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997260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原理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设计原理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设计原理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原理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原理复习纲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设计原理复习范围设计原理复习范围1、设计的特征包括:文化特征、审美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 2、作为设计师的职责, “为大众服务”是其根本的出发点。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包 括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 3、在一幅作品中,当其各个组成成分位于整个构图的中心部位,或位于中心的 垂直线上时,它们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就小于它们远离主轴线时所具有的重力。 因此,只有将位于构图中心的图像画得大一些或改变其色彩,才能增加其重力。4、一个位于构图上方的事物,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下方的事物大一些;一个位 于构图右方的事物,其重力要比位于构图左方的事物大一些。 5、在画面中,事物离观察者越远,其重力就越大。

2、那些引导眼睛向纵深空间中 观看的“远景”,具有巨大的平衡抵消能力。 6、对色彩来说,红色比蓝色重一些,明亮的色彩比灰暗的色彩重一些。 7、古希腊发现的至今为止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是 1:1.618。 8、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评论。 9、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 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10、 、形状,是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的是物体的外表形象, 主要涉及物体的边界线,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 外表形象。在视知觉中,人们把握的物体的形状并不一定与该物体的

3、实际边界 线等同。 11、 、色彩,就是物体反射光线到人们眼内产生的知觉。明度、色相、纯度称为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 的名称。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12、 、互补色:假如两种色光 ( 单色光或复色光 ) 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 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 互补色会使色彩纯度降低, 能产生非彩色的白、灰、黑等颜色。每一对互补色中都包含着三种基本色。 13、视觉后象:当一种色彩出现在眼睛前面时,眼睛会自动看到它的补色。也 就是说,这种色彩会自动呈现出它的完成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视觉后象。 原因在于,眼睛需要看到完整的东西,这种

4、色彩趋向于完整的现象是一个心理 上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物理现象。 14、统一:所有元素彼此和谐相处的效果,产生整体感。 15、阴影:阴影分为投射阴影和附着阴影。投射阴影是指一个物体投射在另一 个物体上面的影子,有时还包括同一物体中某个部分投射在另一个部分上的影 子。附着阴影可以通过他的形状、空间定向以及与光源的距离,直接把物体衬 托出来。 16、所谓简化,并不是指一个式样中包含着很少数目的成分,因为有时候那些 包含着较多结构成分的图形,其结构仍然有可能比那些成分较少的图形更简单些。从一个绝对意义上来说,当一个物体仅包含很少几个结构特征时,它便是 简化的;在一个相对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物体用尽可能

5、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 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时简化的。由艺术概念的统 一所导致的简化性,绝不是与复杂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 富性,而不是逃向贫瘠和孤立,才能显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17、相对亮度是指,我们看到的眼前事物的亮度,主要取决于整个视域之内亮 度值的分配状态。一块手帕看上去是不是白的,并不在于它反射到眼睛中的光 线的绝对数量,而是取决于它在某一特定时刻所形成的整个亮度梯度中所占的 位置。 18、通过重叠可以获得深度。 19、整平化与尖锐化 (1)当人的眼睛看到模糊的、略微不对称的图形时,往往会产生两种趋势:一 种是趋向于把其不对称的程度加大,即加强差

6、异,强调倾斜,也就是视知觉的 “尖锐化”倾向;另一种是趋向于把其不对称的地方纠正为对称,去掉倾斜的 部分,使构图统一有序,也就是视知觉的“整平化”倾向。 (2) “整平化”所起的作用是使构图统一,使对称加强和重复,使不适宜的细 节消失,将倾斜纠正等。 “尖锐化”则相反,它主要是产生分离,加强差异,强 调倾斜等。 但总的来说,这两种都是对原来图形的一种简化。 20、组合原则 1) 、由韦太默首先提出的组合原则,主要是指那些使得某些“部分”之间的关 系看上去比另外一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的因素。 2) 、这些原则实际上是那个更为基本的原理“相似性原理”的实际应用。 3) 、按照这个基本的“相

