学中忽视跨文化知识融入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关键词: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1引言随着经济的繁荣,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学家和学者致力于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忽略了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知识教学

2、。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够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利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而实现这个交际目标不仅仅是要学好英语的基本知识也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否则将无法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我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注重中外文化交际差异,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意义,挖掘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2语言、文化、语言教学的关系2.1 文化的概念文化这个概念非常广泛,要对它做出精确的定义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界一个普遍的共识就

3、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等等。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国家由于地域、历史、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英语教学中所指的文化主要是狭义的文化。2.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 edward spire 在他的语言论中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 ” (萨丕尔,2000)首先,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文化信息。ward.h.goodenou

4、gh 在他的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就说过:“社会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们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我国的语言学家邓延昌和刘润清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 ” (邓延昌、刘润清,1989)其次,语言反映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往往能从它的语言特点中反映出来。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文化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语言的反映上也会有很大差异。例如,中国人常以谦虚为本,往往以“过奖了,我做得还不够好”来回应对方的夸奖。而在西方国家的人们会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行为,他们面对别人的夸奖时的回答往往是“谢

5、谢” 。总之,语言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承载文化信息,能够传播存储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又能促进语言的发展,丰富语言形式。2.3 外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地说就是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并如何得体地交谈。著名的语言学家 hymes 在他的论交际能力中指出交际成功的四个要素:语法正确性,语言可行性,语言得体性和语言可接受性。 (hymes,1972:281)因此,交际不仅仅是句子结构上的正确性,还包括对交际的文化背景的把握,如交际的对象、场合等。所以,要想真正

6、理解一门语言,同时也要理解它所负载的跨文化信息。也只有深入地理解了跨文化信息,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外语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对学习者跨文化知识的输入,而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就很容易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并造成交际语用失误或文化冲突等方面的问题。3.英语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常碰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 。这促使我们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还存在很大问题。3.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英语教学仍然以语言形式和结构为主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家

7、和社会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界因此也将文化教学纳入英语教学大纲。然而,英语文化教学却仍然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仍占主流,教育体制没有改变,英语教学很难转型。虽然英语教师有一定的文化教学观念,但是由于受到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的限制而不得不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为中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培养。从而导致了“中式思维英语”和“哑巴英语”这样的负面影响。3.2 教师自身跨文化意识的缺乏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到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等的影响。大量的老师养成了这些理论的思维定式,很难从

8、这种状况中走出来。另外,许多在岗的老师自身缺乏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也没有主动和系统地学习跨文化知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难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中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即只能体会到语法结构上的正确性而无法体会到交际原则中的语言的得体性。3.3 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良好环境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外在条件,对语言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积极的语言环境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其发展。在我国,一方面,大部分的中学还缺乏英语学习的跨文化环境,无法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和置身其中。大多数中学没有外籍教师,因此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从而缺失了了解外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渠

9、道。而少部分有外籍教师的中学,外教的课程比重往往非常少,基本上是一周一节课。除此之外,中国学生在外教课堂中不喜欢提问的性格,也对跨文化交际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不能提供中学生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因而学生也无法切身实际地置身于外国的文化之中。基于这些情况,中学生很难得到语言学习的良好的跨文化环境氛围。4.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措施4.1 教师要提高自身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师是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传播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果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意识缺乏,自然也不能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课题研究,进而形成自

10、己对中英两种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这种理解能力形成自己的个人理论并成为指导学生跨文化学习的中介者和解释者以便帮助学生理解中英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错误。4.2 创设英语跨文化教学课堂环境我们知道,中学生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或者去国外学习,因而没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这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也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加强文化知识的讲解,输入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例如,在讲解阅读篇章的时候,用幻灯片展示一些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语言差异案例。例如,

11、教师播放一段英语视频,然后让学生找出其文化差异,并让其思考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方式生动且直观,能够把学生切实带进交流环境去感受文化差异,因而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清楚地了解了文化的差异,学生才可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文化的差异,才能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产生质的飞跃。4.3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外国文化知识和参加课外外国文化学习活动除了课堂的跨文化知识教学,课外的文化知识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英语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而社会文化知识非常广泛。学生要想更好的理解外国文化,更多的是需要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展和深化。作为英语教师,

12、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参考的英文报纸、小说、杂志、文摘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或者推荐反映外国文化的电影,视频供学生欣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外国文化知识专题讲座以及组织班级跨文化交流兴趣小组,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外国文化知识。5结论交际成功的条件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且包括语言的得体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等的正确性,还要了解英语实用的语用原则,理解英语国家的人使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文化背景。因此,跨文化知识对于语言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语言的掌握形成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加强

13、对中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实践能力。只有这样,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hymes,dell.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b.pride and j.homles(eds.)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邓延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4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