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创新意识和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创新意识和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摘要摘要】:】: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总结归纳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关键词关键词】:物理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能力 做法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一是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基本能力的培 养,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一、 “激趣”是创新的源泉物理世界蕴藏着无尽的新奇美妙,稀奇古怪的自然奥秘和生活实验现象, 浩瀚的宇宙令人向往;纳米、超导世界那么神奇;电子技术深入生活,无处不 在,无所不能这
2、些无穷的奥秘和神奇,就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物理课堂若能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善于设计一些妙趣横生、学生听过或未曾听 过的、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问题,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 索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我在导入 新课时,安排了几个学生实验:1、硬币跳高 2、简易喷雾器 3、吹纸条。还演 示了飞机起飞的过程,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激趣”是 “探索”的原动力,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营造课堂形成 一种积极探索、勇于探讨的热烈氛围,这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活
3、源” ,没有了“激情”,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将于寂然,就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二、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学习活动是一种广泛的交往交流活动,它包括了师生间,学生相互间,学 生和学习资料(书本、电脑)间,学生与社会间,学生与大自然间交往交流活 动。因此,首先得摒弃学习活动仅仅限于老师和学生间特殊的交流活动。在这 么广泛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作为主体对客体(教师、同学、 书本知识、社会、自然)作用的过程中,应表现出充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 自主性。只有“能动” 、 “自主”且“自为” ,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学 习活动,去发现问题,同时构建自己的体系和结构,才具有“独立性” ,
4、才算是 “创新”的“萌芽” , “创新”的开始,否则,完全沿袭别人的体系和结构,只 能算是“摹仿”和“记忆” ,绝无半点 “创新”的意识。物理教学中,常要同 学对知识,对学法进行归纳小结或征题解题,常可以发现相当多的体系不落俗 套,别出心裁,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闪烁出“独立” 、 “创新”的火花。所以 说,给学生松绑,还给学生“自主”是“创新”培养的前提。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刻意地诱导营造这种“自主”的氛围。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 后,我布置一道题: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他们的答案五花八 门、别出心裁,特别具有想象力、创造性。这种开放式的题目,恰恰点燃了学 生创新的火花。我还经常
5、布置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小制作、小发明。比如: 潜望镜、潜水艇、针孔照相机的制作。还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完成有趣的实 验,如:人造彩虹、自制气压计等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制作原理和 方法,再师生共同做出评价。这样,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三、 “想象”是创新的保证所谓的 “想象力”就是思维的自由驰骋,它由此及彼,由里及外,由上 及下,横跨几万年,纵深几万里,自由度极大。它可以无拘无束,有的放矢。 只有思维不断检索、链接,才能疏通头脑表象中各个链接点、各层面、各方块 的关系,人的思维才显得“灵活” ,才能保证产生“创新”的“灵感”
6、 ,达到 “想象”的丰富、灵活。 如何进行“想象”呢?首先是积累丰富的表象,即积累起丰富的基础知识, 学法、模型、思路。其次,也是更关键的是,提取并应用之,用于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这问题可以是书本上的问题,但最好是实践中的问题。因为实践中 的问题,常是无“章”可循,想象力度大,思维灵活性更大。教师在学生想象 力的培养上,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指导。比如,提出一些思维量大的实践实际问 题,教他们怎么分解问题,怎么链接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使得问题得到有效地 解决。使之思维灵活敏捷。久而久之,创新的“灵感”就有了保证。四、 “质疑”是创新的基石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新的前提。陶行知先生
7、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石。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能够自己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靠记忆和推理,还需要 应用到创造性思维。它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而且还有赖于 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问题意识越强,自己发现的问题越多,质疑的层次、 难度越高,则进步越大,正如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在物理问题难度越大,他们从最底层开始,不耻下问,敢于质疑,且坚持不懈, 质疑层次越来越高,长期下来,思维灵活,思路清晰,便成了物理研究志趣者。 其实,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培 养学生问题的意识,要创
8、设“提出问题”的课堂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让 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敢质疑,善质疑,把这思维的基石,创新 的基石夯得实实的。今日敢提出“小问题” ,集小成为大成,明日就敢提出 “大问题” ,就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辉煌的突破。五、 “求异”是创新的实践“异”就是与众不同,新、奇、怪,它无原型可模仿,独具风格,这就是 思维的批判性、变通性、独立性。一次的求异活动,就是一个创新实践的小过程。从一点一滴的“新意”到迥然大异,也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关键在 于一个“求”字。它不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是追求有没有更好更妙的解决办 法,这就是“创新”的欲望和追求,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多思、多解、巧解、
9、 怪解、佳解,都是训练“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经常性的组织好这些“求异” 的实践活动,无论在心理欲望上,还是在能力准备上,都为今后的“创新”奠 定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因此,教学中要包容保护学生的 “奇思异想” ,不可 抹煞其“求异”的萌芽,哪怕其“奇思异想”是异想天开,不那么的有道理, 但对其“求异”还要加以十分的肯定和褒奖,同时加以适当的诱导。因为这毕 竟是学生的一次“小试牛刀”的创新实践活动。总而言之,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渗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宜 从“激趣、自主、想象、质疑、求异”这五方面入手,逐步地发掘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潜能。再辅以多学科的合作,多环节的互补,则创新教育,将一定 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