7、似性原理” ,在一个式样中,各个“部分”在某些知觉 性质方面的相似性的程度,有助于使我们确定这些“部分”之间的亲密程度。 21、整一与分离 (1)整一与分离取决于整体的简化程度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化程度的对比:当 整体的简化程度高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化程度时,就会显得更加统一;当各个 组成部分的简化程度高于整体的简化程度时,它们就会倾向于从整体中独立出 来。 (2)一个特定的区域,在多大程度上能被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主要取决于 这个区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否简单。如果它看起来是独立的,那么要么它本 身有着简化的式样,要么其背景没有与它混为一体。相反,如果其很难与背景 分离开,证明其本身形状不规则,

8、或与背景相交织。 22、结构骨架 (1)一个视觉对象的形状并不仅仅是由它的轮廓线决定的。要想把一个物体画 出来,首先应是把握这个物体的主线条的对比。在很多时候,主线条的对比并 不是物体的实际轮廓线,而是构成视觉物体的“结构骨架” 。 (2)结构骨架是指图形的主要轴线的构架,其次还包括由它的主要轴线确定的 “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独特对应关系。 (3)结构骨架的意义在于,如果要使一个已知的式样与另一个式样相似,或是要用这个已知式样去再现另一个式样,只要使它们的结构骨架达到足够的相似 就行了,它们在别的方面的差异都不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23、视觉平衡。 1) 、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如果作用与一个

9、物体上的各种力达到可以互相抵 消的程度,这个物体便是处于平衡状态。 2) 、这一定义同样也适合于视觉力的平衡。正如一个物理实物一样,任何一件 有一定边界的视觉样式,也都具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 24、图底关系原理 (1)形体与空间是相辅相成、互不分割的。表现出来的形象一般称为“图” , 形象周围的空间称为“底” 。图表现出积极、比较突出的感觉。如果要突出“底” 的外形,这时形象即为“底”,而周围的空间成为“图”,这时形象表现出消极后 退的感觉。 (2)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图” ,而封闭这个面的另一个面总是被 看成“基底” ,也就是说,通常面积较小的面总是被看做“图” ,而面积较大的 面

10、总是被看成“底” 。前提是这个面积大一点的单位看上去一定要像是一个连续 的没有边界的基底,或是一个轮廓线十分简单的基底。 (3)图与底可以交替反转,它主要依赖于对图形的具体表现与欣赏的心理习惯, 这种视觉转换所带来的动感与意趣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在某一幅画中,假 如作为图形的各单位之间的间隙的形状比图形更简化一些,它就容易被反过来 看成位于前面的图,而不再被看成无边界线的底。 (4)图底关系常常包括两层以上的更加复杂的关系。但是人们总是偏爱更加简 单的图底关系,即在视觉上将深度层次的数目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25、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 (1)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受方

11、式,进而决定了设计的 切入角度和接受程度; (2)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观察的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 的标准; (3)人的自然尺度,如手长、身高等,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 (4)人的自然尺度是设计的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手工工具作为人手能力 的延伸、车辆作为人足力的扩大,都是人通过创造对自然尺度的一种超越,是 人对自然尺度深刻认识和把握的结果。 26、对形状的视觉反应和对色彩的视觉反应的区别 (1) 、这两种现象都能够使视觉完成自己最重要的职能:他们都能传递表情; 都能通过把各种物体和事件区别开来,使我们获得有关这些物体和事件的信息。(2) 、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来说,形状要比色

12、彩有效得多,但是运用色彩得到的 表情却又不能通过形状获得。形状能够产生大量互不相同的式样。 (3) 、人与人之间对色彩和形状的反应是有差别的,但是对形状和色彩是有选 择性的。这在许多心理学试验中都已得到证明。例如:要求儿童从无数红色三 角形和绿色的圆形中,选出与测验他们的图形相似的图形,每一个被试儿童看 到的不是一个红色圆形就是一个绿色三角形。年龄不到 3 岁的基本上根据形状进行挑选;而 3-6 岁的儿童则根据颜色进行选择;大于 6 岁的儿童则感到为难, 犹豫后会选择根据形状而不是色彩。 (4) 、人们对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而与形状相对应的反应则是理智的控制。 对色彩反应的典型特征是观察者的被动性和经验的直接性;而对形状知觉时的 最大特点是积极的控制。 (论述题要求例证,请自行举例,对应所论述的原理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