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78962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日本茶道艺术结课论文茶原产于中国,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派。中国的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境界,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品茶之四大特色是具备:“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 “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 “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中国人不谈茶道,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

2、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成为人民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日本承袭我国茶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甚深。但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日本茶道追求各种极端的境界,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日本茶道的程式中国人饮茶自然,惬意、自然、朴拙,而日本茶道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当然

3、,现今茶道已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仍有诸多规矩,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衣冠不整,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日本茶道的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此茶室不仅讲究室外的幽雅环境,还很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茶客进入茶室后,态度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

4、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彩自有朴素、清寂之美。献茶前先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然后接着献茶。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饮茶时嘴中要发出吱吱响声,表示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这一切完成后,茶道就结束。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遇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

5、竹荀等精制的菜肴。 日本人茶道的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 日本茶道的重要流派从昭和时代以来,不少知识分子认识茶道,罔仓天心的茶书被广泛阅读,与此同时茶道人口趋向女性化,茶道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修养,在妇女中普及。 现代日本茶道由数十个流派组成,各派都推举了自己流派的家元(茶道的继承人只能是长子,代代相传,称“家元制度“) 。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休为祖先的三千家,此外还有薮内流、远州流、宗偏流、江户千家流、大日本茶道学

6、会等流派组织。要学茶的人在各自流派入门,跟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不断修行,到一定年限从家元那里领得证书,认可各种门第资格。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的茶道组织,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茶人参加,在国际上有六十三个“同好会“,有专门的出版社,对日本文化、经济有很大影响。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响仅仅是花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多,对茶本身研究极少,在根本上已是舍本逐末。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茶是唐代始由中国

7、传入日本的,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天台宗经典,而且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且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 年,中国唐宪宗时,中本平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 ,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

8、永忠和尚当 815 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 。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 ,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四鋪半草庵茶“,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

9、,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村田珠光还他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他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從单純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继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

10、鸥,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真正将日本的茶道推向平民化的却是他的高足千利休。 ?B g9%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于 16 世纪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并推广贯彻成为“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

11、“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

12、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 ,“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故此,茶道之茶被称为“佗茶“(不是喝的沱茶) 。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日本的茶道大家日本茶叶之父:荣西禅师公元 1187 年,47

13、岁的日本荣西禅师到中国宋朝天台山随虚庵大师潜心学禅,同时学习了有关茶树、茶具、点茶方法的知识,此时日本文化开始进入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至 50 岁时回国时不仅带去许多佛经、茶种、茶籽,而且带去了陆羽茶经手抄本,这是茶经第一次飞越国界传到日本。日本人一向以茶经传至日本为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起始年,1991 年日本茶界人士特举行“中国茶文化交流八百周年“以资纪念。荣西归国后,把茶种播植在筑前背振山(今佐贺县神崎郡) ,1195 年又移植到建有圣福寺的博多地区,这是宋茶东传日本培养成功之始。十几年后他将精心培育的茶种赠给京部的明惠上人(即高辨,1173-1232) ,明惠将此茶广植于拇尾的

14、山中,后又推广到宇治、伊势、骏河、川越等地,以拇尾为中心,这些地区后来分别成为享誉日本的宇治茶、伊势茶、狭山茶等名茶的产地。由于荣西、明惠的开创之功,被誉为日本茶业的“中兴之祖“。荣西圆寂后约二十年,圣一国师(即弁圆,京都东福寺开山祖师)又从南宋带回茶种,栽于骏河国美和村,后发展成为今约占日本全国茶产量之半的静冈茶。荣西禅师在日本第一个真正吃透中国古代茶文化精髓,并有机地与日本民情风俗相结合创造出有特色的日本茶文化。在他逝世前一年(1214) ,以“茶为后代之仙药,人伦延年之妙术“两句为序言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是日本第一部茶学专著,将中国唐代的文明茶道进行革新,为日本饮茶习俗奠定了基础。书成不

15、久,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实朝饮酒过量,荣西献茶一盏,献书一本,即吃茶养生记 。将军好后,饮茶更加受到日本社会的重视,日益普及、提高,荣西被称为日本陆羽、日本茶道的奠基人。荣西时代的寺院定期有大茶会,茶碗极大,一碗可供十五人喝,但是平民百姓还喝不到。到足利氏的室町时代,在中国是元、明朝时,中国宋代时的斗茶习俗传到日本,武士斗茶成为当时吃喝玩乐时的主要内容。日本茶道开山之祖:村田珠光1394 年前后,北山文化在京都北边建金阁寺逐渐兴起,武士的斗茶也开始了向书院茶的过渡。1489 年将军足利义政仿效先祖,隐居京都东山,修建银阁寺,开始东山文化。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通晓书、画、茶,负责掌握将军搜集的文

16、物,他发明的点茶法,茶人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置茶台子、点茶用具、茶具位置、拿法、顺序、进出动作都有严规,今日日本茶道的程序就在他手下基本完成了。村田珠光变便是能阿弥向义政推荐的茶道老师,他将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交融在一起,给日本茶道带来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诞生了。室町时代的末期,日本民间出现一种由老百姓主办的茶会,人称“云脚茶“,其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最引人注目。淋汗即夏天洗涤。奈良有一家姓古市的家族,烧了水请百人入浴、喝茶、吃瓜果、赏花,又唱又跳。古市家族的澄荣、澄胤兄弟是奈良著名茶人,他们的师长便是村田珠光。村田珠光率先提出了改革茶会的口号,大力简化华美的装饰形式,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点茶典则,把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的意识和佛教中的“空“的精神体现在茶道中,追求一种不完全的美。珠光十九岁入京都一休庵,跟着一休参禅,得到一休颁发的印可证书-圆悟的墨迹,这位明代禅僧的墨宝,便成为茶禅结合的最初标志、茶道界最早的宝物,珠光将其挂在茶室壁龛里,进来的人都要顶礼膜拜,以示禅茶一味的道路。珠光在京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